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以黟县深冲村为例,首先基于地脉、文脉、市场感应以及竞争替代4个要素分析进行旅游形象总体定位,然后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3个层次进行旅游形象系统策划,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薇薇  沈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93-394,398
阐述了边缘型旅游地的概念和类型,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感知、社会经济等方面透视了边缘型旅游地的特性,并系统探讨了边缘型旅游地的动态演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应走产品特色化、形象驱动化、区域联动化、政府主导化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形象的认知与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从心理和消费行为学角度分析了旅游地形象的概念及其形成机制,指出旅游地形象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较为成熟的企业形象系统理论,探索了旅游地形象系统的构建思路、旅游地形象建立的方法和步骤。关于旅游地形象的研究会加深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同时也对丰富和完善旅游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建设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井喷式快速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策划日益受到重视,旅游口号作为旅游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得到广泛关注.由于旅游地、旅游者和旅游学者对旅游口号的理解存在偏差,致使有关旅游口号的称谓混乱无序.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把旅游口号体系区分为旅游形象口号和旅游宣传口号,认为两者都以旅游形象为统领.其中,旅游形象口号直接来源于旅游形象,是旅游地整体形象的最浓缩表达;旅游宣传口号是在旅游形象和旅游形象口号的基础上设计的更具有市场感召力和销售力的旅游口号.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形象长期受到国内外旅游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但基于报纸媒体视角研究旅游地形象鲜有涉及。以陕西省袁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和网络文本分析法,借助ROST CM6文本挖掘软件对报纸媒体中的文章进行高频特征词的频率、词云图、语义网络关系与情感分析,探究报纸媒体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结果发现:袁家村作为乡村旅游的示范地,形成了以"袁家村"为品牌核心的人文资源、"三产"融合、管理模式的旅游地形象。研究结果可为袁家村旅游形象完善与提升,以及其他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与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了贵州旅游资源的独特个性,深入探讨了贵州旅游业的形象定位--奇异秀美的喀斯特王国、神秘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区,对贵州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和定位,并强调贵州近期应主抓普通兴趣旅游,但也要特别重视和扶持发展极有潜力的特殊兴趣旅游,最后提出了搞好贵州旅游开发营销的4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线旅游时代的到来正在全方位、全过程地影响着旅游者的行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对旅游发展业态与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旅游地开发和营销成为旅游地政府、投资者和管理者等旅游地利益相关群体关注的焦点。基于网络环境中旅游者留下的数字足迹,以苏州园林为例,运用ICTCLAS、ROST-CM和Arc GIS软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探索旅游者行为数字足迹在旅游地的空间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数字足迹在心理空间响应上表现为"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特征,类型涉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旅游线路感知和旅游景点感知。2地理空间响应在热点、热区和活动轨迹分布上形成"空间集聚、圈层分布和中心放射状"特征。3从响应机制来看,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影响旅游者决策和空间分布,旅游者在线口碑分享影响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旅游者网络行为影响旅游者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较为完整地传承和保留了草原文化和草原文化遗存,作为草原文化遗产的代表地,通过搜集元上都遗址地的游客游记,采用内容分析法、ROST CM6高频词频分析法和NET DRAW共现关系网络分析法,对草原文化遗产管理与遗产旅游地形象塑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草原遗产旅游地加强文化遗产管理的意义。结果表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实现遗产地旅游形象重塑,只有做好文化遗产管理,才能实现遗产旅游地的形象重塑。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提出了自然环境保护是重塑旅游地形象的重要部分,遗址旅游地管理弱化将影响到旅游者对认知形象的识别;遗产旅游地外部需优化交通线路,内部需进行主题整合,提升旅游地形象;遗产地管理者必须以保护和传承草原文化遗产来促进遗产地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遗产旅游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世界遗产旅游地的保护备受关注,创新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是遗产旅游地保护的关键。从利益主体、经营管理模式、社区参与等角度,对国内外学者有关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评价,提出并展望了今后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策划日益受到重视,旅游口号作为旅游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受到高度关注。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有关旅游口号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关系、旅游口号分类、旅游口号设计和旅游口号评价等方面,研究成果不多,未能形成广泛认知。今后有关旅游口号研究除了在原有领域继续深化外,还需要从旅游口号内涵界定、旅游口号体系构建、旅游口号的社会伦理学和美学、旅游地旅游口号设计、旅游口号的公众征集和市场传播等角度进行研究,以使我国旅游口号研究更加具有合理性,同时有效提升旅游口号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竞争.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内涵和特性.从城市精神视角来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从城市精神的虚化与旅游形象具化的现状展开的,意在洞察和建立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离析差异与契合关联,达到两者有效的交叉和融合分析,从而使城市获得深刻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其城市精神与旅游地形象之间除存在差异之外,在旅游资源、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居民素养等多个方面还具有契合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法的扎根理论对我国十大古村镇官方旅游微博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古村镇旅游地微博营销路径的概念模型。结果发现,十大古村镇主要从形象塑造—营销推广—客户关系管理三个层面进行营销宣传,即:①从物质形象、服务形象、管理形象、社会形象四个维度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以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②利用公关宣传、软文资讯和口碑传播等营销推广活动促进旅游者旅游行为的产生。③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来维持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相似文献   

13.
边境型旅游地因其独特的边境自然风貌、浓厚的异族风情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地考察,根据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和二手资料,与海滨型旅游地普陀山、古村落型旅游地西递和宏村、山岳型旅游地泰山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内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旅游行为、旅游效果等,并就促进其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BP神经网络预警在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BP神经网络预警技术应用于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旅游安全预警模型。该模型有4个子系统构成,即预警知识提取子系统、预警信息库、报警系统和人机互动设备,分析总结了包含旅游地灾害频度、出游设施安全度和旅游地区域安全度三大类10个子因子为内容的旅游安全预警影响因素。在旅游安全预警的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的报警判别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旅游安全预警应用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威海刘公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燕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3):166-167,178
文章分析了刘公岛的旅游资源,提出刘公岛应改变原有的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象,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促进旅游的快速发展,并对刘公岛的旅游产品进行了策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以来,我国国家旅游局每年推出一个专项旅游产品作为对外宣传口号。为配合此项活动的开展,各地纷纷组织了相应的主题旅游活动。通过主题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丰富旅游目的地产品类型、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弘扬当地传统文化。通过对峨眉山“2004年百姓生活游”主题旅游活动项目策划的研究,对主题旅游活动项目策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岳型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峨眉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开拓和深度开发对保持旅游地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选取我国重要的山岳型旅游地——峨眉山为样区,在对开发理论和作为传统山岳型旅游地的峨眉山的旅游产品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基础上,提出了峨眉山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型会展对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效应成为旅游学界当前关注的热点。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研究大型会展对旅游地的形象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主要通过聚焦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建设、光晕遮蔽作用下的网络宣传、世博宣传片与上海旅游形象联手营销、旅游企业的积极行为以及政府的支持与配合等5种途径提升上海都市商务会展、都市文化、都市休闲等旅游形象,提出利用大型会展的聚焦作用和光晕遮蔽作用提高举办地知名度,将大型会展宣传与举办地旅游形象宣传相结合,将大型会展建设融人到城市的旅游形象建设之中等3个方面提高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9.
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琅琊山作为著名旅游地,其旅游商品目前存在着产品单调、缺乏特色、品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原则,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优势,从4个方面给出了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以提升景区的形象与品位,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旅游形象传播概念进行了系统阐释。基于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发展力评价表,对我国滨海7市旅游发展水平、旅游形象现状、旅游形象定位与口号、旅游形象推广传播进行了比较和拓展分析,以媒介地理学视角分析了旅游形象传播的内涵与机制,剖析总结了我国滨海7市旅游发展经验对大连旅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