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对于煤与垃圾在流化床中的混烧利用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目前的垃圾,瀑烧比率宜小于90%,垃圾收费和售电价格对于焚烧厂的经济状况影响很大,若从鼓励多焚烧垃圾而不是多发电的角度出发,应尽是增加垃圾收费补贴来焚烧厂正常运行,与纯烧煤相比,混烧时除SOx外,其余污染物排放均有所增加,但沸烧有得提高燃烧温度,破坏二恶英类物质的生成。该结果对于混烧处理厂的规划以及  相似文献   

2.
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处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和国内外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几种常见的处置方法,并从经济性、技术工艺、运行等方面分析对比了几种处置方式的优劣。结合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运行实践经验,总结了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正逐步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垃圾渗滤液的二次污染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分析了焚烧厂渗滤液的特点、排放标准及处理方式,指出了渗滤液处理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焚烧厂渗滤液管理与控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恶英零排放技术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钢 《环境工程》2005,23(5):90-91
介绍了绍兴新民热电有限公司煤和垃圾混烧循环流化床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经活性炭吸附、半干法和布袋除尘器净化工艺处理后,烟气中二恶英接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5.
垃圾堆酵对焚烧厂垃圾热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垃圾焚烧厂的渗滤液;基于渗滤液的体积和CODcr值,估算焚烧厂垃圾堆酵对垃圾热影响以及焚烧厂垃圾的适宜堆酵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上海生活垃圾渗滤液是生化性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液,堆酵5d,其低位热值〉4600KJ/kg,可直接焚烧。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高校企业不断的创新驱动下,中国的垃圾焚烧发电规模增长速度迅猛。目前中国在建和运行中的焚烧厂达600余座,日处理规模超过60万吨。焚烧技术发展已非常成熟,具备了走出国门的实力。对于非洲国家而言,垃圾围城问题亟待解决,垃圾填埋场诸多问题日益突显,急需引入垃圾焚烧设施和成熟的处理技术。本文阐述了中国和非洲目前的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垃圾焚烧技术转移到非洲国家的可能性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活垃圾组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垃圾的组成和性质是垃圾资源化的重要依据,决定着资源化的途径。以武汉市长山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生活垃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其在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间各组分的变化情况,得到4个主成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垃圾含水率、灰分比例与主成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垃圾渗滤液、飞灰的产量,为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焚烧厂的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红玉  江滔  张元勤 《环境工程》2020,38(9):185-189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可燃垃圾、煤粉及其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燃垃圾的热重曲线在220~500℃内存在2个明显的失重区域,煤粉在300~600℃内只有1个失重区域。可燃垃圾着火性能较好,着火点为220℃,可燃垃圾与煤粉混烧时的着火点较可燃垃圾单独燃烧时略有提高,但明显低于煤粉单独燃烧时320℃的着火点。可燃垃圾和煤粉按照2:1、3:1、4:1、5:1混烧时,基本保持垃圾的着火特性,当可燃垃圾的掺混量 ≤ 80%时,可燃垃圾和煤粉混烧时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可燃垃圾的综合燃烧特征指数为3.91×10-7/(min2·K3),明显高于煤粉,可燃垃圾的添加能提高煤粉的综合燃烧性能,其中可燃垃圾:煤粉=4:1为掺混比例最佳。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220~330℃燃烧阶段,混合燃料的活性高于可燃垃圾,在320~570℃高温燃烧阶段,混合燃料的活性略低于可燃垃圾,但是远高于煤粉。可燃垃圾的掺烧量对2个燃烧阶段混合燃料的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距2006年北京六里屯发生首次"反焚烧厂上马案"已有十余载。但时间并未消减人们对垃圾焚烧所致环境风险的焦虑与担忧,反焚运动依旧在中国各地蔓延。与此同时,中国垃圾产生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转成为常态,被誉为"污染轻、占地少、效率高"的焚烧技术成为首选的垃圾消纳策略。一边是垃圾困局形势严峻、亟待破解,一  相似文献   

10.
渗滤液中DOM的表征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提取和分离了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质,采用官能团滴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官能团滴定实验表明,渗滤液中总酸度和羧基官能团含量分别为:HyI>FA>HA和FA>HA>HyI,填埋场中各组分含量均小于焚烧厂中的相应组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填埋场渗滤液中各组分的芳香化程度均远大于焚烧厂中的相应组分,腐殖质的腐殖化程度依次为:C-HA>L-HA>I-HA和 L-FA>I-FA;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相同来源垃圾渗滤液的腐殖质在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组成方面较为相似,L-HA比L-FA含有更多芳环结构,L-FA中含有更多酸性基团;元素分析表明,渗滤液腐殖质中N元素含量远高于其它环境腐殖质,并发现填埋场渗滤液中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大于焚烧厂.  相似文献   

11.
张晴  莫华  徐海红  吴家玉  帅伟 《环境工程》2020,38(6):202-207
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也暴露出底数不清、现状不清等问题。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排污许可平台统计数据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的现状。相较国外,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的项目较少,以掺烧污泥为主,包括城市污水厂污泥以及各种工业污泥,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交叉引用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等,烟气、粉煤灰等污染治理措施普遍沿用电厂原有技术路线。据此,全面梳理了现阶段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存在的无序掺烧、污染物管理与排放控制要求缺失、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环境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污泥焚烧处理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城市污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别对干化焚烧、污泥与煤混燃发电、污泥与生活垃圾掺烧发电3种焚烧处理方式的生命过程进行清单分析,以获得各处理方式的能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0 t湿污泥,填埋处理的能耗和总环境负荷均最低,分别为2.24kg (以标准煤计)和46.55×10-3标准人当量(PET).污泥直接干化处理能源消耗最大,达到了111.12 kg(以标准煤计).污泥与垃圾或者与煤掺烧发电由于利用固体废弃物化学内能,降低了化石燃料消耗.这两种掺烧处理方式的环境排放都以酸化和富营养化为主,对局地性的影响占据首位,因此,污泥焚烧处理仍需加强尾气净化设备的投入,以减少酸性气体及二噁英的排放.  相似文献   

13.
采用EPAMethod29方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采集和分析一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污泥掺烧前后的原燃料、烟气和副产物样品中各痕量元素浓度,研究污泥掺烧对燃煤电厂痕量元素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富含Zn、Cu元素,浓度分别是煤样中的18.81倍和17.64倍.污泥掺烧使掺配后入炉煤中痕量元素含量普遍升高.污泥掺烧前后整个系统、锅炉系统和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的痕量元素质量平衡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污泥掺烧对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无明显影响,随粉煤灰排放是痕量元素的主要排放去向.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的痕量元素排放量占比很小,不超过0.43%.污泥掺烧前后SCR入口烟气中痕量元素除Hg外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污泥掺烧后各痕量元素在粉煤灰和底渣中的相对富集系数未显著改变.经过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协同控制后,污泥掺烧前后烟囱总排口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分别为0~12.76,0~14.97μg/m3.污泥掺烧后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均满足美国燃煤发电机组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上海市燃煤耦合污泥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正在由卫生填埋向垃圾焚烧转变. 基于中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置需求特征分析,建立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4种主要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流化床技术和层燃技术在技术成熟度、技术能力和二NFDA1英污染控制等方面相对可靠,适用于我国多数大城市的垃圾焚烧处置. 国产流化床焚烧技术更加适应当前国内垃圾分类水平较差的大部分城市;层状焚烧技术则比较适用于城市垃圾管理水平高、垃圾分类较好、热值较高、垃圾处置集中度高和规模较大的城市;旋转焚烧和热解焚烧技术则较适用于垃圾成分复杂、尺寸不均匀的小城镇、工业园区垃圾处置或医疗废物处置,但二者均需加强二NFDA1英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煤直接液化残渣(液化渣)燃烧处置技术的可行性和环境安全性,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液化渣、煤和掺烧物料的燃烧特性,并且通过管式炉模拟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掺烧过程中苯系物的排放特征. 结果表明:煤和液化渣的燃烧特性及二者在燃烧过程中苯系物的排放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液化渣主要失重过程的温度区间为560~820 ℃,明显高于煤的主要失重过程温度区间(230~625 ℃). 从燃烧过程苯系物的排放规律上看,液化渣在700 ℃燃烧时苯系物排放量达到最大值,明显高于煤的燃烧温度(500 ℃). 2种物料由于燃烧特性的差异,在掺烧过程中相互影响,使得掺烧过程苯系物的排放规律发生变化. 掺烧物料在500 ℃下燃烧的苯系物排放量为23.5 mg/kg,远小于燃烧理论值;而当温度高于700 ℃,苯系物排放量为172.6 mg/kg,远大于燃烧理论值. 总体上看,液化渣无论是单独燃烧还是掺烧,低温条件下其燃烧过程中苯系物排放量远大于高温(≥850 ℃)条件下,因此液化渣的燃烧处置或燃料化利用应选择高温炉型.   相似文献   

16.
当前,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工艺。但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势必会导致用于焚烧发电的垃圾原料发生明显改变。基于此,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垃圾分类对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的影响。为适应分类后焚烧垃圾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工艺需相应调整,尤其是热值升高,将大幅提升吨垃圾发电量,显著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激发企业自主投资运营的积极性。政府可依据焚烧发电产业市场行情,灵活调整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有望进一步实现完全市场化运行,其发展模式也有望呈现为“全民参与+EPC”模式。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政府的“参与、监管”角色也将向单一“监管”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7.
印染污泥焚烧烟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某两家印染厂的印染污泥焚烧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污泥处理技术路线、焚烧设备及烟气处理流程等各方面入手,对各厂印染污泥与煤混烧烟气中颗粒物、NOx、SO2、酸性气体(HF、HCl)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进行采样分析,并对各厂现有烟气污染物控制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布袋除尘的效果较为理想,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使用印染废水作为吸收液的湿法脱硫技术对SO2及酸性气体的去除效果不理想;SNCR对NOx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是一种较为经济、高效的脱硝技术;焚烧后,大部分重金属最终以飞灰的形式被除尘器去除,但仍有部分重金属如Hg在出口烟气中的浓度仍然很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烟气中的重金属. 此外,基于印染污泥焚烧实例分析,提出适于印染污泥与煤混烧烟气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建立以环境、经济和技术为一级指标的3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初步筛选出的双布袋活性炭吸附技术、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和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技术等10项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口恶)英控制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技术组合综合得分最高(0.4831),为目前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口恶)英最佳控制技术.鉴于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中二(口恶)英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建议分布于农村的小型垃圾焚烧炉优先考虑采用此技术组合.我国各地区的垃圾焚烧企业可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炉型和工艺等实际情况,采用本文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控制技术评估,筛选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二(口恶)英控制技术,以有效控制我国垃圾焚烧二(口恶)英排放.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二噁英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生活垃圾焚烧事业的蓬勃发展,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二噁英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选择合适的控制技术手段来使二噁英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是垃圾焚烧厂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垃圾预处理、炉内燃烧、尾部烟道、烟气净化及飞灰稳定化五个方面综述并总结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二噁英控制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并提出了今后二噁英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肖衡林  徐谦 《环境工程》2012,(Z2):313-316
随着焚烧技术在垃圾处理方式中普遍采用,焚烧产生的灰渣数量也日益增加。灰渣与飞灰中有毒的重金属及有机物质会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各类垃圾焚烧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重金属浸出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灰渣的毒性分析与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可知:为了避免灰渣二次污染应该重点控制铬、镉、铍、铅等重金属和二恶英、呋喃等有机物的污染;处置后的灰渣有害离子浸出能力降低,根据灰渣物理和工程性质,可以成为再生资源充当填充材料和混凝土与沥青路面骨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