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燃烧过程,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CO2对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燃烧过程排放的CO2,分析了CO2捕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优劣性和适用性,并归纳了CO2捕集技术的研发趋势.结果表明:CO2捕集技术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为了有效缓解因CO2排放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及社会问题,后续需要进一步降低CO2捕集技术的成本以及通过立法以约束企业的CO2排放行为.  相似文献   

2.
全面介绍了燃煤电厂3种CO2捕集技术,包括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以及富氧燃烧捕集技术。通过对各种CO2捕集技术的对比,提出各种捕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调查了我国碳捕集技术的研究以及碳捕集示范工程项目的进展,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碳捕集技术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电力行业碳捕集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按二氧化碳浓度划分为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和高浓度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对各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各捕集技术运行时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仅从运行经济效益考虑,二乙醇胺(DEA)化学吸附分离低浓度CO2捕集技术运行成本最低,为123元/MW;其次是富氧燃烧高浓度CO2捕集技术,为227元/MW;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联合乙二醇二甲醚(NDH)中浓度CO2捕集技术运行成本最高,为259元/MW。  相似文献   

4.
温室效应加剧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短期内应对温室效应问题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CCS技术主要包括CO2捕集、运输和封存,首先简要说明CC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国外、国内CO2强化采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较全面地剖析和解读了目前二氧化碳(CO2)捕集技术现状,通过燃烧后、燃烧前、氧燃烧等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对比,提出各种捕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同时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Mg(OH)2浆液是一种具备低再生能耗潜力的CO2吸收剂,为了推进其在CO2捕集领域的应用,展开本研究。在鼓泡塔中,使用真实烟气,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下Mg(OH)2浆液对低浓度CO2的捕集效率。研究发现良好的布气、较高浓度的Mg(OH)2浆液、更长的名义停留时间,均能有效提高CO2捕集效果;增加气体名义液气比对捕集效果的改善作用较小;入口CO2浓度对捕集效率几乎没有影响。CO2-Mg(OH)2传质系统是液相侧阻力控制,但是鼓泡塔能有效降低这种阻力,取得较高的捕集效率。在较佳的操作条件下,Mg(OH)2浆液在鼓泡塔中能取得90%左右的CO2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7.
燃煤发电是我国重要的SO2、NOx、CO2排放源,面临着环境保护带来的重大约束。以常规亚临界火力发电(SCP)技术、富氧燃烧发电(O2/CO2)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为对象,以满足煤电行业基准收益率(8%)时的最低电价为评价标准,比较分析了以上三类煤电技术在纯发电系统、考虑脱硫、脱硝、碳捕集以及同时考虑脱硫、脱硝与碳捕集的五种情况下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碳捕集情况下,目前我国主流的SCP技术是三种技术中经济性最好的方案,在考虑碳捕集或同时考虑脱硫、脱硝与碳捕集时,IGCC技术经济性最好,SCP技术经济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可供选择的CO2减排手段。据预测,其减排贡献将从2020年占总减排量的3%上升至2030年的10%,并在2050年将达到20%左右,成为CO2减排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本文介绍了CCS的主要技术环节(捕集、运输、封存)、封存地类型和目前国际上开展的主要CCS示范项目及发展趋势。同时特别探讨了海底封存CO2的可行性、封存潜力以及我国在海底封存CO2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碳捕捉与封存研究进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利用技术手段将CO2捕集,运输,最后永久封存,使其与大气隔离的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碳排放,延缓气候变化。文章介绍了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原理及概念,阐述了碳捕捉与封存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当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高昂的成本将成为CCS技术广泛应用的阻碍;燃烧前捕集可能成为今后CCS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当前分离捕集新工艺(电化学法、离子液体法和化学循环燃烧法等)的发展及不足。介绍了减排技术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碳封存领域(海洋封存、地质封存)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分析了碳封存的经济性成本,同时提出了CO2封存的备选方法,指出了生物固定技术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潜力的CO2封存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浅议C02地质封存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暖,全球开始寻找减缓气候变暖的技术及措施,在所有减排技术中,CCS技术贡献达20%以上。CCS技术虽是有效减排CO2和提高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采收率的技术手段,但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问题,捕集、运输、封存三个环节都存在CO2泄露的风险,泄露将污染地下水、影响动植物甚至人类,还有可能诱发地震等。主要研究了CCS技术的地质封存环节C02泄露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地质封存的CO2泄漏的方式及危害,并提出了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组装工艺流程对驯化后的小球藻进行CO2捕集实验和相应培养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由于抑制小球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高浓度的CO2气体和由于CO2溶解于培养液中导致的溶液p H值的降低,为了能够优化培养工艺,在实验中设计了2种培养体系分别考察这些影响因素对藻生长的影响。实验发现高密度藻细胞培养体系对高浓度CO2和低p H环境的耐受能力要大于低密度细胞培养体系,并且生长速度和固碳能力也相应提高。这是由于高密度细胞培养体系有更好的p H缓冲能力和吸收CO2的能力。这样的培养特性为进一步优化微藻培养体系,分段培养小球藻进行大规模CO2的捕集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究绿泥石对CO2-水-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地层的黏土矿物组成,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了绿泥石缺失条件下盖层封闭性的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其封闭性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缺失使盖层中的地球化学反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矿物体积分数的变化量减小,盖层的自溶蚀效应减弱;矿物的化学行为(由沉淀为主转化为以溶解为主或由溶解为主转化为以沉淀为主)发生了逆转;CO2-水-岩石的地球化学进程大幅减缓;CO2的矿化捕集作用明显减弱,且CO2矿化捕集量一直小于0,不利于CO2地质封存。  相似文献   

14.
9月19日,南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举办的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致辞中指出,未来十年将是决定全球CO2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了单乙醇胺液捕集燃烧烟气CO2装置流程模拟,模拟了25wt%单乙醇胺溶液在填料塔吸收CO2和板式塔解吸CO2的过程,分别按贫胺液中CO2负荷0.1、0.15、0.2、0.25、0.3、0.35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利用模拟计算结果对装置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性日益凸显,一系列国际航运碳减排措施已逐步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碳捕集技术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碳减排技术。然而,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量深入的针对性研究。因此,针对远洋船舶的尾气碳捕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的背景及现状,对当前工业源尾气处理方案及主流的碳捕集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量化国际海事组织对航运业的碳排放要求,对比各种碳减排技术在船舶领域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详细研究了远洋船舶使用碳捕集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要求、技术成本、设备可靠性、能源消耗、二次污染等。最后,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趋势预测,对远洋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并提出改进方法,以帮助减少船舶排放的碳足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固定碳捕集量导向和固定混合原料气量导向3种不同的碳捕集情景,结合不同捕集技术CO2捕集率与CO2产品纯度的变化,分析了CO2捕集对于高炉煤气热值提升的间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捕集率和CO2产品纯度均一定时,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较基于固定碳捕集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提升的热值效益更高;当CO2捕集率一定时,随着CO2产品纯度降低,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情景与基于固定碳捕集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提升的热值效益均更高;当CO2产品纯度一定时,随着CO2捕集率降低,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的热值提升效益越高,而基于固定碳捕集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提升的热值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18.
碳捕集与封存(CC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广东省作为我国的能源消费大省,有必要将CCS技术作为未来实现CO2减排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选择广东省的电力部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CO2排放特征和潜在的封存能力,并结合CCS技术现状以及土地资源等因素,讨论了广东省电力部门发展CCS的可行性和前景,以期为广东省电力部门CCS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目前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并对燃烧前碳捕集、燃烧后碳捕集以及富氧燃烧等三种碳捕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燃烧前碳捕集主要方法: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和薄膜法等做了相应介绍;列举了燃烧前碳捕集常用捕集方法的应用实例,同时指出了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CO_2捕集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介绍了其相对于传统捕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