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修复及堆肥中应用现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国内外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作用机理,并且对其在堆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物理化学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固化、土壤淋洗和动电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稳定、植物挥发和植物提取。本文就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实用性及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导致重金属不断在土壤中累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文概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对比分析了其适用条件与优缺点,并对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评价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并评价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说明在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上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同时阐述了植物修复的首要任务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污泥堆肥工艺是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文章考察了污泥在堆肥前后四类重金属(铜、锌、铅和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铜、锌、铅和镉在堆肥前后的总量变化不大,Cu、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Pb、Cd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堆肥处理过程中可交换态重金属都呈下降趋势,但各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变化幅度不同,以Zn和Cd下降幅度最大,Zn的可交换态由堆肥前的10.5%下降到堆肥后的4.8%;Cd的可交换态从堆肥前的3.2%下降到堆肥后的1.8%,下降比例超过和接近50%。随着向土壤中添加污泥及堆肥量的增加,小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也相应增加,且地下部分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小麦中重金属含量在地下部与地上部之间的比值恒定,特别是Pd,Cd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浓度比可分别达到130和15~20,经堆肥处理的污泥可以降低小麦对其中重金属的吸收。将污泥及堆肥腐熟品添加至石油污染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19.6%。处理一个月后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不大,Zn具有向铁锰氧化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严重,农用耕地污染土地范围较大,且我国东西南北地势环境错综复杂,污染现象呈多样复杂性,我国现行土壤修复技术较单一,综合考虑我国土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应采取确行有效的处理技术,因地制宜.文章概述几种目前我国应用范围较广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并对未来修复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通风堆肥法修复原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生物通风堆肥方法修复吉林油田原油污染土壤的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物去除的途径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向原油污染的土壤中添加生物有机肥接种、采用生物通风堆肥法进行修复,效果较好.当原油污染土壤的含油量为7.00×104mg·kg-1时.经过40d处理,原油的去除率达45%以上,最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达到了0.0333 d-1,半衰期仅为20.82d.生物降解是污染物去除的主要途径,挥发去除的油低于土壤初始含油量的0.1%.在油污土:生物有机肥(干重)以8:2、7:3和5:5三个不同比例混合的实验中,以7:3比例混合时污染物的去除最彻底,完全生物降解率占总去除率的比例约为17%.原油组分含量的变化证实了原油生物降解的发生.原油的生物降解去除率与生物降解产生的CO2存在线性关系.污染物生物降解的速率和程度与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理解重金属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和对不同类型的增值型修复,指出在某些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布区和选矿厂,可利用选择性稳定剂、功能微生物和EK-SS等技术形成"抑害扬益"的新工艺,生产出富硒、富锌、富锗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而获利,也可通过提高产出、改进工艺和节省开支等手段,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增值型修复,将赔本的治污难题变成有利可图,形成新的投资方向,吸引市场资金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污泥电动学修复中的反应原理提出强化思路和解决方法,剖析当前电动学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类和举例说明,展望电动学修复未来的突破口和有应用前景的工程技术、拟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土壤汞污染及其治理是当前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是目前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主要热点方向。本文主要从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入手,总结了土壤汞污染特点、植物修复技术原理及过程、修复植物与潜在修复植物种类、植物修复强化措施。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植物修复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泥浆生物反应器技术可用于极端环境、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相比于其他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和环境条件易控制等优势。介绍了泥浆生物反应器对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五氯酚(PCP)和总石油烃(TPH)等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果,比较了污染物特性、降解途径、水土比和运行条件(pH、温度、溶氧量等)等因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综述了该技术的相关工艺、工程案例及应用成本。由于泥浆生物反应器综合应用成本较高、微生物修复过程复杂,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未来需进一步提升反应器修复效率,降低应用成本,推动泥浆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国内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时,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导致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即监测值较高时的环境质量可能优于监测值较低的环境质量。主要原因是在确定标度时,表达式中的绝对值掩盖了数据间的实际大小关系。本文将各级标准值和所有监测值设置于同一递阶层次中,建立新的递阶层次结构,直接以各监测值或标准值的比值作为标度,制定新的判断准则,并对比分析了AHP法、改进AHP法及属性识别法的评价结论。结果表明:改进AHP法的评价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所构建的判断矩阵无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可同时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比较和级别判断。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工程应用与商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及污染场地的特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在国内的工程应用现状,包括工程技术适用范围、系统构成、主要工程装备、工程案例、参考成本等。并结合当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特点,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行业的商业模式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受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工业遗留场地为修复对象,运用多级筛分式淋洗设备对复合污染土壤进行工程化实施,综合考虑场地污染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分布规律与污染物存在形态等因素,对污染土壤进行7级筛分和淋洗。运行结果表明:该设备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淋洗出料可达到修复标准,处理达标的石块和砾石可用于场地回填;砂砾、粗砂、中粗砂和细砂可作为建筑材料;仅有泥饼需要进行后续固化稳定化处理。该设备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土壤修复淋洗技术装备在应用层面从无到有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检索,以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现状。2000—2011年,我国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文献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关注。该领域涉及作者6 012名,核心作者129名。著录发文机构共1 067家,发表论文100篇及以上的机构3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发文数量居首位。被引次数排在前10位的论文总被引次数为3 188,被引次数最高的前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土壤通报》、《科学通报》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其前身《农业环境保护》)刊发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居于榜首,《安徽农业科学》刊发89篇,位居第2。关键词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污染是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较多,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淋溶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研究为多。  相似文献   

16.
吴俊  马艳 《环境工程》2021,39(9):23-30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提质增效迫在眉睫,排水系统的水量组成解析是"摸清家底"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应用水质特征指标解析排水系统水量的高效性和经济性,近年来有关排水系统的水量组成解析的特征指标选择及计算方法提升得到了大量研究与探讨,其中不同污染来源的特征指标合理选择更是本方法有效应用的核心。为了更好地提升基于特征指标的排水系统水量组成解析的科学性,对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综述性讨论。基于对我国排水系统水质特征指标应用现状的思考,结合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应用实践情况,综合分析了现状排水系统中各类水量来源的特征指标类型、选择依据及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排水系统水量组成解析中有关特征指标的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十四五"我国排水系统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用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竖直井实现,但竖直井修复技术存在单井接触范围小、精准度低、难以在地表设施较多的场地实施等问题。污染场地水平修复井技术通过水平定向钻进手段协同化学氧化/还原、气相抽提、地下水抽出处理等修复方式靶向去除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区域的污染物,克服了竖直井修复技术的不足,适用于在产设施和构筑物下方的土壤/地下水修复。针对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技术优势及局限性、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该技术在J省N市某石油烃污染场地进行了工程示范,并结合软件模拟论证,采用水平修复井技术协同碱活化的过硫酸钠药剂注入。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实施不受修复区域地表市政设施的限制,对场地及周边环境扰动小,单井接触范围大,修复精度更高,工期100 d内石油烃浓度降低了96.47%,达到修复目标值。该技术的成功示范可为我国原位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参考,其推广和使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城市污泥直接用于矿区土壤修复的可行性,以矿山废弃土壤为基质,直接施入不同含量的城市污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污泥施入量对矿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本地植物鸭跖草对施加污泥土壤的毒害性响应及其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效果。结果表明:城市污泥能够有效提高矿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其达到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土壤肥力一级标准,但同时也加了重金属(Cu、Zn、Pb、Cd)污染程度;而种植本土植物鸭跖草对Cu、Zn、Pb、Cd有着一定的去除作用,在短期内去除率为7%~10%。通过控制污泥直接施入量为15%以及长期种植本地植物能够有效实现矿区废弃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水质生物监测方法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水质生物监测的定义、理论及其优越性和主要方法。对水质生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水质生物监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北京某地铁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采用异位土壤气相抽提修复施工方案。根据场地污染物的特性及修复场地实际情况,设计了异位土壤气相抽提修复系统,并通过中试研究获得了系统运行参数,验证了系统的修复效果,最终工程实施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异位SVE技术对主要污染物1,2-二氯乙烷、氯乙烯、氯仿和总石油烃(C_6-C_9)在土壤中的去除率达92.02%~99.07%。异位SVE在本修复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为今后类似污染场地土壤异位修复问题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