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避免油罐车转运过程中静电事故的发生,对油品装卸过程油品静电产生机理、人体静电检测以及油罐车转运过程潜在的静电危害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油罐车在以下环节存在静电风险:油罐车装车、油罐车量油、油罐车晃车控油、油罐车清洗等。针对以上风险提出了静电预防措施,以实现油罐车转运过程中的静电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电阻与静电衰减时间参数是材料防静电性能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相关标准根据材料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的大小,将材料分成了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与静电非导体[1]。静电亚导体材料目前在石化企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一些企业为了安全泄放静电,所采用的本安型静电泄放装置,实际上就是用静电亚导体材料制作的。但各种材料对静电泄放的能力如何,本文将通过试验开展研究。1试验系统介绍试验共准备了17种不同塑料或橡胶材料,这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油品装卸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在两个城市的油库和加油站对油品的装油、卸油过程,以及装油的油罐车从油库向加油站行驶的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进行了静电检测。通过对大量油罐车内油面电位的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装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远远小于标准所规定安全油面电位,有缩短稳油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可伸缩接地装置在浮顶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浮顶罐浮盘与罐壁之间的电气连接--可伸缩接地装置,它易于安装、检测和维护,能快速对地泄放雷电电荷和静电电荷,同时降低雷电流频率下的趋肤效应,尽可能地消除二次电弧,防止油罐密封处产生火花放电引起的火灾.  相似文献   

5.
转炉干法除尘系统由于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干法除尘系统中燃烧产生的废气及符合回收标准的煤气交替通过静电除尘器,加之静电除尘器内电极放电,导致系统中一氧化碳与氧气达到爆炸极限时产生燃爆,促使静电除尘器内压力急剧上升,超过泄爆阀起跳压力时,产生泄爆现象。泄爆现象对静电除尘器及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均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结合静电除尘器泄爆原理,归纳分析了静电除尘器泄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使泄爆次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实现转炉及除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浅谈石油库静电的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静电的产生、消散与积聚,静电的放电和引燃条件,以及静电事故的预防.预防石油库静电事故的发生,要从静电的产生和消散入手,控制输送油品的流速,避免喷溅式装油,做好金属油罐、管路、装油罐车等静电接地和防雷电接地,在爆炸危险场所应设人体消除静电装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石化雷电静电危害控制重点实验室是石化行业雷电静电防护技术重要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在雷电、静电、电气领域的安全检测、风险评估、防控技术及成套装备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主要技术储罐防雷技术浮顶储罐雷电流安全泄放装备、油气空间雷击火花放电控制装备等,实现了大面积工业化应用,可将储罐抗雷击能力提升至200kA,技术成果被GB15599和API 545等技术规范采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苯乙烯聚合飞温泄放无完善理论模型、经验公式计算不准确问题,构建了苯乙烯聚合反应紧急泄放理论模型,通过动态模拟软件DYNSIM模拟火灾和聚合反应飞温对苯乙烯系统泄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火灾引发苯乙烯紧急泄放,理论模型能够准确计算泄放量,并通过动态模拟及防火保温措施有效降低总体泄放量,合理构建优化安全泄放管网,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格氏反应的热失控危险特性和格氏试剂反应釜的安全泄放设计,采用VSP2泄放尺寸量热仪对格氏反应的绝热失控反应过程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格氏反应失控反应体系的热失控危险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格氏反应失控初始放热温度为59.3℃,反应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分别为368.33℃和13.16 MPa,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升为309.03℃,最大温升速率和最大压升速率分别超过10 000℃/min和200 MPa/min,说明该反应体系的失控过程非常剧烈.试验得到反应体系在绝热条件下从开始放热到最大反应速率时间为39.97 min,表明反应一旦出现波动,采取的安全防控措施操作时间应在39 min以内;反应结束后体系压力和反应开始阶段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升高,说明该反应体系在整个失控过程中没有不凝性的气体产生,通过Antoine图判定该反应体系的泄放类型为蒸汽泄放.可以利用DIERS泄放设计方法中提供的Leung法和平衡两相流泄放模型(ERM)进行反应器的安全泄放设计.以某化工厂烷基卤化镁反应釜为例进行安全泄放设计,计算得到安全泄放量为73.11 kg/s,泄放装置的泄放能力为2 654.25kg/(m2·s),最终确定反应釜的泄放面积为4.24×10-2 m2,泄放口直径为232.28 mm.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加油站埋地热塑性塑料复合管道的结构及性能评估方法,对该类型输油管道的静电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型管道导静电内衬性能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几起典型的大型浮顶储油罐雷击事故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这些事故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型浮顶储油罐的直击雷及雷电感应模拟试验,找出大型浮顶储油罐导电片等现有防雷设施在设计和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取消二次密封装置上的导电片、安装等电位连接装置等技术措施,以有效减少大型浮顶储油罐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原油汽车罐车油罐爆炸事故为背景,通过分析这起事故的成因,提供了调查此起油罐爆炸的思路,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火灾情况下油罐区的保护问题,设计了一种储罐冷却材料喷涂装置。装置通过“动”、“静”结构结合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对高吸水性聚合物冷却材料的混配溶胀与喷涂要求。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旋流静态混合器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旋流静态混合器切向速度大,径向混合能力和湍流扩散能力强,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内浮顶油罐“小呼吸”对环境影响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浮顶油罐结合了外浮顶油罐和拱顶油罐的优点,具有特定的蒸发损耗特点.利用自制的内浮顶油罐实验平台,研究了油罐内气体空间里的油气浓度的分布梯度、分子扩散、热扩散、强迫对流等作用对油品蒸发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浮顶油罐的"小呼吸"损耗,主要是受到温度变化引起的油气分子热扩散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关的降低蒸发损耗的措施以及内浮顶油罐蒸发损耗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危险化学品运输槽罐车在清洗过程中会产生洗车废水、含油废水、有机废水以及甲醇、苯乙烯等废气。废气经过吸附处理和等离子氧化的方法处理后,其浓度和TVOC指标分别达到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洗车废水采用混凝-斜板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含油废水采用平流斜板隔油池-气浮池-砂滤柱组合工艺处理,上述两类废水经处理后的相关指标均达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可直接回用于车辆清洗;有机废水采用白土活性污泥法-厌氧滤池-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出水COD去除率达90.7%,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某型双座机使用中发现4号油箱存在不同程度结构损伤,分析其损伤原因和制定修理方案。方法 对4号油箱结构状态进行深入检查评估后,从结构损伤过程、载荷情况、设计制造和外场使用等方面综合分析损伤原因。对实际损伤结构进行强度计算和评估,制定结构损伤补强修理方案,并提出修理改进建议。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损伤原因主要是4号油箱局部存在设计制造缺陷,且飞机在作大过载飞行时,4号油箱可能处于满油或大量余油的高负载状态。根据损伤原因制定的修理方案合理可行,通过了静强度校核和评估。结论 基于该损伤结构提出的修理方案通过实际修理验证,能够满足油箱结构强度设计要求,提出的改进建议能够改善飞机疲劳品质。  相似文献   

17.
治理酸雾的环保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滑油酸碱精制装置产生酸渣,装车时酸雾大量地散发到空气中,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通过采取密闭装车环保治理措施,从而有效解决酸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技术,研究储油罐起防护作用的环氧煤沥青涂层逐渐被破坏后的阻抗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涂层上孔洞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10mHz频率处10^3Ω数量级的总阻抗值是判定环氧煤沥青涂层防护性能失效的量值。  相似文献   

19.
Palm oil industry in Malaysia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the CDM project because large amount of methane is emitted from the lagoons and open digesting tank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erefore the first objective of the project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tual GHG emission from the lagoons and open digesting tank in palm oil mill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baseline for CDM projec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thane contribution to biogas released from the open digesting tank and lagoon systems were 35% and 45%,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reported value of 65% obtained by complete anaerobic condition of lab-scale experiments. Based on actual methane release measurement and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palm oil mill about wastewater treatment, significant amount of methane emission to the atmosphere can be reduc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of new closed digesting tank system converted from the open digesting tank such as just by covering it with applying CDM. It is estimated that a total of RM2.6 million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selling of electricity generated from biogas generation and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