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述了江苏省机动车排放监管现状,从监管制度、检验市场、执法能力、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利用科技手段促进监管提质增效、提升检验技术水平与执法监管能力、通过信用评定创新执法管理手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内环区域高架道路和地面主干道路的交通信息为基础,基于路段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并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NO_x扩散变化。结果表明: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为主,分别占高架路、主干路的77%和60%;1 139条路段工作日平均车流量为95万辆/h,车速为37.5 km/h;NO_x小时排放量为127 kg/h~2 019 kg/h,日排放量为25.8 t,重型客车NO_x排放量为道路机动车排放NO_x的主要来源;模拟NO_x质量浓度占环境空气比例为6.6%~73.4%,2:00 NO_x质量浓度最低,8:00最高,与交通密度低谷和峰值同步。  相似文献   

3.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及道路扩散模式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基于开阔型、交叉路口型和城市峡谷型3类城市典型交通道路,探讨了各种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对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的阻碍和吸附,探索绿化植物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的阻散特征;加强CFD软件在城市道路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应用;在GIS平台下,结合扩散模式开发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依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6月发布的《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结合本地实测数据,在对汽油车颗粒物(PM)排放系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核算了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_(S))的排放总量,分析了机动车排放污染分布特征及与大气质量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NO_(X)、VOC_(S)排放量分别为0.5×10^(4),3.71×10^(5),1.17×10^(5) t。从区域分布来看,苏州、南京、无锡3市的3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及NO_(X)、VOC_(S)排放量均位列前3位,PM排放量位列前3位的是苏州、徐州、无锡。从车型、燃料类型和排放阶段来看,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小型客车是机动车VOC_(S)排放控制的重点,国Ⅲ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是机动车PM和NO_(X)排放控制的重点。分析区域机动车PM排放量与大气中PM_(2.5)来源解析结果的耦合关系,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控制机动车污染对改善大气环境会产生积极成效,南京、徐州和盐城3市的成效会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作为细颗粒物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针对吐鲁番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全面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上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SO2,根据CO标准气体干扰SO2 测定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实验室用CO标气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用该数学模型对5家企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SO2 监测,将测定结果与碘量法的测定结果比对,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能自动连续监测CH4、CO2、TOC日变化及垂直分布的系统,利用该系统监测了2002年冬季CH4、CO2、TOC垂直分布的日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距地面高度增加,受湍流扩散的影响,CH4、CO2、TOC浓度降低.冬季CH4浓度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周期变化,CO2日变化呈双峰形分布,TOC日变化没有明显的特征,其日变化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很大.根据2002年冬季CO2浓度与2000年以前的对比结果发现,北京市冬季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已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期,而随着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放成为影响某些大气微量气体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水质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污染排放信息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基于最新源排放清单,解析北京市当前主控污染物COD、氨氮排放的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以期为北京市开展基于流域综合治理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处理设施的环境统计口径,2013年,COD、氨氮的排放构成分别为2.7%、37.1%、35.0%、25.3%和1.5%、20.1%、54.8%、23.6%。其中,农业源中畜禽养殖排放是主要来源,COD、氨氮总排放分别占农业源总排放量的94.7%和87.0%。在北京市五大水系中,北运河流域排放量最大,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总排放量的53.3%和57.4%。为改善北京市水环境质量,建议从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动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利联通、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布局等4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十五”期间甘肃火电发展及污染分析,选择出适合甘肃火电的脱硫、脱氮工艺,同时提出火电厂减少排放SO2、NOx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苏州高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估算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VOCs排放量,对区内典型行业VOCs污染物特征组分做分析,并简述其区域内典型行业VOCs治理技术的现况,分析了排放现状特征和控制难点。基于对国内外工业VOCs污染控制措施研究,提出对VOCs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佛山市高明区2007—2012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资料,分析该区近6年来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2年该区空气污染呈现由单一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综合污染指数总体上升,污染物以SO2、PM10为主。SO2、NO2浓度呈逐年增长,PM10则呈平稳状态。三者污染浓度最高值均在每年第4季度出现。该区的SO2浓度主要受工业污染源影响;NO2也受工业影响显著,与机动车数量呈正相关;PM10与烟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因此,改善该区环境空气应着重从控制工业污染源、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3大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3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站点ρ(PM_(2.5))监测数据,分析佛山市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诊断诱发PM_(2.5)高污染过程的关键天气类型。结果表明,佛山市2013年PM_(2.5)年均值为53μg/m3,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污染主要集中在三水区中部、南海区中部和禅城区北部。佛山市ρ(PM_(2.5))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秋、冬季是PM_(2.5)的高污染季节,其值夜间略高于白天,呈典型的双峰型分布,08:00—09:00短暂出现一个浓度的小峰值,推测与上班交通高峰有关。对PM_(2.5)持续高污染发生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表明,高压出海是诱发佛山市PM_(2.5)高污染事件最主要的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3.
对佛山市2011—2014年O_3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ρ(O_3)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2011—2014年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均值(O3-8 h)的年评价值没有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超标值多出现在8—10月。夏季O3-8 h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较高,O_3污染多发生在气温30℃,相对湿度为50%~70%的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60%,气温为20~25℃,也可能出现O3污染。10℃时,不同的温度条件下,O_3与PM_(2.5)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季节时段,O_3-8 h基本随着ρ(NO_2)/ρ(NO)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便携式测量仪,对广州市大型购物中心室内空气中的PM10、CO和CO2等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室内CO2和PM10浓度偏高.CO2全部超出了我国的室内空气标准,PM10全部超出了国家年平均标准,大部分超出了日平均标准.本文同时对购物中心内不同场所CO、CO2和PM10的浓度水平变化和来源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4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点位的O_3监测数据,分析了佛山市的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O_3日最大8 h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67μg/m~3,O_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43d,占比46.7%;ρ(O_3)区域变化不大;ρ(O_3)月变化呈现"三峰型",全年高ρ(O_3)集中在6—10月份,其中7月份出现全年最高峰值;ρ(O_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夜间浓度较低且变化平缓,14:00—16:00左右达到峰值,并存在一定的"周末效应",但并不明显;ρ(O_3)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气压、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风向、风速的相关性相对较弱;总体上看,高温、低湿、微风、偏南风、低压、无雨的天气条件下高ρ(O_3)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7年佛山市8个国控监测点位的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研究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 10)、臭氧(O_(3))的时空变化和复合污染特征,并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佛山市大气PM_(2.5)进行来源解析,分析O_(3)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佛山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4.75,主要的空气质量污染物为PM_(2.5)、二氧化氮(NO_(2))和O_(3),除O_(3)呈现第2,3季度较高外,其他5项污染物均呈现第1,4季度较高的趋势。ρ(PM_(2.5))和ρ(PM_(2.5))/ρ(CO)在1—4月和11,12月较高,二次生成强度较大。机动车尾气源、燃煤源和工业工艺源是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佛山市中心城区等道路密集以及交通枢纽地区的ρ(NO_(2))较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NO_(2)的主要来源。O_(3)污染主要发生在4,5,7—10月。ρ(O_(3))和ρ(PM_(2.5))/ρ(CO)的日变化均在12:00—17:00达到峰值。ρ(PM_(2.5))随光化学活性水平增强而提高,高度和中度光化学活性水平下ρ(PM_(2.5))/ρ(CO)明显大于轻度和低光化学活性水平。在统计时段,PM_(2.5)和O_(3)协同增长的时间占37.3%,O_(3)污染对二次气溶胶的氧化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减排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机动车排污监控系统的实时检测数据为基础,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减排效果,在“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71.8%的背景下,实现了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8.8%,单车平均排放CO、HC、NOx较3年前分别下降了33%,31%和36%;排放标准和使用年限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其对NOx、CO和HC排放值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均为:油品质量〉排放标准〉使用年限。提出,进一步提升油品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污染源排放数据为基础,应用ADMS—城市扩散模型模拟分析了鞍山市SO2污染源对空气环境质量的贡献,探讨了污染控制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鞍山市SO2染贡献中,来自供暖锅炉为44.76%;来自鞍钢—发电为13.刀%;来自鞍钢烧结厂为10.44%;低架源吨排放量污染贡献为中架源、高架源的5.67倍、33.14倍。因此,鞍山市s02污染治理重点应为供暖锅炉、鞍钢—发电、鞍钢烧结厂。不同高度源应以低架源污染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9.
A cost-efficient way to allocate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among countries or regions is to harmonise their marginal reduction costs. This could be achieved by a market of emission reduction units (ERUs). To model such a market, we use a multi-regional MARKAL-MACRO model. It gives insights into the consequences of co-ordinating CO2 abatement on regional energy systems and economies. As a numerical application, we ass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rket of ERUs among three European countries for curbing their CO2 emissions.  相似文献   

20.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carbon monoxide (CO) concentration dispersion to monitor air quality in an enclosed residential complex parking area in Tehran. Firstly, the parking area was preliminary assessed through ve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lem including the geometry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Then, proportion of vehicular exhaust emissions was estimated and eventually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perform numerical calculation,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was creat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enclosed residential complex parking area by FLUENT software that solves flow governing equations with finite volume method. In FLUENT, species model was selected to assess the dispersion of CO in flow domain. In experimental analysis, CO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sampling bags with a volume of 10 l in 4 min at 6 different points. The sample air was drawn into sampling bags by electric pump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mount of CO concentration is above the permissible standard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ollutant accumulation was significant in confined areas. In the place where openings exist, the level of accumulation was lower than other areas. The findings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in complete accor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