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媒体报道,中宣部、国新办日前启动2016年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据介绍,此次春节文化走出去,将创新贯穿于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全过程;围绕"欢乐""祥和""团圆""共享""祈福"等春节主题,凸显当代中国价值;立足提高春节文化海外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扩大数量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果。还将研究涉及  相似文献   

2.
《绿叶》2018,(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环境约束逐渐加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如何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环境、气候和能源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已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此,期望以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现有的公开可得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信息整理为起点,推动中国金融业在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立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在投融资决策和业务中纳入对气候、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减小中国投资的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3.
任鹏  朱蓉 《绿叶》2012,(3):75-84
"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翻了十倍有余,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资本输出大国。但是,因为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的缺乏、东道国自身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地域文化差距等原因,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也给东道国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影响了中国企业和中国国家形象。为此,在未来,中国海外投资应严守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或制定国际领先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标准,全面评价投资风险,并不断完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以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更好地树立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黎 《环境教育》2012,(3):13-13
环境教育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在肩负着教育人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环境教育法制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韩晓平 《绿叶》2010,(5):91-93
在国际上做生意,利益原则、商业原则并重,是普世规则。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商业文化,偏于按自己的逻辑行事。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如何能让自己走出去时更稳、更有益,中国应遵循市场经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原则为基础:国家战略要服务于商业原则,保证其公平执行,让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有利、有效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适应是通过自然力实现的,要求人类必须遵从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否则对人类的惩罚就不可避免,只有二者交互共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要实现又"富"又"美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学校建设,对于发展生态文化、践行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环境友好的生态文化考量  相似文献   

7.
《绿叶》2020,(Z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生态文明,不能离开文化范畴的深入考量。生态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生态文明范畴和视野下的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是人类新的文明和文化方式。没有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17,(5)
趋同化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类在环境问题上伦理道德的共通性则是这种趋势产生的主要动因和基础。西方宣扬的普世伦理并非其伦理基础,唯有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其基础;人性则是推进这种趋同化的深层动力,使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共同的环境伦理对趋同化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人类需要在共同环境利益基础上,形成新的伦理共识以此作为伦理基础。中国对国际环境法不仅仅是单纯适用,近年来也越来越积极参与立法等活动。蕴藏着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的立法主张,将使中国对国际环境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极难平衡取舍的一对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似乎是这一矛盾的最佳诠释。工业文明的推进过程,也是人类环境困境的日趋深化过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正以几何级的速度日益加剧,而我们人类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又必然以加速度无限扩张。为求得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人类已走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而如何重新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地,已成为人类何去何从的万难之选。本期特别推出"民生需求与环境压力"一题,期待以国内顶尖级专家学者的话语、声音,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基本矛盾,全面展开思想交锋和观点碰撞,从而最终引发广大读者的严重关注和深刻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凭借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初具规模的市场环境,迎来了"走出去"的良好机遇,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中医药面临着种植生产过程粗放、标准建设不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趋严等问题的挑战。基于此,从规范生产、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全方位开放、标准引领等方面,探讨有利于甘肃省中医药产业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环境创造孕育了人类,人类又变革开发了环境,人类是组成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必然参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和信息流。当前,人口、食物、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陷人类于困境之中。人类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文化,它具有沟通现在与未来的双向性。本文分别阐述上述困境的形势,并指出缓解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加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文化教育。创立生态文化的目的在于协调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而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主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与此同时,由于沿线国家和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企业走出去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舒奇 《环境教育》2006,(6):69-70
自去年开始,"创新"、"节约"、"和谐"成为中国发展的三大命题.我国向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方向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很多企业在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17.
正《低碳发展总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普及和传播低碳发展知识,凝聚共识,强化行动,让我们国家在这场绿色、低碳的国际比赛中,走在世界前列,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低碳发展丛书》主编:解振华杜祥琬发行热线:010-67125803010-67113405(传真)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既是一个抵抗西方的运动,同时又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运动。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但"五四"的中国不是简单地"接轨"西方,因此民族主义在成为中国现代的历史主题的同时,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如何在追求现代的过程中超越和克服现代,21世纪中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克服西方带给我们的民族主义疾病的过程,从中可创造出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挪威首相Ema Solberg女士访华之际,由挪威驻华使馆商务处、挪威创新署主办的中挪商业峰会于4月7日在北京举办,旨在促进中国与挪威在商务上的合作机遇。应挪威驻华使馆商务处邀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作为中挪商业峰会"绿色转变和绿色智慧城市"平行分论坛的支持单位。易斌秘书长出席该分论坛并就"环境保护方案"主题进行了发言。易斌秘书长指出,"一带一路"助推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带动我国从环保产业大国向环保产业强国发展,我国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20.
周青 《环境教育》2010,(4):5-10
<正>如何改造提升环境法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对环境法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如果这种"反思"和"探索"不是仅仅从功利性或技术性角度进行的,那么"反思"和"探索"必然包括从人与环境道德角度进行的审视和关注。在国际环境立法和西方国家环境法立法过程中吸取了大量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的价值理念。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