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字     
《民防苑》2014,(11)
正1536人死亡日前,记者从民政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45亿人次受灾,1 536人死亡,24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 182.6亿元。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洪涝、地震灾害为主,风雹、台风、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12省患者过万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显示,全国有96.2%的县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病例,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超过1万例的省份有12个,  相似文献   

2.
数字     
《民防苑》2014,(12)
正近50万例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介绍说,中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达49.7万例,死亡15.4万例,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保持在低水平流行,但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3.
白渝 《防灾博览》2002,(6):26-27
自从1981年世界上发现艾滋病以后,全世界就开始了与该病进行顽强的、马拉松式的斗争。20年过去了,除发达国家被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在减少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被艾滋病夺去生命或被感染的人数仍在迅速上升。同时,因艾滋病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孤儿也正成为联合国讨论次数最多的问题之一。 如今已是数字化时代,让我们也用数字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艾滋病的情况: 1981年世界发现了第一批艾滋病患者。 1981—2002年世界艾滋病患者人数约4990万,死亡2000万。到2020年将有7000万人死于艾滋病。 全球有年轻艾滋病患者1250万,约1/3人不到25岁,其中每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     
《民防苑》2003,(1)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一和名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疾病。它可以侵袭人的免疫系统,即侵袭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御系统,逐渐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敏死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  相似文献   

5.
白渝 《防灾博览》2002,(3):23-23
目前,毒品在全球泛滥,它已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全球因毒品的制作、贩卖、吸食而引发的犯罪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3千多万人遭受可卡因、海洛因的毒害;约有4千多万人因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而受到伤害。因吸食或注射毒品而导致的各类传染病在不断地蔓延。在非洲,艾滋病的人数增加了40%还多。在其它各大洲,除个别国家艾滋病人在减少外,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亚洲一些国  相似文献   

6.
病毒山     
正世界所有的病毒都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会怎么样?它们会占据多大的空间?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全放在一起的话会有一大堆,但人类身上的病毒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引起艾滋病的艾滋病毒已经导致全球数千万人死亡,另有超过3 000万人体内携带着艾滋病毒。这些人中每个人携带的艾滋病毒数量因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11,(5)
针对近来有媒体报道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一事,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4月11日强调:没有所谓的阴性艾滋病病毒和阴性艾滋病,这一人群都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公众不必恐慌。  相似文献   

8.
文摘     
《民防苑》2014,(5)
正专家称"香蕉艾滋"为枯萎病不会传染人近期,网上热传的一条消息称,一种"香蕉艾滋病"已从东南亚大范围蔓延,全世界香蕉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有些消费者开始联想,担心吃了有病的香蕉会损害健康甚至也会得"艾滋病",一时谈蕉色变。4月15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明确表示,"香蕉艾滋病"是一种误传,这其实是一种真菌类的枯萎病,而目前市场销售的多是不易得此病的香牙蕉类型。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1日是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联各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宣传主题强调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承诺、共同参与,号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行动起来,恪尽职守、履行承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强烈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多达260余万,占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人数的58%以上。地震对城市的破坏更为严重。唐山地震中仅民用建筑倒塌和严重破坏的就有65万余间,1050余万平方米,城市建筑破坏高达96%。这次地震共死亡24.2万人,伤16.4万人,分别占我国解放以来11次7级  相似文献   

12.
鲁甸应急——云南鲁甸“8·3”6.5级地震应急救援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2014年8月3日1 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据云南省政府14日统计,此次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5.4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有2.72万户、8.55万间房屋倒塌,4.36万户、12.91万间严重损坏。地震的极震区达到Ⅸ度,Ⅵ度以上的范围达1035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地震受灾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涉及7个县27个乡镇24.6万人,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受伤12135人,倒塌民房21.0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多元。地震震级高、烈度大、震源浅,震中靠近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8日当地时间8时50分36.0秒,在巴基斯坦(北纬34.4度,东经73.6度)发生7.8级强烈地震.波及印度,阿富汗、印尼等国。地震给巴基斯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约有8.6万人在地震中遇难,10多万人受伤,330万人无家可归。重创后的火区重建需要50亿美元和10年时间。印度官方统计.印控地区死亡约1000多人。  相似文献   

15.
珍惜生命     
案头有这样一份资料,200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万多起,死亡人数约10万余人,是5年前30万起的一倍多,比5年前死亡近7万人的幅度明显上升。平均每天有285人在车轮下丧生,相当于每天从空中摔下一架大型客机。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06,(1):44
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36秒,在巴基斯坦(北纬34.4度、东经73.6度)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中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等地均有强烈震感。大地震共造成7.5万人死亡,其中巴基斯坦约7.3万多人死亡,7.3万多人受伤,40万所房屋倒塌,280万人无家可归;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死亡人数为1555人。  相似文献   

17.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是:癌症同样可以预防。有关统计显示,每年全球120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760万人死于癌症。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2030年全世界将有2600万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达到17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癌症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到目前为止,癌症仍然是医学界尚待攻克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8.
文摘     
《民防苑》2014,(6)
正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粮食等于4 000万人一年口粮5月24日,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333万公顷,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 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相似文献   

19.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墨西哥湾地区后,志愿者组织“寻人者”整理了25家网站和信息栏的数据,迅速建立了65万名无家可归者的数据目录,可供网上查询。自从该网站开通以来,登录该网站寻人的用户已经超过 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20.
<正>1923年9月1日,日本的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东京都、神奈川、千叶、静冈和山梨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地震共造成10.5万人死亡,其中由于建筑倒塌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万人,地震引发火灾造成9.2万人死亡,其他次生灾害造成0.2万人死亡。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发生在首都圈大都市地区的一次灾难性事件。虽然这次地震事件已经过去100年,但造成这次地震灾难的教训仍然需要人们深刻反思,并针对近百年来社会经济巨变及未来发展对大都市地区大震巨灾风险进行科学预判,防抗救相结合,将巨灾消弭于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