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航天器环境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真空、磁、辐射、等离子体、中性粒子、空间碎片等环境。空间环境对航天飞行器的危害极大,会严重影响航天飞行器的正常使用及导致成败。近年来,航天星箭耦合环境分析、髙量级冲击、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航天飞行器服役条件更加恶劣,如针对高超声速飞行、星际再入飞行等新的需求,飞行器在临近空间长航时高速飞行或再入大气层时,所经受的气动热环境较其他更为恶劣;大型复杂在轨航天器由于太阳辐照和空间冷黑背景影响,会导致轻质低刚度结构热致振动和不稳定。耦合效应更加显著,涉及多尺度、多物理场、多过程的耦合问题。航天飞行器力热等耦合环境评价与防护技术研究成为越来越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沈自才 《装备环境工程》2020,(3):I0003-I0004
除力、热、磁等环境外,航天器在轨期间,还将遭受空间辐射、空间原子氧、空间等离子体、空间碎片、空间污染等特殊环境及其效应的考验,引起航天器用材料、器件、组件等在轨性能退化,甚至失效。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和以月球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任务的推进,以及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实验能力的提高,对航天器空间特殊环境与效应及其评价均有了新认识、新发展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装备环境工程》2010,(4):116-116
《航天器环境工程》编委会将于2010年10月举办"空间环境工程对先进空间材料的需求及对策"为主题的论坛。以"十二五"规划和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的需求牵引为背景,联合国内航空航天系统、科学研究单位及材料研究部门围绕空间环境共同探讨由航天重大工程要求所提出的航天器总体设计、研制生产、环境试验以及空间材料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服务于我国航天器研制生产,促进产、学、研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欢迎各有关单位和专家认真组织稿件,踊跃投稿。参加论坛的优秀论文将分批刊登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航天器环境工程》上。  相似文献   

5.
电子辐照下聚酰亚胺材料表面充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因素条件下航天用典型介质材料聚酰亚胺表面充电特性。方法利用空间介质材料表面带电地面模拟实验系统,以电子枪辐照材料模拟空间带电环境中航天器材料表面带电过程,以航天器上常用的介质材料聚酰亚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电子能量、不同束流密度和不同厚度下聚酰亚胺表面充电特性。结果聚酰亚胺表面电位随着电子能量、束流密度和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电子能量越高,束流密度越大,聚酰亚胺表面充电平衡时间越短。结论航天器介质材料表面带电程度与空间带电环境的电子能量、束流密度和介质材料本身结构紧密相连,研究多因素作用下航天用典型介质材料表面充电特性,将为航天器带电防护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航天动力学环境的最新进展与技术展望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总结了近年来航天动力学分析、试验方面的最新成果。按照航天飞行器寿命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动力学试验与理论建模、分析预示、试验技术、测量方法,特别是地面气候复合以及高速飞行热结构动力学分析与试验方面的工作进行归纳,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工程研制中的分析与数据积累修正,在建模分析预示、条件制定以及测量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由于飞行器复杂,在准确精细预示方法、热结构预示与试验技术方面以及气候复合状态下的分析与试验方面尚需大量研究。应坚持理论与试验、工程研制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实现动力学精细化预示与天地一致性试验。  相似文献   

7.
空间环境中子效应及测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航天事业向长时间载人深空探测方向发展,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器及其器件、对宇航员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空间辐射的诸多因素中,中子的辐射危害相当可观。介绍了空间中子探测研究的重要性,总结了空间中子的分布和来源、中子导致的辐射剂量贡献、中子对航天器危害和对航天员的损伤以及空间中子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15日,刚刚过完80大寿的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指挥并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颗航天飞行器,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超过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神舟九号试验飞船完成任务圆满凯旋,华夏大地又一次沸腾。在互联网上,对载人航天工程的讨论也出现了一个热潮。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个别人发出疑问,把神九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对立起来。国家搞载人航天到底值不值?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算清三笔账。首先,我们算算国计民生账。有人认为航天科技花费太多了,  相似文献   

10.
航天电子产品热环境试验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航天电子产品热环境试验策略。方法依据GJB 1027A和GJB 150A,借鉴MIL-STD-1540E和ECSS-E-10-03等国外标准,并结合多年航天型号任务电子产品热环境试验经验,研究给出试验类别、试验项目、试验余量、温度控制点选择、温度保持时间、试验顺序、产品性能测试要求、试验中断处理、再试验等方面的策略。结果研究提出的航天电子产品热环境试验策略,对卫星、飞船、导弹等武器装备电子产品热环境试验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结论科学合理的试验策略,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试验的有效性,还可以有效验证产品设计的正确性和提高产品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研制者邓日谟的儿子邓雷先生来到天津大学.这里曾是邓日谟先生昔日学习、工作的地方。今日的天津航空航天产业蓬勃生长,已有空客(天津)总装公司、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公司、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等45家大型航空航天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大飞机、大火箭、直升机、无人机和航天器等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12.
鉴于航天发射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有关国际条约已为从事航天发射的国家施加了保护环境的国际义务,许多国家所制定的航天法律法规及减缓空间碎片的技术性文件中,也包含了环境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的斗争留下的"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支撑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60多年来,几代航天人传承井冈山精神,在"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深刻内涵的指引和鼓舞下,顽强拼搏、赓续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两弹一星",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把我国建设成航天大国,并发展形成了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二者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初心和使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扬井冈山精神和航天精神,推动航天强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航天器及其使用的材料在轨服役期间要经受真空、热循环、辐照、原子氧及碎片等空间环境的作用,航天器材料的空间环境适应性是其区别于其它材料的一项重要质量特性,评价其适应性是航天器材料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评价技术的发展,实现航天器材料质量,可以保证各个环节中对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的有效分析、评估与控制,是促进航天器可靠性提升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针对原材料选用、认定、复验等环节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空间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目前存在的差距,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及其应用需求,分析了其在太空遭遇的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探讨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空间辐射效应评价在元器件退火效应研究及工程化、地面模拟试验设施及评价技术、地面检测维护及评价、抗辐射设计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元器件空间环境效应及退火效应机理研究,给出适合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搭建多功能的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加强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机理研究,建立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试验方法;开展空间环境多因素协同效应仿真,加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辐射效应预示方法的深入研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临海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金属结构腐蚀严重的问题,基于金属腐蚀机理,对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差异性腐蚀损伤进行了统计和梳理,得出腐蚀成因,并提出腐蚀控制策略和研究方向的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航天发射场维修保障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国内外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国内航天器动力学试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复杂航天器的发展对于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了在评价内容、航天器环境、航天器环境模拟方法、航天器环境效应、测量与分析、评价方法及准则方面必须突破和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展望了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研发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档案管理对航天器环境工程研发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总结了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空间环境下卫星长寿命评估、验证与保障技术研究"档案的管理情况,并对我国航天器环境工程研发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29日,万众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搭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划破蓝天,带着中国的航天梦想开始了历史性的太空遨游之旅。当日21时19分,“天宫一号”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22时25分,火箭助推器残骸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作为我国建设首个载人空间站的关键一步,“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再次彰显了我国强大的航天科技自主研发实力,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航天产品环境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全面论述了航天产品研制中提高环境适应性的途径,从产品设计的角度阐释了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原理、产品环境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环境适应性试验、环境适应性管理等内容,并总结了相关环境分析、试验、设计、管理的风险因素,提出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管理的三个覆盖和适应性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对当前传统认识--环境适应性工作就是制定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