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22年6月降水前后辽河沈阳段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变化,统计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污染物超标情况,计算汛期断面污染强度,分析了污染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掌握南充市嘉陵江干流主要污染物质的情况,使用2011~2015年南充市嘉陵江干流3个主要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了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动态趋势及引起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五年来,3个监测点的DO和p H达到Ⅲ类标准,且变化基本稳定。南充段嘉陵江干流沙溪站(入境断面)有机污染物质在逐年减少,进入南充境内清泉寺站(控制断面)受到了轻微的污染,出境断面烈面站的受轻度污染程度均高于其余两个断面。丰水期和平水期,高锰酸盐指数增大,而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枯水期两项指标增减趋势相同。五年中3个自动监测站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监测数据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内,其中沙溪监测点水质最好。2011~2015年南充段嘉陵江水质状况整体保持良好,但烈面(出境)的两项指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清泉寺水源地的防护,进一步加强对出境断面的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3.
杨贤  应伟华  李榕  刘莉 《四川环境》2011,30(6):108-111
绵远河在德阳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八角断面是绵远河功能区的出境断面,本文首次对德阳市绵远河流域八角断面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未来趋势,分别利用spea珊叽秩相关系数法和灰色系统模型GM(1,1)趋势因子a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NH3-N为现实污染因子的结论,并讨论了污染原因,提出了该断面水环境保护要从多方面着手,对落实绵远河出境水质达标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眉山市金牛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监测断面采集的样品数据,分析其水质变化情况。研究选取了2016~2019年4个断面的水体,监测分析其中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3个指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比分析金牛河实行河长制前后的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实行河长制后,丹东断面水质从劣Ⅴ类提高到了Ⅱ类,东夹交界、夹青交界、金牛河口均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从作为判别金牛河治理达标率的总磷指数来看,金牛河各监测断面水质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进一步改善金牛河水质并完成河长制保护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19年盘锦市5个控制单元内6个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数据,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评价,对比2种评价结果,选择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辽河公园断面不存在污染问题,赵圈河断面、兴安断面以及三岔河断面尚未污染,曙光大桥断面及万金滩断面存在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在水质评价中,表示某一流域水质情况的指标众多,而不同的指标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有些相关性甚至非常显著,这使它们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发生重叠。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处理可以产生新的指标,而这些新的指标彼此互补相关又能综合反映水质的情况。本文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逐步降维综合处理的特性对辽河水质进行评价,对辽河四个断面的污染程度做了综合评价。然后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污染指标,结合迭代聚类模型对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近期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按该计划要求,辽河治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水十条"为辽河水治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超七成。去年,辽宁省受严重干旱影响,全省夏秋季主要河流径流量明显减少,400多条支流河在丰水期断流,河流、水库缺少生态水补给,辽河流域6条主要河流的90个干、支流断面水质八成达标,水质同比上年有所下降,辽河流域水质总体保持轻度污染水平。按照国家"水十条"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辽河流  相似文献   

8.
对宝鸡市东沙河流域7个断面进行采样,分析污染因子特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相结合,对东沙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七个断面流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次之。东沙河流域磷、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pH含量缓慢上升。河流域上游水质为Ⅲ类,中下游水质为Ⅴ类。河流上游污染因子为COD、主要污染物为工农业废水。中下游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农业废水溢流量对河流水质的变化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昌黎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生态和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住"保障"、"减排"、"治理"、"执法"4个关口,使主要污染物得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以遏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昌黎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351 d,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一直好于入境断面,境内河流水质逐年好转。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监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11~2012年间四川省岷、沱江流域实施生态补偿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以及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为保护长江水质资源、恢复长江的生态功能而完善流域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截至目前,辽河治理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按化学需氧量考核,2009年底辽河干流考核断面全部消灭劣Ⅴ类水体,提前一年实现辽宁省政府提出的治理目标,首次实现枯水期均值符合Ⅴ类水质标准。2011年5月,在国家6部委对辽宁省辽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中,辽宁省取得了总分95.3分的好成绩,完成情况居全国...  相似文献   

12.
翻开辽宁"十一五"环保工作的成绩单,一组组数据饱含着辽宁环保人的辛勤努力和汗水,更透射出辽宁环保工作的辉煌业绩:2010年辽河干流22个国控断面化学需氧量污染明显减轻,年均值首次全部符合Ⅴ类水质标准。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09年下降4.5%,比2005年下降27.3%。  相似文献   

13.
东辽县不仅是吉林省的农业大县,也是东辽河的源头。长期以来,部分养殖集中的村屯禽畜粪便随意堆放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东辽河水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近两年来,东辽县政府开展对东辽河两岸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萍水河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秩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了"十二五"期间萍水河水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阐述了萍水河的水质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萍水河断面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水质总体较好,但呈下降趋势;其上游水质较好,中游较差,下游略有好转,麻山河等萍水河支流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6—2010年昌黎县地表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昌黎县水环境质量总体趋于好转,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呈下降趋势,环境质量好于入境断面,但仍为劣V类。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昌黎县淀粉、造纸等企业所产生废水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部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陈旧,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且有偷排、偷放、漏排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项目审批、污染减排、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执法,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辽河铁岭段及支流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辽河铁岭段及支流在"十一五"期间水质进行趋势检验,确定各监测断面超标污染物及综合污染指数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显著性,结合铁岭市"十一五"期间的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各项污染物产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松辽河河流水体的污染状况,根据辽河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主成分分析计算的相关结果之上进一步进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量化了每个主成分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辽河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高锰酸盐指数、COD_(Cr)、BOD_5、NH_3-N和石油类。丰水期第一主成分对NH_3-N、石油类的贡献率分别为49.09%和24.71%;平水期第一主成分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Cr)、BOD_5和NH_3-N的贡献率为30.48%、56.16%、26.93%和160.89%;枯水期第一主成分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Cr)、BOD_5、NH_3-N和石油类的贡献率分别为100.25%、101.26%、128.36%、93.71%和54.33%。辽河整体水质为Ⅳ类或Ⅴ类水质,在7个监测断面中,双台子河闸水质最差。研究表明,污染物主要受到沿岸城镇居民生活和石油化工企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和畜牧业等面源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地提出沱江水污染防治的建议,系统地对前期水质情况进行梳理十分必要。根据“十三五”期间沱江流域断面的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16~2020年沱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阐述了2020年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6~2018年,干流断面中三皇庙水质相对较差,2019~2020年沱江干流沿程水质变化不大;“十三五”期间,整体上沱江流域水质变好,其中沱江干流大多数断面水质转好显著;2020年,沱江干流水质相对较好,水质较差断面位于支流,9~11月水质相对较好,3~5月水质相对较差。系统的对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评价,可为沱江水环境改善及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彭山岷江大桥国控断面,位于岷江干流,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其水质类别分别为IV类、劣V类和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本文依据其上游府河中黄龙溪断面和南河中董坝子断面水质的例行监测数据来综合分析岷江大桥水质类别变化情况。分别从评价方法、浓度、流量和通量等几方面加以阐述,结果表明,2010—2012年度,岷江大桥氨氮浓度主要受黄龙溪断面水质的影响,岷江大桥总磷的变化受到黄龙溪和董坝子水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流水质模型在双流县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现有的河流水质模型,构建了一个可实时模拟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一维稳态单组分水质模型对河流的CODCr、NH3-N的降解进行计算,采用多宾斯-坎普稳态模型对河流的BOD、DO变化情况进行计算。模型引入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统计公报数据,以Excel作为数据平台,可以反演出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区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将该模型应用于双流县的流域治理,以在锦江双流段的应用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根据2008年双流县河流的相关数据,研究使用该模型反演出了锦江双流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对其反映的流域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研究使用该模型已计算出的岷江中段河流的降解系数,模拟计算了4种情景下锦江双流段出境断面的可能水质变化,以验证拟定的双流县流域治理方案的预期效果。模型具有实用性和进一步扩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