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江豚憨态可掬,吻短而阔,看似一直在微笑,因此也被称为"微笑天使"。湖南省创意环境科技传播中心作为一家环保公益组织,以长江江豚为雕塑原型,结合生命与艺术的表达方式,以"又见微笑"为主题,开展"创意?江豚"公益项目,通过艺术家的雕塑创作,向社会公众展现江豚的千姿百态,守护长江江豚在行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压力-响应”模式,按3个阶段评价了洞庭湖1991~2015年生态风险状况,并识别了不同阶段的主要压力源、胁迫因子及受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指标与生态系统服务.结果表明:(1)1991~2015年,洞庭湖生态风险总体呈不断增加趋势,期间造成洞庭湖生态风险增加的主要压力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胁迫因子和受影响大的生态系统指标也变化明显,而受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无明显变化.(2)不同阶段,洞庭湖生态风险影响因素不同,其中1991~2002年,受自然源和人为源共同影响;2003~2010年,自然源影响明显减弱,而人为源影响逐步增加;2011~2015年,自然源影响继续降低,而人为源的影响则进一步增加;(3)近年来洞庭湖生态风险增速虽有所减缓,但生态风险增加趋势尚未根本性改变,仍需加强洞庭湖保护治理,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流域人为源的污染控制,同时密切关注自然源影响,尤其是水文情势变化所引起的生态风险增加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有着多种功能的"物种基因库",东洞庭湖湿地一度被称作"长江中游的一颗生态明珠",是越冬候鸟栖息和长江江豚生存繁衍的重要区域,是重要的"基因库""淡水库"和"碳库",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目前在此栖息的物种达169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植物1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65种。近年来,继"航运采砂""江  相似文献   

4.
徐亚平,湖南日报社岳阳记者站站长,我国民间第一个专门保护江豚的机构——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长.如今的徐亚平,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一边完成记者的本职工作,一边为保护江豚周密策划.他付出血汗,投下巨资,甚至多次遭受生命威胁,但依然无悔!"我要是死,就死在洞庭湖上,死在保护江豚的路上,我不想老死在家中."徐亚平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说过同样的话.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布规律及其与鱼类资源的相关关系,2012年6月~2017年12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54次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和8次水声学鱼类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长江江豚1110头次,分布在湘阴-洞庭大桥之间长约65km的区域内;(2)100% MCP)、95% MCP、75% MCP和50% MCP下,长江江豚栖息地面积依次为161.3、114.26、76.95和64.3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百分比依次为24.18%、17.13%、11.54%和9.63%;(3)不同水位条件下,长江江豚观测群次和头次差异显著,枯水期可观测到群次和头次最高,分别为(13.92±4.64)群次/次和(31.92±7.17)头次/次,丰水期观测群次和头次最低,分别为(5.17±1.64)群次/次和(17.25±7.46)头次/次;(4)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3月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平均密度最高为57.21尾/1000m3,东洞庭湖鱼类密度与水位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1(P>0.05);(5)GI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鱼类资源低水位时期(枯水期和退水期后期),集中分布于扁山至鲶鱼口区域,高水位时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分布较为分散;(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低水位期鱼类资源水平密度分布不均,扁山至煤炭湾区域鱼类资源水平空间平均密度最高,与其它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位时期鱼类分布较为均匀,方差分析显示,除煤炭湾至鹿角区域与城陵矶至洞庭大桥区域和扁山至煤炭湾区域分别有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水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长江江豚头次与对应的鱼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6,P<0.01,长江江豚可能具有随鱼群迁徙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25年洞庭湖水质演变趋势及下降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1~2015年水质数据研究了洞庭湖水质演变特征,识别了主要驱动因子,并探讨了水质下降对其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1991~2015年间,洞庭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TN和TP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指标,其浓度年均值分别介于1.060~2.072mg/L和0.026~0.146mg/L;其中,1991~2002年间,TN和TP浓度均显著上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位和泥沙淤积是导致洞庭湖TN和TP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2003~2015年间,TN浓度进一步明显上升,而TP浓度维持高位,波动变化,氮、磷负荷输入量和水位是影响TN和TP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洞庭湖生态风险等级则由轻微风险转变为中等风险,TP是影响生态风险的主要水质指标;受洪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化等影响,洞庭湖磷风险时空差异较大,1991~2008年间,各湖区磷风险均有所升高,其中西洞庭湖磷风险增长幅度最大;2009~2015年,各湖区磷风险均有所降低,其中西洞庭湖下降幅度最大,而东洞庭湖下降幅度较小.因此,进一步控制入湖氮磷负荷、优化水位及重点关注磷风险是保护洞庭湖水生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洞庭湖生态安全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模型,选取14项指标,构建洞庭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度计算模型,对2000,2005,2007年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洞庭湖区评价级别处于安全状态;2007年处于一般状态,生态安全状态水平下降,状态得分值仅为基准年的57.2%.对状态做进一步分析可知,TP和Chl.a是造成洞庭湖水生态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反演和模型修正法,动态分析1980~2020年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碳储量贡献率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量化分析生态系统相互转换以及自然-社会-政策环境对碳储量时空异质性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40a来洞庭湖流域及其子流域碳储量先降后升,整体增长262.81Tg,呈现由东-南-西三面向中部、北部逐级递减的“马蹄形”格局;生态系统相互转换推动洞庭湖流域碳储量增长了23.66Tg,其中农田、森林和城镇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换主导碳储量变化;洞庭湖流域及其子流域碳储量的时空异质性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协同影响,其中生境质量和人口密度是主导因素.由于存在增强效应和差异化特征,使得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更强烈.为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应加快完善洞庭湖流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因地制宜构建生态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退田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手段;以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湿地恢复为例,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评估了退田还湖区湿地恢复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得出了退田还湖后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其江湖关系的变化影响洞庭湖水文、水质、水环境容量和营养状态.近年来洞庭湖的富营养化指数不断升高,但水环境变化及富营养化风险变化的原因错综复杂,如何区分三峡工程运行等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洞庭湖水环境、富营养化风险的影响是洞庭湖江湖关系研究的难点.根据近年来洞庭湖江湖关系、水环境或富营养化水平的相关研究,对洞庭湖由于三峡工程运行导致的江湖关系变化,以及该变化对洞庭湖水环境、富营养化风险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总结和评述.现阶段研究得出,三峡工程运行导致的江湖关系变化影响洞庭湖不同时段的水环境容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枯水期和泄水期洞庭湖水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中的ρ(TP)有所降低,但洞庭湖湖体ρ(TN)、ρ(TP)仍相对较高,已能够满足藻类生长的需求,水华发生的制约条件是水体透明度和水流流速;江湖关系变化后洞庭湖富营养化风险增大的时段是蓄水期,其他时段富营养化风险减小;流速较低的东洞庭湖湖滩区、蓄水期流速降低明显的南洞庭湖滩区水华发生的风险增大,为水华发生的敏感区域.大型枢纽工程对通江湖泊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的机理分析、对通江湖泊水环境影响的模拟及相关参数研究、对湖泊水环境及富营养化风险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洞庭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安全,急需回答洞庭湖水生态风险和富营养化演变与流域人类活动及不同水文节律驱动间的响应机制这一科学问题,解决确定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和防治富营养化两个技术难点.本研究拟运用数理统计法、遥感定量反演和定量解译法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洞庭湖水生态风险的内涵,提出洞庭湖水生态风险防控技术路线,开展水情驱动条件下洞庭湖生态效应定量评估技术集成与适宜生态水位、水环境演变与藻类水华风险控制技术集成、水生态风险及其防控集成技术构建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建立洞庭湖水生态风险防控技术体系,支撑洞庭湖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宗伟  焦胜  胡亮  杨宇民  蔡青  黎贝  周敏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44-2256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人工廊道分别形成的生态格局、城镇格局,揭示两者之间生态关键点及生态干扰点的分布特征,并差异化应对。结果表明:(1)为促进生态要素的空间联系,1537条生态廊道应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中,908处生态关键点需要保护,而0.48%的经济社会源地面积应退让给自然廊道。(2)受干扰的核心生态源地面积占比和自然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1.36%、12.95%,8800处生态干扰点可采取缓冲、预警等主要应对策略,以协同发展自然—人工系统。(3)为满足生态保护用地应持续增加的需求,非核心生态源地内,面积分别为203.22 km2、125.67 km2、35.59 km2的一、二、三级自然廊道可分批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研究,从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保护以及水环境保护治理设施投入成本等方面,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14年生态补偿需求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生态环境保护费用约为166.72亿元,其中森林保护成本约为6.99亿元、水土保持成本约为1.29亿元、生态保护区保护46.48亿元、水环境保护治理成本约为33.1亿元、发展机会成本损失约为78.86亿元。最后,结合当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需求,从补偿资金使用、补偿阶段、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截流后洞庭湖水体污染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群  申升  汪铁  蔡青  黄璐  祝慧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1):225-228,247
通过对2003-2009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洞庭湖TN、TP污染较严重,TN在东洞庭湖污染最严重,西洞庭湖较轻,南洞庭湖最轻;TP在东洞庭湖污染较严重,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较轻。2009年Cu、Zn、Pb、Cd、As、Cr各重金属都达到了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三峡工程截流前后污染物浓度值变化情况显示,应增加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工艺,降低TN和TP给湖区带来的富营养化风险,同时还必须加强污染严重河段的底泥清淤。通过污染风险分析可知,TP仍是对洞庭湖污染风险贡献率最大的污染物,其次是Cu,其他各污染物的风险值均比较小。各监测点都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西洞庭湖污染风险最大,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一、“人类-自然”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并通过不断利用、改造甚至掠夺和毁灭自然的活动,而生存和发展看。因此,  相似文献   

16.
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王岚  王亚平  许春雪  安子怡 《环境科学》2012,33(8):2599-2606
对2007年采集的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的9种重金属(Cr、Co、Ni、Cu、Zn、Pb、Cd、As和Hg)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除了重金属Cr、Co、Ni外,Cu、Zn、Pb、Cd、As和Hg的含量都明显高于20世纪90年代调查结果.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75%,表明了重金属的3种主要来源,分别为采矿与工业排污、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和城市电镀工业废水与自然源.地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评估结果同时显示,长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未受Cr、Co和Ni的污染,Cu、Zn、As和Hg受轻度污染,而Cd和Pb的污染最大.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各重金属单因子生态危害程度为CdHgAsZnPbCuCoNiCr.综合潜在生态指数表明,在61个位点中,中等生态危害的样点占36%,有3个位点属于强生态危害范畴,即长江干流重庆段、支流资水洞庭湖入口和信江位点;而支流湘江衡阳段、湘江株洲段、湘江洞庭湖入口、洞庭湖和安徽顺安河位点为极强生态危害范畴.  相似文献   

17.
渤海江豚体内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重金属在渤海江豚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力渤海江豚的保护、渤海海域的污染及海兽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1990年于辽东湾采集了10头江豚标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ICP)分别测定了其皮肤、骨胳、肌肉、肝脏、肺、肾、心、胃、肠、胰、脾、肾上腺及生殖腺等13种组织器官中铜、镉、锌、镍、钴、铁、铅等14种元素的含量。大部分元素在肝脏中呈现高积累,但在肾脏中以镉的积累为最高,渤海江豚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总体上比黄海江豚的高。组织中铁的浓度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趋势及风险,利用2007—2017年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r、Cu、Pb、Cd、Hg、As的连续监测数据,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并通过Daniel趋势检验和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对重金属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历史文献数据对1984—2017年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RI(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32.63~917.23,平均值为196.24,属于“较高”风险水平,空间分布呈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不同重金属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呈Cd > Hg > As > Pb > Cu > Cr的特征.Daniel趋势检验和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2007—2017年除西洞庭湖的w(Pb)、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w(Hg)外,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在各湖区都呈下降趋势;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分别在2014—2015年和2016年发生了突变.1984—2017年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演变特征分析表明,1984年和1990—1999年全湖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分别为“较高”和“中等”水平,2004—2010年和2011—2015年均为“很高”水平,2016—2017年降至“较高”水平,同时w(Cu)、w(Pb)、w(Cd)、w(As)在2016—2017年下降明显,而w(Cr)、w(Hg)还有上升趋势.研究显示,洞庭湖重金属污染在2014—2017年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湘江和洞庭湖的全面综合治理,Cr、Pb和Hg在部分湖区还存在持续污染,应作为洞庭湖重金属下一步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藻类和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洞庭湖水体中异味物质为研究对象,开展异味物质调查,并结合藻类结构、水质及其营养状况等因素,深入分析洞庭湖异味物质的来源和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DMS(dimethylsulfide,甲硫醚)、DMTS(dimethyltrisulfide,二甲基三硫醚)、β-cyclocitral(β-环柠檬醛)、MIB(2-methylisoborneol,二甲基异冰片)和GSM(geosmin,土嗅素)在全湖广泛存在,其最高质量浓度分别达到500.80、28.80、21.84、14.50和22.40 ng/L. 结合与藻类生物量的相关分析发现,直链藻、冠盘藻等硅藻可能是洞庭湖中DMS、DMTS和β-cyclocitral的重要来源,湖区土壤、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和死亡分解的藻类是MIB和GSM主要来源. 洞庭湖水体绝大部分处于中营养水平,其中东洞庭湖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8.3)最高,南洞庭湖(为47.3)其次,西洞庭湖(为42.7)最低. 异味物质含量和水质的相关分析发现,异味物质质量浓度与TLI、水温、pH、ρ(DO)、ρ(TN)和ρ(CODMn)显著相关,说明水质对异味物质含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了洞庭湖湖区9个采样点表层水及底泥中Hg、Cr、Cd、As、Pb和Cu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远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底泥中w(Hg)、w(Cr)、w(Cd)、w(As)、w(Pb)和w(Cu)均高于背景值,其平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5.0、3.1、22.7、2.2、2.5和1.9倍. 洞庭湖表层水中ρ(As)与底泥中w(As)呈显著正相关. 近30年来,洞庭湖底泥中除w(Hg)下降外,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有所上升. 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底泥中不同种类的重金属Igeo(地累积指数)表现为Cd>Hg>Cr>As>Pb>Cu,Cd和Hg的Igeo分别为3.92和1.73;不同区域的重金属Itot(综合地积累指数)呈虞公庙>横岭湖>洞庭湖出口>东洞庭湖>蒋家嘴>鹿角>万子湖>南嘴>小河嘴的分布特征,虞公庙和横岭湖的Itot均大于10.0.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污染物对洞庭湖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影响程度为Cd>As>Cr>Hg>Cu>Pb,整个洞庭湖区的R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9.0~696.7,平均值为281.8,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其中南洞庭湖的虞公庙和万子湖的RI分别为696.7和565.9,已成为潜在生态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