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及污染膜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纳米Al2O3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分析了污染膜的结构和污染膜上的主要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具有很好的通透性,稳定运行时膜通量达150 L/(m2·h).超滤出水中COD去除率大于90%,其他各项指标去除率均大于98%,超滤出水达到了低渗透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污染膜因污染物的存在而使其孔径和孔深度都比新膜减小.污染膜上的主要污染物为含有一定长碳链的烃类衍生物,主要是油田采出水中的油类物质.污染膜上的主要无机元素为Ca、Mg和Al,还有少量的Si、S及Fe.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河中非挥发性危险化学品(危化品)运输船舶的泄漏扩散问题,建立了一种通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内河非溶解性危化品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危化品的密度和黏度对内河危化品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水流速率和危化品泄漏速率对危化品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较大;水流速率对危化品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泄漏扩散范围(尤其是泄漏区域长度)方面,而危化品泄漏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泄漏区域宽度、微团数量以及最大微团面积方面。建议应针对丰水期危化品大泄漏量的情况展开监管,并将其作为内河危化品泄漏应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催化湿式氧化中多相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是一种利用溶解氧去除废水中高毒性、难降解污染物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在催化湿式氧化中应用的催化剂有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种。在零附加值的废水处理过程中,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在经济上更具有优势。对近年来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相非贵金属催化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江春晓 《化工环保》1998,18(2):111-115
采用两种过程生态评价模型对汽巴精化中国公司某厂的放心水处理对策进行研究。根据生态不足模型,稀释后处理法的负生态效应比主浓度直接处理法大28%;而根据谢德格-斯图模型,则大54%。因此,高浓度废水不稀释直接处理比稀释后处理对生态更有益。  相似文献   

5.
滨海电站温排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滨海火(核)电站温排水海洋影响预测及评价的迫切需要,建立了二阶Osher格式水流——温度模型,采用“干湿单元水力模型”处理滨海电站所处海域复杂的计算边界,并结合某大型火电站温排水的数值模拟,显示了该模型正确模拟滨海电站温排水扩散过程的能力,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美国石油协会(API)小呼吸损耗核算新公式对国内某油田4个联合站的采出液沉降罐进行了小呼吸损耗核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PI的核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较大,相对误差可达90%以上,原因是国内油田采出液沉降罐的现场工况与API公式的模拟条件差别较大。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平均液体表面温度和平均气体流速两个影响因子对上述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公式对另外两个联合站的沉降罐进行了小呼吸损耗核算,核算结果的相对误差降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7.
《电力环境保护》2010,(2):58-58
今年是“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分析,氨氮将在“十二五”纳入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控制氨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 >结合各种生产情况,比较了减差法计算“污染物流失总量”的公式与化工生产中传统的物料衡算方法。提出减差法计算“污染物流失总量”的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一、前言近几年,化工环保系统提出"污染物流失总量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A=B-(a+b+e+d)(1) A  相似文献   

9.
国外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丹麦的OML系统丹麦国家环境实验室在80年代后期发展了一套规则模式系统(简称OML系统)用于点源的空气污染预测。这套系统的浓度预测模式仍为高斯体系,但边界层的稳定度分类,扩散参数体系已彻底抛弃了传统的PasquillGifford方法。1.1模式的基本结构OML系统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气象处理模块,应用常现气象观测资料确定扩散计算中所需要的物理参数;第二部分为扩散计算模块,用基本物理参数来模拟扩散过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该模式系统是作为国家的规则模式,因此,其数据基础依赖于常现观测资料,而不是特定现场的观测数…  相似文献   

10.
超声协同Fenton法是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及自由基效应强化Fenton法对废水的处理效率,实现两者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协同降解。概述了超声与Fenton法处理废水的协同机制。综述了废水pH、催化剂和H2O2投加量、超声功率、温度等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催化剂的研发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指出开发新型高效、可重复利用、廉价易得的催化剂是提高超声协同Fenton法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关键,还可将超声、Fenton法或超声协同Fenton法与其他的氧化法或生化方法相结合,寻找更加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用生物法处理石西油田采出水(简称采出水),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采出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水量为2.5m^3/h、进水中COD小于600mg/L时,出水中COD一般稳定在90~120mg/L,COD去除率一般在70%以上;出水中挥发酚、油质量浓度分别为0.007~0.219,0.1~1.8mg/L,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对油去除效果较好的SYB,SYG,SYJ均为杆状单生鞭毛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2.
煤气化污水组成复杂,浓度高,难降解。介绍了国内主流煤气化技术和工艺特点,分析了煤气化污水的来源、主要污染物和水质特征,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煤气化污水处理技术在预处理、达标排放、污水回用及“零排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指出涵盖物理、生物、化学氧化等组合技术的全过程优化是煤气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运用GC-MS、紫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扫描技术考察了石化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工艺的各单元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总进水中检出84种主要有机污染物,主要含有烃类27种,酚类5种,醛、酯、醇和酮类化合物共24种,胺类4种,腈、有机酸及其他杂环化合物14种,另有10种物质未定性;该工艺的COD累积去除率达87.66%, 64种有机污染物被完全去除,17种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0%以上,接触氧化池出水中主要含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醛、醇、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从六十年代开始,国外兴起了一门新学科——风工程,在欧洲称为工业空气动力学。它是以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气象学、结构力学及生理学为理论基础,处理大气边界层中风和地面上活动着的人们及他们的工作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早期主要应用于大气扩散、污染物的大气传输、风对结构的作用等领域中。近年来,它的应用研究已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例如结构设计、环境质量评  相似文献   

15.
西安化学试剂厂是化工部定点生产厂,全国七大试剂生产基地之一,年产2000吨约500个品种的试剂产品。为落实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八五”计划,实施西安市化工医药管理局环境保护“八五”规划中关于企业要积极采用无废或少废的技术,改造落后工艺和设备,将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要求,我厂将敞口合成,敞口蒸发等旧设备改为密闭生产,消除了厂内无组织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6.
王秀军  张健  翟磊  靖波  檀国荣 《化工环保》2016,36(4):364-369
采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聚合物驱油(聚驱)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两种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油泥(黏弹油泥和非黏弹油泥)进行组成分析及生成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黏弹油泥的FTIR谱图、XPS谱图与实验室模拟生成的黏弹油泥对照样的谱图高度相似,证明黏弹油泥是聚季铵盐型清水剂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生成的高含油阴阳离子复合物;非黏弹油泥不含季铵盐成分,而含有酰胺和醚官能团,推测有可能来源于采出液处理剂中的聚醚成分。  相似文献   

17.
魏颖  仝纪龙  潘峰  王鹏波  汪健 《化工环保》2013,33(6):540-544
石化企业的酸性水汽提装置、酸性干气脱硫装置和硫磺回收装置统称为#x0201c;两酸#x0201d;装置。对#x0201c;两酸#x0201d;装置所采用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得出#x0201c;两酸#x0201d;装置的有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为SO2和NOx,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为H2S、NH3、有机硫化物和烃类。无组织排放源集中在各单元反应器、储罐和酸性气管线。针对无组织排放源,从防止逸散和恶臭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比较了溶剂吸收法、燃烧法、湿法化学吸收法等目前常用的恶臭治理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处理产业化是造就一种特定模式,聚合已进入垃圾处理行业的事业体并培育核心事业体的一种过程,一般包括导入、扩散、发展和聚变等4个子过程.产业化应将垃圾处理由公有公益性服务事业转化成服务产业,并最终转化成物质生产的基础产业,涉及到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宏观来看,涉及到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层面.  相似文献   

19.
以纳米γ-Fe_2O_3为磁性介质制备了磁性纳米γ-Fe_2O_3/SiO_2,并将其用于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γ-Fe_2O_3/SiO_2呈不规则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38 nm,比表面积为74.35 m~2/g,比饱和磁化强度为55A·m~2/kg。实验结果表明:γ-Fe_2O_3/SiO_2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适宜在中碱性条件下进行,4 h即可达吸附平衡;在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1 80 mg/L、γ-Fe_2O_3/SiO_2加入量为2 g/L、初始溶液pH为7.0、吸附温度为298 K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25.4 mg/g;共存金属离子会降低吸附效率,而少量的腐殖酸则会促进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控速步骤;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模型,该吸附是一个物理吸附过程;用乙醇洗涤的γ-Fe_2O_3/SiO_2重复使用4次时仍能保持约80%的原吸附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据在实际应用“污染物流失总量控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选定子模型为测算的依据,并介绍了两种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