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厂常规净化工艺生物处理化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厂常规净化处理工艺,存在不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以及易生成致突变物的严重缺陷。因此,一般要增加臭氧一生物活性炭设施以处理被污染的原水。本文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原水经生物塔滤预处理后,再经生物处理设施改造过的常规处理设备处理,最后通过生物活性炭滤池过滤并加氯消毒。即可实现水厂常规净水工艺的生物处理化,将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水厂中投加粉末活性炭时,由于反应时间非常短,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的确定非常重要.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2-甲基异莰醇(MIB)及土臭素(geosmin)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只要通过1组吸附动力学实验取得相应的数据,就可以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不同投量下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有效的预测,并结合原水中MIB或geosmin的初始浓度、需要处理达到的目标浓度以及粉末活性炭接触时间,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齐齐哈城市中心城区给水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水厂实行清洁生产的巨大潜力和机会。水厂的清洁生产关系到百万市民的身体健康,决定水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如何去除水库水中嗅味物质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有效去除嗅味物质的方法,即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联用技术,为水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支兴华  白晓慧  孟明群 《环境科学》2011,32(5):1346-1350
针对水厂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能产生的细菌泄露问题,采用上海徐泾水厂生物活性炭出水,通过对异养菌平板计数和卤代烃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比较了次氯酸钠和氯胺2种消毒方式对出厂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效果.在水温30℃下,采用NaClO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时,初始余氯值达到1.84 mg/L、接触30 min即可保障灭活率lg(N0/...  相似文献   

6.
BP神经网络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活性污泥系统、臭氧活性炭系统建模方面的研究,这些模型的建立使得污水处理系统在线智能控制成为可能。在膜分离系统中进行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膜通量、膜透压的预测模型研究,为膜过滤单元和水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给水厂计算机监控(SCADA)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主持和主要参加了深圳市宝安自来水有限公司朱坳水厂自控及仪表工程的建设,结合此水厂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际,详细介绍给水厂计算机监控(SCADA)系统,并提出了独到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案和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8.
给水厂排泥水及污泥的处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给水厂排泥水产生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或澄清以及滤地反冲洗步骤,总量约占给水厂净水量的4%-7%。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给水厂将排泥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排水城市污水厂或将排泥水处理成污泥后作土地利用、填埋。本文对上述几种处置方式的特点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介绍,提出将排泥水单独处理后作土地利用较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组合工艺生产性应用的评述,表明该工艺对微污染水的除色、除味、降低出水浊度,对水厂而言,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去污手段.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PAM)在水厂排泥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水厂排泥水处理浓缩污泥投加PAM的重要性、PAM絮凝机理,实验室PAM筛选及PAM在水厂排泥水处理中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波法制取锯末活性炭及其吸附Cr^6+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微波照射一氯化锌法(ZCMR)制取锯末活性炭的方法,用该法所制锯末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的结果表明,该锯末活性炭具有吸附容量大,过滤速率快、操作控制方便等优点,活性炭对铬的吸附容量是市售一级粉末活性炭的1.72倍,极限吸附量达21.5mg/g,过滤速度为市售活性炭的1.64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活性炭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活性炭的再生及超声波再生活性炭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水处理活性炭的超声波再生技术反应机理、超声波再生活性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饮用水厂运行10年的生物活性炭(BAC)装填滤柱,研究活性炭老化对滤柱过滤阻力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老化会产生大量小粒径颗粒炭,沉积于活性炭池表层的小粒径颗粒炭产生的过滤阻力是滤柱总阻力的主要来源,其比阻约为底层炭的22倍.强化反冲洗仅可降低初始过滤阻力,移除表层细炭是降低活性炭滤池阻力的有效方法.强化反冲洗对滤柱过滤性能无显著影响.移除表层细炭后,老化活性炭滤柱对总有机碳的去除率由24.71%下降至7.04%,而后恢复至移除前的水平.移除表层炭后老化活性炭对UV254和大于2μm颗粒数的去除率与对照组活性炭相似.降低活性炭滤池的反冲强度、延长过滤周期是延长老化活性炭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过滤-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洗浴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洗浴废水的水质及水量特点,阐述适用的过滤-生物活性炭物化处理工艺,重点介绍了生物活性炭的定义,及过滤-生物活性炭技术使用的要点。同时介绍了宝钢(集团)钢管分厂厂区洗浴废水处理及中水设施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再生活性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皓  向阳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2):26-28
超临界流体由于密度大、粘度低、表面张力小,是再生活性炭的理想溶剂,文章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再生活性炭的原理,研究现状,设备和工艺流程及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表明了该技术在活性炭再生上的特点,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去除中试集成系统的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大  周玉文  何文杰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06,27(11):2251-2254
在中试集成系统水平上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预臭氧化工艺、粒状活性炭吸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受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前2种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大致在50%~60%,后2种则能达到75%~90%.与前2种相比,后2种为更有效地去除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建议采用Ⅱ类及更优水体为水源的水厂考虑使用常规处理或季节性水质变化时采用预氧化工艺;而对于那些以Ⅲ类或更差水体为主水源的水厂则应考虑增设GAC或BAC设备,以满足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法的一般流程和作用机理,该法具有改善出水水质,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加强硝化作用,改善污泥沉降生,能较好地脱色,脱臭,消除泡沫等优点,对活性炭的生物再生可能进行了探讨,简单介绍了有关PACT法的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兰亚琼  刘锐  马正杰  陈吕军 《环境科学》2018,39(12):5541-5549
以长三角地区J市典型有机微污染水源P水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使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升19. 2%、10. 4%和23. 0%.水厂原水中检出8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16种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5种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其总浓度分别为53. 9~100. 0、6. 5~41. 8、2. 5×103~1. 1×104ng·L~(-1),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对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 5%和25. 9%,比常规处理工艺出水的水质有显著提升.卤乙酸的去除率为33. 8%~87. 0%,主要通过常规处理工艺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对氯代乙酸略有去除,溴代乙酸有少量生成.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传统水处理工艺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吹脱及臭氧氧化等几种常见应急净水技术对乙醛的处理效果,发现其对水中乙醛的控制效果不佳;活性炭对乙醛吸附效果不佳,导致滤池穿透时间极短,新炭也仅为10 h左右,不足以应对乙醛污染.微生物对乙醛降解作用显著,驯化后的生物活性炭滤池(BAC)13 min内可将水中1.5 mg/L的乙醛降低到标准限值0.05 mg/L以下.水厂在用活性炭滤池中的微生物菌群实验条件下驯化时间约为4~30 h,原有菌落成熟且稳定的活性炭需要的驯化、调整时间反而更长.通过抑制颗粒活性炭表面原微生物活性或人工投加驯化菌种可有效地将驯化时间从30 h左右缩短至4 h以下.  相似文献   

20.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南方某水厂中试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不同处理阶段(原水、沉淀水、砂滤水、臭氧化水、生物活性炭出水)有机物(TOC和UV254)的分子量(MW)分布.分析了原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AOC主要属于天然有机物(NOM)中MW<1kDa的部分.MW<1kDa的部分占可溶解性有机碳(DOC)的53%~67%,而AOC只占DOC的2.65%~5.91%,表明去除大部分DOC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A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