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生物物种之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地球上有1400万个物种,一些生物学家估计的数字高达1亿种,而其中已被人们发现的只有150万种。地球的这一特点被称为生物多样性。这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2.
地方病,又叫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某一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在地球演变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使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一些特异性的带有地域性质的疾病,既地方病。常见的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地方性氟病,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环境与地方病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01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地球上约有800万动植物物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0万种动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的风险。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呼吁大家采取行动,遏制自然界不断加速的物种丧失和自然栖息地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类通过各种途径,时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组成本来是平衡的,即,不但元素组成一致,且除少数结构元素外,各元素之间的比例,也大体一致。这一点,已被元素普存法则、元素循环原理,以及生物地球化学理论所证实。然而,当今人类疾病繁多,新病例不断出现。这足以说明人类与自然界逐渐失去了平衡。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且往往是综合效应的结果。但根本的因素应该是,(1)自然界地区性物质组成和环境条件的差异,(2)不同地区人类自身偏食、嗜好,习惯,与不同的食物结  相似文献   

5.
《河北环境保护》2009,(3):F0004-F0004
“环保之物种的多样性”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在这个地球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苏联环境质量及自然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 3.海洋水环境过去,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只是渔业和航运。现在,人们已知海洋蕴藏着石油、天然气、多种珍贵金属等巨大资源,并且是产生蛋白质源泉。现代科学技术为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有力工具。因此,人类越来越感知到海洋的巨大意义与作用。可以说,海洋是自然界生物生命的摇篮。是自然资源的源泉,也是地球保持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海洋环境保护是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的铅     
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含铅汽油的使用正在改变着整个地球大气中铅的浓度,最近对两极冰雪中铅的浓度作了精确测定,这一长期被激烈争论的问题已由专家们作出了毫不含糊的肯定的回答。诚然,在自然界存在着一些含铅的天然来源,但是和来源于人类活动的铅相比较,自然界所释放的铅在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就是在地球两半球最偏远的两极地区也不例外。然而,一旦人们了解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说明微量的铅对大众的健康所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假设某个行星上的生物学者们到地球来研究生物。几百年前,他们在宇宙线上俯瞰的地球,是一个除海洋外,大部分陆地被绿色所覆盖的绿色星球。可是,如果最近他们到地球来,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公路,以及在上面奔跑的被称为汽车的怪物。看到发生如此巨变的地球,他们会惊诧不已。假如他们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灵长类一族人类所为,那么他们会再次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环境保护》2012,(11):12-15
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空前的创造力和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日益加剧,其影响程度和规模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着,有些地球上的生物和化学循环过程已经超出自然界的固有过程,并产生全球性和不可逆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邱福荣 《环境导报》2003,(15):32-32
绿色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类求知的欲望。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当今地球上人口骤增,资源衰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教育呼吁地球上的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自毁家园。因为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不好好保护地球这个家园,无家可归的那一天必将到来。教育是一种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现在刚进入的生态时代。在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同。在工业时代后期,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  相似文献   

12.
人类作为地球上生物的一种,时时刻刻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是直接影响的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越来越频繁以及自然活动的影响,人类以及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各类污染物的侵略 所以,对于污染物的环境监测是一项关乎生命的重要事项.本文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我国污染物的环境监测现状予以研究,并对我国环境检测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虫 《沿海环境》2000,(7):29-31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越 来越热,199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让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但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类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会日益加强,忧心忡忡的科学家在新世纪乍始便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展开了新的一轮争论,而这场拔河拉锯战的焦点则集中于一关注全球气候冷热走势。 地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将对人类的全球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产生作用。 借助先进的气象卫星和大型计算机,人类对全…  相似文献   

14.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类的经济规模及其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已经超出地球上生态环境的自动调适能力.人们要想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懂重环境与发展宏观协调的各种要求就必须学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1994,(5)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把地球与家庭相提并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有生存和延续后代的权利。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着无数个小家庭。小“家”与大“家”,小环境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共同拥有一个蓝天,蓝天下有我们的家园,有相同的梦想。只有全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达成共识,行动一致,地球才会永远地属于人类,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植物大会上,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指出,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半的陆地,正导致自然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估计下世纪后半叶,将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在美国圣路易斯市举行国际植物大会会议。大会主席雷文在会上说,在自然界已知的1000万种动物和植物中,仍有大约160万种尚待科学鉴别,面对全球性的物种灭绝危机,应该加倍努力,趁地球物种尚未毁灭殆尽时,尽快认识了解。地球动植物加速灭绝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它们所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涉及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概述语。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基本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当今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重大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生物多样性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已使大量生物物种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其利用价值之前就已经消失,这是人类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莫大损失。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不顾后果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在过去的4亿年当中,平均每27年才有一个高等植物物种消亡,而联合  相似文献   

19.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介绍了湿地构成、功能以及特点,并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了湿地的多重经济效益,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1.前言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全球性的大气试验。人类的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氟氯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几种气体的浓度。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即会使同温层中的臭氧浓发降低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因为同温层中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而紫外线是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其它几种疾病的,并可减少粮食产量,损坏材料和增加对水生生物的负茶,由于“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湿度变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粮食产量、质量、鱼类和野生功物等。降水量与风暴的形式也会变化,海水平面将会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