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2006年辽宁省环保产业调查工作,论述了辽宁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辽宁省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辽宁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概述生态旅游内涵及辽宁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未来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后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呈上升趋势。使用MATLAB7.0软件分析了6项影响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主要因素。利用灰色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预测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将达到1 141万t。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辽宁省海域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有关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辽宁省海域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999至2009年间,除2000年,辽宁省的海域承载力数值均处于适载范围,但是由于其数值绝大多数都在0.34~0.40之间浮动,因此辽宁省的海域承载能力为中等偏弱。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是辽宁省海域承载力中等偏弱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改善辽宁省海域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辽宁省2000年-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期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增幅达58.5%;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不变,造成其生态赤字不断加大,涨幅达73.7%,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辽宁省未来十年的生态赤字进行了预测。并根据辽宁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提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岸海域使用现状为海域管理和填海造地用海审批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ARCGIS工具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获取过程。以辽宁省近岸海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的基本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潜力较大,仍然存在未确权用海现象;(2)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以渔业用海为主,用海方式为开放式养殖;(3)辽宁省深海使用规模较大,且以底播养殖为主;(4)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用海集中分布,用海方式由陆地到海洋呈规律性的带状分布;(5)近5 a来辽宁省未确权用海现象明显减少,深海底播养殖用海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在ARCGIS平台上对比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指出了辽宁省养殖用海、港口用海、旅游用海和围海造地用海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数量和位置,针对海域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省海域使用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绩效法制订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计划,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辽宁省,为完成辽宁省二氧化硫减排指标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是辽宁省国土规划整治的一部分。受辽宁省计经委国土处的委托,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会同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及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等五市有关人员组成课题组,经课题组人员充分研究讨论,形成了《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总体规划》课题设计大纲。1988年3月29日辽宁省计经委国土处邀请国家海洋局规划办,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所及全省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三十多人,对该“大纲”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通过了专家审议。  相似文献   

10.
对辽宁省风电建设情况做了介绍,并对有关风电场生态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结合辽宁省实际提出了加强风电场生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赤潮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关文献及研究资料,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辽宁省赤潮发生状况,论述了发生赤潮的原因及危害.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辽宁省的赤潮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提高广大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保知识,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辽宁代表处、辽宁省环保产业协会主办,辽宁省易派环保职业培训学校承办了2014年辽宁省环保义务宣传员培训活动。本活动于全国科普日期间的9月24日在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会议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沈阳市陵东北塔街道新铁等15个社区的居民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师生共计220余人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辽宁省的社会经济一环境系统现状。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模型的论证,对辽宁省市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整体处于中等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市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呈7种表现类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钢铁行业实施脱硫工程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烧结机脱硫现状,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于辽宁省的烧结机脱硫技术的建议,并对烧结机脱硫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的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影响着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辽宁省生态环境的特点,选取18项指标,构建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各评价指标的等级。从近15年中选取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熵权模糊物元模型,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应用加权欧式距离对这8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水平做出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可知:辽宁省近15年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从“一般”转变为“较好”,整体水平提高。结果与辽宁省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评价问题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为辽宁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辽宁省地下水环境保护对幕提供科学依据,在辽宁省地下水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对辽宁省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环境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沿海岛屿调查已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是继辽宁省海岸带调查之后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海洋调查工作。 自1980年以来全省组织大批科技人员对全省二千一百公里海岸线进行了多学科大规模的综合性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辽宁省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提供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方法:辽宁省2005—2007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威  张恒庆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6):150-153,156
如何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足迹分析法即是一种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文章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辽宁省2006年-2008年统计年鏊资料为依据,对2005年-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纵向比较分析了这3年辽宁省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2005年-2007年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2.718hm^2,2.8942hm^2,3.1348hm^2,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生态赤字表明辽宁省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其影响因素为化石能源消耗大、耕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逐渐增加等。最后提出了减少辽宁省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5月6-8日,本刊与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举办辽宁省环保系统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来自辽宁省环境保护系统的专业人员和环境科学研究院(所)及环境监测站的科技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聘请资深专家学者授课,本刊副主编、编审王奉安讲授了科技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李法云讲授了如何撰写环保科技论文;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的辽宁省海岸带滩涂及浅海地质地貌、海水化学、海洋水文调查和与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辽宁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等四项专题调查成果于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在大连通了一级审查验收。审查验收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主持召开,并聘请省内部分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代表共七十余人。省海岸带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世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