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均衡环保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环保压力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改革。分析了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性,且中国单位产值所需的生产要素较其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高,但生产率与资金、资源利用率却比其他发达国家低。在面临环保压力时,中国因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需对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以下改革:转变生产函数,增加要素生产率,改变要素间相对地位;扩展价值链,使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改善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铜川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性城市.也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过去由于长期沿袭传统"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地方经济不仅没有得到较好的效益,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曾被中央媒体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正>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绿色经济"倡议以来,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绿色经济,正意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促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绿色经济的内涵和目标角度来审视中国发展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可以确信,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更需要发展绿色经济,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国际以及实践基础。前面提到,中国绿  相似文献   

4.
钟伟青 《环境》1996,(5):28
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确定了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其中第二条就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些决策与论述,对环境保护工作是个极大的推动,对推进各行各业的清洁生产也具有积极作用。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5.
粗放型增长模式严峻挑战中国科学发展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人均占有林木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83立方米)的12%;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尽管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目前我国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征。片面追求GDP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中国的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是开启和布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关键性的一年.为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定于2010年5月5~7日在上海举办中国环境科学学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点,虽然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迅速提高,但是也存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何处可以安放一个洁净的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移民本是国际社会的正常现象,但是"环境移民"背后揭示的却是全民对环境恶化的焦虑。"环境移民"正逐步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结构,影响着区域之间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在过去的两年,空气质量无疑是中国人谈论得最多的话题。频繁出现的雾霾蔽天现象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及城市疯狂扩张、社会管理不完善等共同酿造的环境问题,已  相似文献   

10.
<正>综述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数以亿计的人们摆脱了贫困,在世界发展史上写下了前所未有的一页,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然而,伴随着经济上的成功,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出现了环境恶化、能源安全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等影响社会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