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喷淋湿式静电净化定型机废气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型机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上,喷淋湿式静电净化工艺已经逐步取代了单一的喷淋洗涤和单一的静电除油工艺。本文主要通过对喷淋湿式静电净化工艺在实际定型机设备上的应用,研究喷淋湿式静电净化设备的运行情况及设备性能,提出该设备产生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通过实践归纳运行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便达到提高喷淋湿式静电净化设备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及分析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的相应原理,同时分析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日后提高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脱硫技术,该工艺能够有效将硫氧化物进行脱出,同时能够去除有害物质诸如氮氧化物和重金属汞等。本篇文章主要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湿式电除尘器是作为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治理的终端精处理设备的首选,但湿式电除尘器存在耗水量巨大、排出的灰水存在二次污染、内部件腐蚀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湿式电除尘器在国内燃煤电厂上的大型化应用。为此,对湿式电除尘器的喷淋给水、水质、灰水循环利用、废水排放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经验加以阐述,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给水和排水方式,实现了湿式电除尘器在燃煤电厂工艺系统上的零水耗,有效解决了内部件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4.
湿式氧化技术是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在高温高压下处理废水的技术。50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和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着重介绍了当今世界上几种主要的湿式氧化工艺的工艺特点及应用现状,为我国湿式氧化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以传祥垃圾综合处理厂为例,详细介绍了城市垃圾处理新工艺——“城市有机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工艺”,通过本工艺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该工艺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组成、特性和处理现状,在大量小试和中试研究基础上,开发出以"联合厌氧发酵工艺"为核心的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状况,并对该技术的工艺组成、特点及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能够将污染物处理和能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真正实现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现状,通过对比各种处理工艺,得出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的最优工艺,该工艺实现了餐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同时处理设备成熟,设备运行维护成本低,可在我国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秸秆为厌氧发酵原料,在中温(37 ℃)湿式批次发酵条件下,考察了低温冰冻预处理在不同温度(-5,-18,-40,-60 ℃)和不同时间(12,24,36 h)下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冰冻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秸秆溶出物COD含量,其中D3处理与对照相比增加了7.65倍。低温冰冻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木质素含量,降低幅度为16.36%~59.88%。在预处理冰冻温度为-5,-18,-40 ℃下,水稻秸秆厌氧发酵TS产气率和甲烷含量随着预处理时间增加而提高。其中,-60 ℃,24 h处理的厌氧发酵TS产气率与-60 ℃,36 h处理的甲烷含量最高,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6.46%和209.30%。  相似文献   

9.
针对炼油碱渣综合治理难题,对目前国内外工业应用比较广泛的湿式氧化法和生化法处理技术进行了比选研究,提出了选取治理工艺要点,为石化企业选择碱渣处理工艺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喷漆废气的特点,利用湿式喷淋+低温等离子工艺来处理某个喷漆废气实例,喷漆废气经水帘洗涤后,先利用湿式喷淋塔降温除雾后利用市场上的热门技术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处理金属表面喷漆工艺产生的喷漆废气,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沼气伴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磊  郭勇  秦娜娜  黄卫星 《环境工程》2011,29(4):125-129,85
介绍了温度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综述了解决低温发酵问题的各种措施,包括加热沼气池、优选低温菌种、添加促进剂以及改善发酵工艺,提出驯化低温发酵菌种是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由于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制取清洁能源氢气,生物厌氧发酵制氢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众多废水生化预处理技术中,超声波技术拥有高效氧化、焚烧、超临界氧化的特点,而且超声波操作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本文阐述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菌种来源、产氢机理及超声波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同时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猪场废水对提高厌氧发酵生物产氢量的可行性,提出了优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AMPTS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First-Order水解模型、修正的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在了解生物炭各理化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厌氧发酵的水解速率、产甲烷潜力及最大甲烷产率等进行拟合和对比分析,研究木屑生物炭对序批式湿法厌氧发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木屑生物炭对序批式厌氧发酵前期的底物水解速率、甲烷产率及累积甲烷产量均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木屑生物炭对水解速率的影响强于果木生物炭和活性炭,较椰壳生物炭弱,且提升厌氧发酵系统的缓冲能力较椰壳生物炭和活性炭强。木屑生物炭对厌氧发酵的强化作用与生物炭粒径成负相关,当粒径<0.5 mm时强化效果最好,提高水解速率33.93%,提升最大产甲烷速率约19.32%,缩短延滞期约51.28%。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重金属水稻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含重金属发酵液的处置问题,将其作为接种物对水稻秸秆进行回流,探究其反复回用以处理含重金属水稻秸秆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厌氧发酵液回流可降解含重金属水稻秸秆,接种厌氧发酵液有助于降解水稻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水稻秸秆厌氧发酵释放的重金属对其厌氧发酵过程未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在固液比为3.3%条件下,接种发酵液后含重金属水稻秸秆总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分别达到121.2,282.6 mL/g VS。秸秆中Cu、Cd、Pb和Zn的释放率分别达到94.22%、54.21%、72.67%和98.55%,沼渣中重金属含量达到GB 8172—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要求,可实现还田利用。发酵结束后,发酵液中Cu、Cd、Pb和Zn浓度分别为0.30,0.073,0.10,2.57 mg/L。结果表明,接种厌氧发酵液可以促进水稻秸秆中重金属释放,进而实现含重金属秸秆和发酵液的联合处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物质固体废物量大面广,具有污染和资源利用双重特性,厌氧发酵能源化可促进其污染控制,且过程中部分有机成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腐殖质(HS).通过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HS转化规律、HS结构特征与氧化还原性能、腐殖质还原菌与产甲烷菌活性、产CH4效率之间的响应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总结凝练出生物质厌氧发酵系统内HS对CH4的调控原理,为减少厌氧发酵系统内HS对产CH4途径的抑制作用,提高发酵效率的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传统厌氧发酵处理养猪废水存在效率低、周期长以及环境要求严苛等局限,无法实现高效运行。基于自主设计的种养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玉米秸秆过滤养猪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对比研究废水过滤前后性质,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过滤养猪废水的细菌与古菌群落组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厌氧发酵过程由多种微生物菌群协同作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过滤养猪废水中的主要细菌类群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除接种物外,其他3个样本中均检测到螺旋菌门的存在。此外,废水中主要古菌类群为广古菌门,主要作用菌为产甲烷菌。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古菌群落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导致产甲烷的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和废水指标变化表明种养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利用技术降低了处理成本,对促进养猪废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相比甲烷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通过产甲烷抑制剂可以将厌氧发酵控制在产酸阶段,阻断产甲烷过程,从而实现VFA的大量积累。然而,目前产甲烷抑制剂存在分类不明确、部分产甲烷抑制剂机理研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根据抑制产甲烷菌物质的来源和特性,将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甲烷抑制剂分为内源抑制、外源抑制和生物抑制3类,分别阐述了其抑制机理及其对厌氧发酵产酸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各种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指出抑制剂的毒性抑制研究和水解机理研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同时应进一步研究了厌氧发酵系统中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明确微生物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和抑制产甲烷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Live cell imaging method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s of cellular processes that cannot be derived easily from population-averaged datasets.In the bioenergy field,much research is focused on fermentation of cellulosic biomass by thermophilic microbes to produce biofuels;however,little effort is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maging tools to monitor this dynamic biological process.This is,in part,due to the experimental challenges of imaging cells under both anaerobic and thermophilic conditions.Here an imaging system is described that integrates confocal microscopy,a flow cell device,and a lipophilic dye to visualize cells.Solutions to technical obstacles regarding suitable fluorescent markers,photodamage during imaging,and maintenanc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uring imaging are presented.This system was utilized to observe cellulose colonization by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at 60℃.This method enables live cell imaging of bacterial growth under anaerobic and thermophilic conditions and should be widely applicable to visualizing different cell types or processes in real time.  相似文献   

19.
餐厨垃圾综合资源化处理技术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淼  刘阳  卢海威  李娟  肖娟 《环境工程》2012,(Z2):321-322,423
在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收运系统、粉碎分选预处理、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沼气热电联供、有机堆肥、废水处理、除臭系统多个环节,分离出油脂进行回收,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沼渣进行堆肥,以期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决"垃圾猪"、"地沟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