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SO2是硫酸厂、冶炼厂和火力发电厂等厂矿及其周围环境最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虽然有的研究者曾设想SO2可能引起细胞染色体改变甚至诱发癌症,但有关SO2引起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的研究甚少。近年来,Nordenson等曾报道,接触SO2的工人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染色体断裂后遗留下来的无着丝粒断片可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细胞质中而形成微核,加之微核测定又是比染色体畸变分析较为简单、快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故国际致突物和致癌物防护委员会(ICPEMC)将此项技术列为致突致癌研究的必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孔雀石绿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浓度在0.05~2.0 mg/L之间时,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1.0 mg/L时,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均开始下降。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不断延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不断增大。微核率在36 h时,达到最高水平,而染色体畸变率在48 h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以辽河流域12个不同断面的河水为诱变剂,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不同断面的河水均能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产生染色体断片、核突起和核碎裂。所有样点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根据采样点水质污染指数分析可知,福德店水质属重度污染,东辽河、条子河、红庙子水质属中度污染,招苏台河水质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在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诱发微核和染色体畸变.鉴此,本文选用~(60)Co γ射线和平阳霉素(Bleomycin A_5)观察它们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效应,以及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确定两种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以代替中期细胞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当机体吸入SO_2以后,遇体液形成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它们极易通过一电子氧化作用形成三氧化硫阴离子自由基(SO_3)和过氧自由基(O_2~-),其中未被灭活的自由基可攻击生物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进一步激发自由基连锁反应,产生有机过氧化物,攻击DNA、RNA,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CA)、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微核(MN)频率增高。肺泡巨噬细胞(Macrophages,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化工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y、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射线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28%,微核细胞率为3.23‰,明显高于对照组(0.145%.0.165‰),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射线工龄组、不同放射应用专业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异丙莠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研究除草剂异丙莠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以不同浓度的异丙莠为诱变剂,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异丙莠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率,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异丙莠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随着异丙莠浓度进一步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异丙莠能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并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一定剂量的除草剂异丙莠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正> 近若干年,对于铅进入人体后引起染色体的变化研究甚多。据Riordan介绍Schwanitz等分析铅作业工人淋巴细胞染色体,仅见到以间隙缺失为主的无着丝点畸变率增高,与正常人无差异。Forni等对蓄电池工人的观察,染色单体间隙和一条染色体断裂的畸变增高。许茂发等认为铅作业者微核超限率,随尿铅排出而增高。也有用醋酸铅导致染色体畸变的报道。但对姐妹染色体交换(SCE)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做孩法监测技术是利用环境污染因子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而产生微核建立起来的一类新技术。其原理是根据细胞染色体DNA(脱氧核糖核酸)在复制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断裂,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断裂会自然愈合,若不能愈合,就会出现染色体片断,这种片断细胞分裂后形成小核,细胞学上称为微核(MCN)。在某些污染物(诱变剂)的影响下,DNA的片断更不易愈合,而形成微核,因此可以用微核频率作为诱变剂效应的指标来检测环境污染的程度。工材料和方法蚕豆(Violafaba)以松滋青皮豆为主,从武汉华中师大购买。先将蚕豆种子用自来水洗净,浸…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SO2在体内的衍生物一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细胞染色体畸变(CA)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O2的衍生物不论是否有S9混合物的存在情况下,均可诱发CHL细胞的CA频率显著增高,且呈明确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这说明SO2不需要体内代谢转化的直接的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研究亦发现,SO2产低浓度下主要诱发染色单体型畸变,在高浓度下既可引起染色单体型畸变,又可引起染色体型畸变研究还发现,SO2衍生物处理细胞时间愈长,引起细胞遗传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就越低.提示:长期接触环境低浓度SO2污染,有引起接触人群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由于生物有效性的不同 ,无机磷和有机磷又可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概述了土壤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分布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不同省市土壤中硫的含量有差异;土壤中硫的含量与土壤类型及土母质等有一定关系,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含量结果表明,尽管该地区土壤中总硫在大部分土壤中含量较高,但植物有效硫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中的硫主要是以难溶无机硫和有机硫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以及在垃圾渗滤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面临的技术难点。从环境技术管理以及工程技术开发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管理与控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对氨基苯磺酸为重氮组分,α-萘胺为显色剂,采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建立了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并将其用于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在0.010~0.200 mg/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n=5)为90.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0.54%~1.27%,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不同位置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污染程度。该方法测试成本低,操作简便、快捷,尤其适用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评价及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分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京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提出运用总峰面积值,特征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存在几率、有机污染系数及环境水文地质与地下水污染关系等方法,结合实际研究了京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种类、含量和分布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汞的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汞的甲基化是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并且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全面总结了汞的甲基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包括汞甲基化的主要场所、汞的生物甲基化过程、非生物甲基化过程以及影响汞甲基化的因素。并指出研究低纬度带(热带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中汞的甲基化机制及其环境生态影响对汞全球循环的贡献,是今后汞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焦作市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中站区四个地区48个样品中Cr、Cu、Pb、Zn、Cd5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厦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尚未受Cr污染,Cu和Cd污染程度较轻,Pb和Zn的污染较严重,并进行了污染源分析,提出建议反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鱼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江段、扶余至三岔河口江段和嫩江下游鱼类肌肉中5类33种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含量。其中,可疑致癌物6种,促癌或助癌物3种。鱼类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含量以扶余至三岔河口江段最高,其次为嫩江下游,而哨口至松花江村江段由于近年来加强了对吉林市区有机污染源的治理,使其污染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铁同位素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使用,近年来Fe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Fe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分布于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和生物体中,并广泛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热液活动和生命活动过程。自然界中各类无机过程(从高温到低温)、生物及有机过程均能使Fe同位素发生分馏,δ56Fe值约为-1.62‰~+0.91‰。文章系统介绍了Fe同位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Fe同位素测试方法简介、样品前处理、质谱测定、Fe同位素分馏机理和应用前景展望等,着重对该技术在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示踪、古海洋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典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生长茂盛的自然植被及其根部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形态用连续提取法区分为有效态和强结合态,结果发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的重金属含量成正比。所分析的4种植物体内的Pb、Zn、Cd含量表现为Zn>Pb>Cd。接骨草(SambucusChinensis)和柳叶苦荬菜(Ixerisgracilis)在体内富集、运输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很强,是对污染区生态重建非常有前景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