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为了解城市景观河道治理过程水质与轮虫群落结构的关系,于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对江苏省常州市景观河道进行了调查。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景观河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通过轮虫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探讨了轮虫群落结构与水体营养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景观河道总体处于富营养状态,主要是由河道中氮磷等污染物浓度过高引起;调查期间检出轮虫共22种,其中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479个·L-1)、蒲达臂尾轮虫(98个·L-1)以及针簇多肢轮虫(137个·L-1);轮虫总数量处于较低水平(312个·L-1),多样性水平不高,轮虫数量与各污染物营养状态指数呈负相关;生物量与总氮营养状态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选择成本相对低廉的3种不同材料构建仿生植物,研究不同材料构建的仿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筛选出性价比较好的仿生植物材料,并分别进行原位挂膜培养和专有菌株挂膜培养.结果表明,原位培养的生物膜对COD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为76.92%专有菌株培养的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1.47%;2种挂膜方式对TP的去除率较为接近,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4%和70.43%.  相似文献   

3.
陈锐  马晓利  王云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10):3271-3279
为了探究重金属镉(Cd)对污水生物膜吸附菲(phenanthrene,PHE)的影响及机制,以新疆乌鲁木齐某含油污水库生物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有Cd2+和无Cd2+条件下,污水生物膜对PHE的吸附性能,Cd2+的存在对污水生物膜吸附PHE有促进作用。有Cd2+和无Cd2+条件下,在pH=6、温度为35 ℃时污水生物膜对PHE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说明吸附以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并且有Cd2+时污水生物膜对PHE的最大吸附量比无Cd2+时高出21.8%。SEM、FTIR和XPS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有Cd2+和无Cd2+条件下污水生物膜表面与PHE发生作用的基团基本相同,吸附过程中的主要官能团为有机质中的羟基、羧基和酰胺基团。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生物膜技术处理滨海农村污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厌氧-3级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进行技术改进,并对改进后的"一体化生物膜技术"处理低碳氮比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际应用。新工艺增设了回流泵(回流比2∶1),且厌氧段悬浮填料装填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3级好氧/缺氧段YDT型弹性立体填料装填率依次由原来的50%、40%、25%提高到70%、60%和40%。装置连续稳定运行12个月,平均进水量为18 m3/d,HRT为3.7 d,监测结果表明:对COD、BOD、NH3-N、TN、TP和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6%、85.9%、86.7%、63.9%、69.3%和85.5%;出水COD、BOD、NH3-N、TN、TP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在34.9、8.9、3.4、9.9、0.9和6.9 mg/L以下。改进后出水BOD和TN的去除能力有较大提高,除TP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生物膜处理城市河道污染水体的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城市河道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体中土著微生物的富集过程,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接触氧化装置进行动态挂膜试验研究.讨论了挂膜过程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变化、生物膜及其生物相的变化;同时考察了填料上SS以及VSS的变化;分析了影响填料挂膜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判断生物膜成熟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设计了侧向回流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缩短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减小了设施占地面积,可以实现污水的就地就近处理,有利于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覆盖率。为了寻求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在填料填充率为35% 的条件下,依次调节反应器运行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填料填充率为35%,水力停留时间为6.5 h,气水比为7.5时,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4.04%、98.25%、47.89%和35.08%。侧向回流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出水COD和氨氮的水质可以满足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462-2020)中的一级A水质标准的要求;利用该设备对总氮和总磷的处理则需要结合反应器的实际日处理能力选择是否增加生态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7.
悬浮填料生物膜床反应器处理高校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悬浮填料生物膜床反应器处理高校生活污水 ,对CODCr、氨氮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 6h时 ,CODCr总去除率最高可达到 95 % ,出水CODCr稳定在 30mg/L以下 ;总磷去除率达到 5 0 %以上 ,出水总磷含量低于 0 5mg/L ;对NH3 N的去除率可以稳定在 80 %以上 ,出水NH3 N低于 1mg/L。  相似文献   

8.
悬浮填料生物膜床反应器处理高校生活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悬浮填料生物膜床反应器处理高校生活污水,对CODCr氨氮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6h时,CODCr总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出水CODCr稳定在30mg/L以下;总磷去除率达到50%以上,出水总磷含量低于0.5mg/L;对NH3-N的去除率可以稳定在80%以上,出水NH3-N低于1mg/L。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绍兴城区逐步实施了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包括点源治理,搬迁污染源,引入鉴源水、截污外排、疏浚河床污泥等。随着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绍兴城区河流的水质逐年好转,城区下游死鱼等污染事故基本消除。说明了绍兴城区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已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摇动床反应器,并采用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小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HRT=6h,DO=3~4mg/L,T=20~25℃,pH=7~8,C/N=20的条件下,该工艺可以达到最佳运行状况,有机负荷为0.64~3.00kgCOD/(m3.d)下,COD去除率平均达到85%,出水TN≤10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吴霞  谢悦波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331-3336
在无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对深圳市甘坑河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分两次直接接入河流水体及底泥中。结果表明,第1次接种后的4 d内各项水质指标都不稳定,4 d后,悬浮物、COD、TP和NH3-N等浓度下降,水质明显改善;但从第8天开始,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同时下降,本源微生物的处理效率开始降低,需进行第2次接种;第2次接种后,DO浓度提升至2.0 mg/L以上,COD、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40%、30%和40%以上。结果表明,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丰湖河投菌过程中和总投菌后两周的各水质指标分析,对本源微生物菌剂作用城市重污染河流过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11月20日全河布菌后,以COD下降后上升的情况作为补菌时间的判断依据,实现菌种效力最大化。继2010年11月25日、27日和30日3次补菌后上游至下游硐桥、久泰桥和益民水闸处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2.7%、68.8%和61.6%,氨氮和总磷有所去除。水色由深灰绿色转变为深绿色,浮油减少,臭味明显消除。表明此法在冬季水温较低的天然河流条件下,不需大型设备便可较快修复水质,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玄武岩纤维载体的生物膜法净化污染河道水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不同水体环境状况下,所构建的基于玄武岩纤维的污染河道水体净化技术的净化效能,通过模拟不同pH、温度及DO的污染河道水体环境,研究了水体中的COD、氨氮及TP指标变化规律,得到所构建的净化技术对COD、氨氮及TP的削减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环境下COD、氨氮及TP的净化效率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强;不同DO环境下COD、氨氮及TP的净化效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强;不同pH条件下COD净化效率随着时间增加而持续增强,氨氮净化效率随时间增加至某一极值后趋于平稳,而TP的净化效率会随着时间增加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实验期间不同水体环境下COD、氨氮与TP皆在温度20~25℃,pH为7,DO为2~4 mg/L时分别获得93%、90%和36%的最大净化效率;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最适宜水体环境为温度20~25℃,pH为7,DO为2~4 mg/L;COD、氨氮及TP削减速率分别为0.63~0.84、3.6×10-3~4.0×10-2和7.1×10-4~2.9×10-3 kg/(m3·d)。  相似文献   

14.
张华  何闪英 《环境工程学报》2014,8(5):1939-1943
通过控制生物膜系统溶解氧(DO)浓度分别为0.5~1 mg/L(Ⅰ)、1~2 mg/L(Ⅱ)、2~3 mg/L(Ⅲ),研究在微污染城市河道水体中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3个系统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62.3%、38.6%和38.2%(工况Ⅰ),65.5%、59.4%和28.2%(工况Ⅱ),66.1%、77.3%和22.8%(工况Ⅲ)。系统中各形态氮素含量及其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在具有一定NH+4-N去除率前提下,控制体系处于低DO浓度(1 mg/L),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生长及活性受到抑制,NO-2-N明显累积,经反硝化作用直接转化为氮气(N2),实现了微污染城市河道水体中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15.
碳素纤维生态基技术对城市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基为载体,处理南宁市朝阳溪黑臭河水,考察CF生态基在黑臭水体中的挂膜情况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基对污水中悬浮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24 h内,CF实验组的浊度由原来的47.32 NTU降低为13.78 NTU;CF生态基生物亲和力强,易于挂膜,在黑臭水体中10 d内能形成较成熟的生物膜;在没有曝气情况下,CF生态基挂膜后对COD、TP、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76.00%、54.34%、90.73%和55.13%,是一种较有效的改善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浮萍优势品种青萍(Lemna minor)为研究对象,开展受污染河水修复。分析了青萍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探讨了青萍对受污染河水的修复效果。在表面积为0.0095 m2的限制空间条件下,青萍在1、2和5 mg总氮(TN)/L营养液中的生长特征都能较好地服从Logistic生长模型,受制约的临界鲜重(FW)分别为1.20、1.36和1.36 g;青萍对受污染河水中氮磷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氨氮(NH+4-N)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56.87%、1.22 mg/d和0.0466 mg/(g FW·h),正磷酸盐(PO3-4-P)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66.95%、0.25 mg/d和0.0088 mg/(g FW·h)。根据相关性分析,进水NH+4-N和PO3-4-P浓度与其对应去除量之间极显著相关;青萍FW与NH+4-N去除速率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PO3-4-P去除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NH+4-N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相关性不显著,但PO3-4-P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底泥修复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开发城市黑臭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法,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就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对其氮磷营养盐释放及河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工程现场应证。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污染底泥生物修复状况对上覆水体水质产生大的影响,在底泥不加修复时,底泥污染物释放使水体COD、TP、NH3-N浓度分别达到30~35 mg/L、0.4~0.5 mg/L和3.0 mg/L,底泥修复后分别为15~20 mg/L、0.1 mg/L和2.5 mg/L;底泥G值(y)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x)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0.5124x-0.1394(R2=0.9222),y=0.17772x-0.4781(R2=0.8701);结合底泥的生物修复,采用曝气增氧投加生物制剂措施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时COD、NH3-N和PO3-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3.6%、25.0%和15.7%;对古廖涌的现场治理工程表明,在未对河道底泥进行生物修复的情况下,经过氧化塘预处理河道水体增氧-水体原位强化生物修复等措施的治理,河道中、下游水体又逐渐恢复黑臭,在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后,河道污染水体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物填料-沉水植物联用在河道水强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亲水性和疏水性材料作为生物填料,研究了生物填料-沉水植物联用技术在静态和原位水体中对武进港红旗河的水强化处理性能。静态实验选用2种生物填料考察其水处理特性,筛选出性能较好的填料进行了原位实验,沉水植物选取原位常见的狐尾藻、金鱼藻和伊乐藻。通过原位实验进一步考察了所选生物填料性能及生物填料-沉水植物联用对河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原位实验处理效果优于静态实验,原位实验中各测定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氨氮69.07%,亚硝氮70.28%,硝态氮47.58%,总氮53.28%,正磷酸盐84.88%,总磷83.50%。填料平均挂膜速率为453.01 nmol/(g.d)。  相似文献   

19.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添加ZH组合填料构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并以SBR为对比,研究了2种工艺对污染河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进水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15、20和30 mg/L时,2种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均大于90%,对COD的去除能力均较强,进水硝酸盐氮的增加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第1个缺氧段是COD的主要去除段,此阶段COD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2)随进水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SBBR中NO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从99.73%和99.24%降至79.75%和65.56%;SBR中NO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从99.91%和99.51%降至55.57%和41.73%。(3)随进水硝酸盐氮浓度的提高,两反应器内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增大;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15、20和30 mg/L时,SBBR中的亚硝酸盐氮最大积累浓度分别为2.90、6.82和10.72 mg/L;SBR中亚硝酸盐氮最大积累浓度分别为4.35、9.47和11.89 mg/L。SBBR中亚硝酸盐氮的积累明显低于SB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