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碱厂污水对盐藻生长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厂蒸氨废液中含有高浓度的Ca2+,pH值也较高,蒸氨废液的直接排海,容易形成“白滩”,使海滩荒废。而蒸氨废液排海后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很少有人研究。盐藻(Dunaliella)是滨海水域常见的一种单细胞藻,且耐高盐。我们选择盐藻做为试验材料,一方面想通过盐藻来了解蒸氨废液排海后对单细胞藻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索蒸氨废液与海水混合液养殖盐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制备超细碳酸钙方法的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工艺,即以蒸氨废液作为主要原料,通过与自制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备纳米碳酸钙。确定了蒸氨废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混合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最优条件。最后进行了初步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降低经络合萃取处理后的T酸废母液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对T酸母液进行Fenton氧化和蒸氨预处理,讨论了Fenton氧化、pH值、气液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降低了T酸废母液的氨氮浓度,有利于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去除率增幅明显.蒸氨过程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随着pH值、温度和气液比的增大而升高,在pH值为11,气液比为3000,温度为95℃的条件下反应120min,氨氮去除率大于99%,总氮去除率大于97%.蒸氨预处理的氨氮去除动力学方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k=0.00883min-1.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方程为:ln(k)=-1.97161-1016.5026/RT,R2=0.9959,反应活化能为8451.20J/mol,指前因子为0.139min-1.蒸氨是处理高氨氮T酸废母液有效手段,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经络合萃取处理后的T酸废母液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对T酸母液进行Fenton氧化和蒸氨预处理,讨论了Fenton氧化、pH值、气液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降低了T酸废母液的氨氮浓度,有利于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去除率增幅明显.蒸氨过程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随着pH值、温度和气液比的增大而升高,在pH值为11,气液比为3000,温度为95℃的条件下反应120min,氨氮去除率大于99%,总氮去除率大于97%.蒸氨预处理的氨氮去除动力学方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k=0.00883min-1.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方程为:ln(k)=-1.97161-1016.5026/RT,R2=0.9959,反应活化能为8451.20J/mol,指前因子为0.139min-1.蒸氨是处理高氨氮T酸废母液有效手段,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焦化厂剩余氨水经蒸氨后仍残留较高浓度(1000—3000mg/l)的固定氨。若不进行预处理而直接进入生化处理装代,将破坏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使出水水质变坏。若采用稀释的方法来降低1司定氨的含量,则大大增加处理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泰安焦化厂经蒸氨除油预处理后的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用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运行特征.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展我国纯碱工业, “七五”期间我国决定在沿海兴建三个年产60万t的纯碱厂,以缓解纯碱的供需矛盾。碱厂建在海边,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蒸氨废液如不妥善处理,任意排入海中.将产生大面积“白滩”,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国内外对蒸氨废液的处理一般采取下述几种方法进行处理:(1)装船运往深海排放;(2)先在渣场沉淀,然后将清液排放入海;(3)直接排放入海。第一种方法,费用偏高;第二和第三种方法,都难免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8.
微波技术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氨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以中等浓度氨氮的焦化生化处理外排水和含高浓度氨氮的焦化蒸氨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微波技术进行脱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浓度为331mg/L的生化外排水,当pH值11时,微波处理3min后氨氮浓度降为6mg/L;对于初始浓度为1350mg/L的高浓度蒸氨废水,当pH值为11时,微波处理5min后氨氮浓度降至54mg/L。该研究为中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江伟  彭清静 《环境工程》2019,37(9):165-170
采用氨配合法一次性浸出含锌铁渣中的锌,并用硫化铵对浸出液进行除杂,再将浸出液经蒸氨并加入NH_3HCO_3制备成活性氧化锌,以完成对锌的回收与利用。采用曲面响应法探讨温度、时间、液固比和氨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条件如下:浸出温度为20℃、浸出时间为1. 7 h、液固比为4. 4 mL/g、氨浓度为8. 2%。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99. 78%。除杂过程的Cu、Cd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经检测,活性氧化锌的性能符合化工行业标准HG/T 2572—2012《活性氧化锌》要求。  相似文献   

10.
煤气化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煤气化废水水质特性和实际废水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探讨了废水的复杂性和酚对COD的影响,研究表明,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但经脱酚蒸氨后,因酚类物质的去除,COD的可生化性能大大降低,但仍可进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焦化厂、煤气厂等工厂企业产生的酚氰废水,水质成分复杂,除含酚、氰外,还含氨、苯、硫化物、焦油、萘、吡啶等,具有较高的 BOD 值与 COD 值,这类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外排,将严重污染水体。目前国内外对于酚氰废水的处理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采用除油、萃取脱酚、汽脱蒸氨,解析脱氰和生物处理的流程;二是不设萃取脱酚设备,使废水稀释,除  相似文献   

12.
王卓  纪逸之 《环境科技》2000,13(2):10-13
采用双效蒸发浓缩器、蒸氨精馏塔等作为一级物化前处理技术;采用铁碳微电解-混凝作为二级物化处理技术;兼氧-好氧作为三级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成功地治理了含高盐量、高氨氮量的有机化工废水,经驯化污泥生化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德士古煤气化废水的产生及水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废水首先经蒸氨,将氨氮浓度从1300~2700 mg/L降低至200~300 mg/L,后续处理采用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处理工艺.对A/O、SBR及其改良工艺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介绍了碟式射流曝气在改良SBR工艺中的应用,及该工艺的运行周期设置和特点.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及控制灵活,氨氮去除率达到98%,出水浓度小于10 m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氨浸法对高炉瓦斯灰脱锌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炉瓦斯灰的氨法脱锌具有浸出率高、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浸出过程的优化条件为L/S=4∶1,[NH3]/[NH4+]=2∶1,[NH3]T=5 mol/L,浸出时间=3 h;净化过程的优化条件是锌粉用量为1.5 g/L,净化时间为2.5 h,蒸氨过程的适合温度为90℃,在500℃煅烧1 h后,得到纯度为96.03%的氧化锌粉末。每天处理7 t瓦斯灰的设备投资约在100万元左右,生产成本约为10 000元,脱锌瓦斯灰的再利用有利于减少高炉因为锌富集产生的生产问题,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今后还需要在瓦斯灰成分波动时工艺参数范围选择、生产装置的密封性、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花茎甘蓝在培养皿中进行溶液培养,以硒酸盐的方式加入20μM的硒,分别测定在减半Hoaeland培养液中六种硫酸根水平(0~10μm)下根与茎对硒的蒸逸。结果表明,甘蓝植株对硒的蒸逸主要部位是根,其蒸逸速度为茎的26倍。去茎的根在72小时内硒的蒸逸量显著增加,其硒蒸逸速度比下去茎的根增加20到30倍。另外六种植物,水稻、白菜、花椰菜、中国芥茉和野生芥茉(Brassicajuncea)的实验结果也大致相同。植物对硒的蒸逸一部分归功于微生物,如细菌,这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当在培养液中加入原核生物抗生素时,甘蓝根及培养液对根的蒸逸速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远比因纯培养液中无微生物蒸逸的损失大。  相似文献   

16.
以炼油主要装置——蒸馏装置停工过程VOC排放浓度为监测研究对象,主要对蒸馏装置停工期间含油废水、初馏塔蒸塔、常压塔蒸塔、减压塔蒸塔等废气中VOC排放浓度的监测,研究停工过程中VOC的排放规律,通过掌握其规律,为炼油装置停工期间VOC减排提供帮助和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三塔蒸塔过程VOC污染物种类不同,蒸塔的时间不同,但VOC污染物总排放浓度变化类似。  相似文献   

17.
某碱渣场排污口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行,其间经过多次工艺改进,年入海排污量由最初的年排海量600多万立方米下降到150多万立方米。建厂初期,由于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蒸氨废液仅在渣场简单沉淀后直接排海,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其所属公司也逐步开展了碱渣场排污治理工程。内容包括清液沟的清淤并铺设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规范排放口、在排放口设置缓冲池、粗调站和精调站等工程。本文通过对排污口多年跟踪监测结果分析,得出排污口对附近海域水环境影响因子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赵志瑞  侯彦林 《环境科学》2014,35(7):2834-2842
半短程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工艺的发展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好氧氨氧化菌种群和厌氧氨氧化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工艺原理和影响因子诸如温度、pH值、氧的可利用性、游离氨浓度等对氨氧化菌及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并介绍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氨氧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的类别及分布的研究结果,并对该工艺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氨氧化是废水生物脱氮研究的新领域,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缓慢,环境条件要求高,探讨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有利条件,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综述温度、pH值、有机物、反应器构型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厌氧氨氧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花茎甘蓝在培养皿中进行溶液培养,以硒酸盐的方式加入20μM的硒,分别测定在减半Hoagland培养液中六种硫酸根水平下根与茎对硒的蒸逸。结果表明,甘蓝植株对硒的蒸逸主要部位是根,其蒸逸速度为茎的26倍,去茎的根在72小时内硒的蒸逸量显著增加,其硒蒸逸速度比不去茎的根增加20到30倍,另外六种植物,水稻,白菜,花椰菜,中国芥末和野生芥茉的实验结果也大致相同。植物对硒的蒸逸一部分归功于微生物,如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