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纳滤技术治理染料废水的尝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惠如  高从 《环境工程》2002,20(1):24-25
通过采用纳滤技术分别对配制染料废水和实际染料废水的染料截留和脱色进行实验 ,讨论了纳滤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可行性和应用条件 ,发现纳滤技术可应用于对染料废水的脱色 ,并实现染料与盐分的分离 ,有利于染料废水的后继处理 ,纳滤对染料废水的染料截留率 ,即脱色率很高 ,对染料含量 10 0 0mg L的进水 ,脱色率大于 99%  相似文献   

2.
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处理锰矿区受污染水体,该研究针对某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特点,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CD)对纳滤技术应用于模拟高含锰受污染水的处理过程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操作压力1.6 MPa,p H值5.0和温度19.6℃,并验证了该响应的可靠性,得到膜通量为73.3 L/(m2·h),除盐率为91.9%,除锰率为94.0%。回收率实验表明,采用该纳滤工艺的产水回收率可达60%。研究表明,单独增大Mn2+、Ca2+或Mg2+离子的初始浓度均会导致其自身与溶液中存在的其他离子截留率的下降;而SO42-离子的初始浓度增大则会提高其自身及溶液中存在的其他离子的截留率;溶液中存在的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如Ni2+)的浓度改变对溶液中存在的高浓度的Mn2+、Ca2+、Mg2+和SO42-的离子截留率几乎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100%、98.9%和99.5%,硫酸盐的截留率达到97.5%;采用纳滤工艺回收正渗透汲取液,对于Mg2+的截留率达到73.3%。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污废水资源化战略政策驱动下,工业废水零排放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重工业的水泥厂主要产生的循环冷却排污废水具有含盐量高、浓缩倍率大、Ca2+、Mg2+浓度高等特点,排放和回用前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脱盐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及负担。传统处理工艺存在加药量大、运行不稳定、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剩余化学污泥量大等诸多的问题。采用混凝沉淀+反渗透+电渗析工艺深度处理水泥厂排污水的技术思路,探讨了电渗析单元在高盐废水处理中极致浓缩作用及特点并考察了其长期运行效果。在陕西省某水泥厂2个月以上的运行结果表明,电渗析系统脱盐率为24.7%,浓缩倍率为14.6倍,浓缩液平均电导率和产水量分别为147.7 mS/cm和0.07 m3/h。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控制农药废水纳滤分离工艺运行,基于DK膜预处理吡虫啉废水的试验数据,采用神经网络算法仿真模拟了纳滤系统去除污染物的过程,建立了纳滤分离动态模型,预测了多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吡虫啉农药废水中污染物去除规律和实时性动态变化,不仅完善了纳滤分离理论系统,而且模型精度满足应用要求,计算的COD、盐分去除率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9,误差在±4%范围内,为农药废水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某工业园区中水回用示范项目1.75万m3/d造纸废水零排放工程为例,对工程采用的预处理+多级膜浓缩+蒸发结晶+膜电解组合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情况进行了重点说明,对部分工艺单元的运行数据进行了技术分析。运行数据表明:臭氧活性炭生物滤池对造纸废水二级出水残留COD的去除率>50%,机械加速沉清池对一级反渗透浓水硬度的去除率达到70%,离子交换器出水硬度稳定在0~4 mg/L,NaCl浓缩反渗透单元对Cl-的再浓缩比约为3倍。最后介绍了对于膜浓缩和蒸发结晶系统改造的工程经验,并从技术总结的角度阐明完善的工艺流程及技术保障措施是该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省某硅微粉有限公司企业湿法生产工艺排放的废水特点,采用"混凝+沉淀+砂滤"的工艺进行处理。工程实践表明,出水中浊度小于3 NTU,可以在制水车间回用,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和沉渣的回收利用。该工艺具有路线简单,建设投资少,运行效果良好、稳定,耐冲击负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纳滤对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机制,选取NaCl、MgCl2、Na2SO4、MgSO4作为矿井水典型化学组分,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溶液浓度和操作压力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通量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的操作压力差和溶质的渗透压差,分别呈现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氯化物最低膜通量和硫酸盐最高膜通量分别为16.5 L/h和15 L/h;质量浓度为2 500 mg/L时,氯化物最低膜通量和硫酸盐最高膜通量分别为13 L/h和12 L/h;截留率受Donnan效应与筛分作用的共同影响,影响程度分别取决于离子荷电量和离子水合半径;在操作压力为0.1~0.4 MPa的条件下增大操作压力提高溶液浓度,NaCl截留率由38.9%逐步降低到19.5%,MgCl_2截留率由34.0%逐步上升到62.4%,硫酸盐在96.2%~98.0%之间波动;在操作压力为0.1~0.4 MPa的条件下增大操作压力,NaCl和MgCl_2截留率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3.9%和51.5%(0.3 MPa时),最小值分别为27.6%和41.9%(0.1 MPa时),硫酸盐截留率在96.2%~99.0%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9.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滤+反渗透2级处理系统浓缩回收电镀铜漂洗废水。实验结果显示:在△P=1.5MPa条件下进行浓缩.纳滤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纳滤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6%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57%以上。在△P=3.0MPa条件下进行浓缩,反渗透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反渗透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8%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67%以上。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截留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0.
膜系统处理电镀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系统处理二级排放电镀废水,研究在不同的进水条件与操作条件下,膜系统分离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及回收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膜系统去除二价及以上重金属离子非常有效,当系统的运行压力为0.65 MPa,进水pH在6~8,进水流量和回流比分别维持在1 m3/h与1.0左右,膜系统对Cr3+、Cu2+、Ni2+去除率分别可达99.3%、98.9%、98.6%;废水回收率达35%,运行成本仅为1.6元/t;运用膜系统处理二级排放电镀废水可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徐敏  杜洪宇  郭家明  赵晓丹  卢卫  孙超  陈宇  周振 《环境工程》2022,40(10):169-175
基于水质特性分析,以物质资源化为核心,构建了脱硫废水强化递级分盐预处理-膜浓缩电解制氯零排放工艺,并进行了35 d的中试试验(500 L/d)。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物质的充分资源化。预处理模块出水SS、Mg2+、SO2-4和Ca2+去除率分别为100%、96.6%、99.8%和98.9%;各处理单元沉淀物分别为CaSO4、Mg(OH)2、钙矾石和CaCO3,其纯度可分别达到86.9%、99.8%、88.3%和99.9%,可作为脱硫石膏、除磷剂、阻燃剂和脱硫剂进行资源化利用;膜浓缩电解制氯模块所得次氯酸钠符合GB 19106-2013《次氯酸钠》中A型Ⅲ级要求,可用于消毒、杀菌与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张家港第三水厂供水规模为20万m3/d,日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基于纳滤膜对于中小分子有机物与钙、镁、硫酸根等盐离子的高效截留能力,该项目创新性地在国内首次采用现状常规工艺+压力罐式微滤+纳滤的净水工艺,对张家港第三饮用水厂深度处理大型工程(设计产水规模为10万t/d)进行升级改造设计。经改造后,预计纳滤系统对于COD以及TOC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消毒副产物的去除率可达到70%~80%,色素类物质的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臭味物质的去除率为50%~70%,整体脱盐率为30%~40%;纳滤系统回收率整体可达到90%。预计压力罐式微滤系统和纳滤系统的能耗分别为0.003,0.197 kW·h/t;在实现高品质供水的同时,可提高水厂应对突发污染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EMBR)可将难降解的苯酚高盐废水分离为易降解的低浓度苯酚废水,从而实现苯酚高盐废水的高效降解。针对EMBR中传统硅橡胶管式膜苯酚跨膜传质速率较慢的问题,研究采用相转化法直接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可同时实现苯酚高渗透性与无机盐高截留率。探究了萃取膜生物反应器中废水、微生物单元的流量、pH、温度等参数对苯酚跨膜传质与无机盐截留的影响,优化了EMBR运行条件,并探究了EMBR内微生物的苯酚降解能力及对苯酚跨膜传质的影响。研究发现EMBR最优运行条件:废水单元流量为0.17 L/h、pH值=5.1、温度为34℃;微生物单元流量为0.17 L/h、pH值=5.75、温度为30℃。投加微生物后,该EMBR的苯酚跨膜传质系数最高可达到(4.0~4.3)×10-7 m/s,苯酚去除率始终维持在100%,NaCl截留率高于99.9%。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EMBR应用推广的瓶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渗滤液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3200 m3/d,经脱氨预处理和膜生物反应器(MBR)生物处理后的出水采用了高清液回收率的"纳滤+纳滤浓缩液3级减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实际工程运行表明:控制MBR出水COD、NH3-N、NOx--N、TN分别低于800,5,15,80 mg/L,经深度处理后出水COD、NH3-N、TN可稳定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表2标准,系统清液得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5.
搭建废水蒸发浓缩分离实验装置,对溶液和废水进行不同温度、p H下的蒸发浓缩分离实验,总结废水热力学与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含盐有机废水溶液沸点随溶液蒸发浓缩比增加而升高,当TDS浓缩至工况相应饱和浓度,沸点升高增加速度骤降;蒸发浓缩分离过程继续推进,盐沉淀析出,沸点升高值趋于平稳;蒸发温度、p H升高,废水在相同蒸发浓缩比时,沸点升高增加;蒸发浓缩分离有机物截留率随蒸发温度、溶液p H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CMC废水属于高盐分高有机物废水,废水COD为50 000~80 000 mg/L,含盐量为13%左右,不适合直接生化处理。本文采用CMC废水和循环冷却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一起处理,混合后的废水采用UASB+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处理。工程运行表明:稀释后的CMC废水中的盐分稳定在1.4%以内,该处理工艺能够确保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炼油高浓度有机废碱水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实验比较了UVO3、UVH2O2、UVTiO2H2O2系统对炼油高浓度废碱水的降解。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有较好的效果,在本实验条件下,UVTiO2H2O2法的除油效果明显。在UVO3系统中,紫外光使废水CODCr、油、酚的降解率分别提高24%、31%、28%,特别是将废水BOD5CODCr值平均提高到0.45,有效地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因此是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技术,同时该实验也为进一步的动态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陶瓷废水处理原理及常用固液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伟  王今 《环境工程》1998,16(5):22-24
本文就陶瓷废水的产生来源及废水处理原理进行了分析,对佛山市该行业废水处理常用的固液分离方式进行了处理效果及技术经济比较,指出将常用于给水处理工艺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应用在陶瓷废水处理工艺中,与其它分离方法相比,不仅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而且易于操作和控制,可实现废水的全部回用,并建议对这种高悬浮物、高浊度水的混凝反应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以提高水处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