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地震,从而对最大规模和强度的地震震源有了更好的认识。 这是科学家首次得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并观察深源和中源地震,  相似文献   

2.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运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它的表面震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本全国各地开展了共有约107万人参加的防灾演习,模拟在日本近海等区域发生地震的情况,并进行了应急求援训练.如假设在关东地区上午7时10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其震源在东京湾,波及东京都及周边地区,同时在静冈地区还模拟了震源在骏河湾的东海地震,并发布了海啸预警.  相似文献   

4.
近期,新闻中有关新西兰发生地震的消息令人揪心.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于2月22日北京时间7:51(当地时间12: 51)发生里氏6.3级地震,由于震源浅、震中靠近市中心和地震来袭时正值工作日午餐时间,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2月27日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8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之一,目前已造成700多人死亡,1 50多万人流离失所.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面临地震发生的危险.拿美国来说,近年来在加利福尼亚州就曾发生两次大地震;1989年的旧金山洛马普列塔地震(6.9级)和1994年的洛杉矶北岭地震(6.7级).美国科学家和灾难规划者早已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加州的灾后重建也执行了严格的防震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石油地震勘探盲炮处理,一直以来是相关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上的第一重点和难点,由于其爆破所用的震源炸药柱埋置于深孔内,爆破网络接点又位于井炮深孔中,难以通过眼观、手摸和仪器监测等方式直观掌握处理过程的情况及处理结果,因此盲炮有处理难度大、处理过程风险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煤矿超深孔大药量爆破震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煤矿井下超深孔大药量爆破震动对巷道及支护结构造成危害,通过现场爆破震动监测分析,获得了煤矿井下综采遇硬岩超深孔大药量松动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采用HHT方法对震动信号进行分解,研究信号的频谱特性和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超深孔松动爆破震动的持续时间为150 ms左右,震动速度三方向分量中测点与爆源连线的径向分量最大,能量主要集中在100 Hz以内的低频区,随频率分布可分成若干个“子频带”,峰值出现在频率17.75 Hz,存在爆破震动对支护结构和工作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根据衰减规律,反算出该场地超深孔爆破的单段最大药量;分析了爆破时出现巷帮岩石崩落和飞石的原因,提出施工时应控制单段最大药量和加强爆破炮孔周围防护,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地震逃生 国内外很多地球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地震预报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对地震的时间和地点做出准确的预报.然而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地震会不断地袭击人类,而且越是过去发生过地震的地方越容易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9.
2月27日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8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之一,目前已造成700多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面临地震发生的危险。拿美国来说,近年来在加利福尼亚州就曾发生两次大地震:1989年的旧金山洛马普列塔地震(6.9级)和1994年的洛杉矶北岭地震(6.7级)。美国科学家和灾难规划者早已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0.
影响地震波强度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2大类,一是爆源特性,二是介质条件。不同的爆源条件对地震波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从炸药性能、装药位置、装药状态、起爆方式4个方面探讨了各自对地震波幅值的影响,以期在总结规律性的基础上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高架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及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预测高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上形成的最大浓度及其位置,根据高斯方程和由Turner的数据拟合的经验公式,导出了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其解法.结果表明,出现最大浓度的位置随有效源高的增高和大气稳定性的增大而远离污染源;最大地面浓度随有效源高的增高而降低.在有效源高较低时,大气稳定度对地面最大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当有效源高大于55 m时,最大地面浓度随大气稳定性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Fluent的养猪场恶臭风险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规模化养猪场所带来的恶臭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也影响着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确定恶臭防护距离是控制恶臭污染和减轻养猪场周边居民健康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了典型养猪场中NH3和H2S的联合恶臭强度分级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养猪场恶臭源扩散模拟结果进行联合恶臭强度分级,最后从恶臭管理的角度确定了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并与国外推荐的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计算公式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养猪场内部恶臭强度为5级,为不可接受区,需要加强猪舍的粪便清理及通风条件的改善;生活在恶臭强度为3、4、5级所覆盖区域的居民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并有必要向当地的环保部门或政府举报,要求加强恶臭管理.养殖规模为2 000头的实例养猪场的恶臭安全防护距离约为200m.  相似文献   

13.
镜像     
<正>迟到的桂冠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同另外两名科学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该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13,(3):110-110
2月19日上午,部署在云南省昭通市的一套地震预警系统,在一次4.9级地震的破坏性地震波到来之前发出预警,位于昭通市中心的终端在地震波到达之前15S收到了地震信息。这是国内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井下巷道工程设计多个微震监测系统传感器站网空间布置方案,地震信号由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前置放大,传至井下数据交换中心,经A/D转化后的数字信号再经由光缆传至地表监测控制中心相连的计算机,利用监测数据对矿山地震活动及岩爆与地压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实时的监测和预报.应用该微震监测技术对冬瓜山铜矿的事件定位精度和系统灵敏度的分析,对人工震源定位及定位精度进行的验证实验以及对冬瓜山矿区井下各种振动波形进行的识别和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震监测系统的建立对于推动我国矿山地压灾害监测和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地面爆炸所诱发的地震波进行试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其时空演化和频率特征进行了分析.地面爆炸地震波R波前沿陡峭,具有冲击特征.随着距离的增大,质点振动时间逐渐拉长,P、S波逐渐明显且高频分量逐渐增加.P、R波的初振方向在一定距离上发生翻转,原因可能为震源临近区域初振方向由震源函数决定,而远离震源处初振方向由震源函数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圣诞节后的第二天,1964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当地时间26日晨7点,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这起地震引起了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22.5多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8.
近日,刚刚解密的中国地震局2004年全国地震趋势预测资料显示,我国科学家用20年时间开创的地震预测理论,成功预测了2004年全国16起五级以上地震当中的14起。独辟蹊径长期以来地震预报一直是一项世界级难题。这是由于"上天有路,入地无门",人们至  相似文献   

19.
李家峡水库蓄水后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李家峡水库地震台网1998-2002年的地震目录,分析了水库蓄水后库坝区和周边研究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对未来水库地震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李家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坝区90%的地震为0.0~1.9级的弱小地震,且地震活动与水库水位有关,相对于水位升高存在5~7个月的滞后期;研究区以1.0~1.9级地震为主,地震活跃程度呈间息式变化,地震月频次呈阶跃式变化.应用经验判别法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李家峡水库库坝区存在诱发5级以上灾害性地震的危险性,最大震级在5.0~5.4级之间.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克孜尔水库地震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孜尔水库地震风险防范系统是在强震台阵、F2活动断层监测设备完善、观测分析中心及抗震风险防范中心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在GIS平台上建立构造纲要、潜在震源区、峰值加速度区划、大坝所在位置等专题图层,完善地震传输系统、大坝数字减灾系统等软件建设。把强震监测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水库地震风险防范决策支持和实际运行科学管理,实现可在线处理子台传输过来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分析各测点场地最大加速度值、水工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场地卓越频率、结构自振频率、地震持续时间及水库诱发地震判别等重要参数,为各项决策提供可靠的快速支持,从而建立国内首座在活动断层上直接建坝的克孜尔水库大坝的震后快速报警体系和初步数字减灾系统,形成有效的震后快速修复措施,为深入开展活动断层上筑坝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