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展迅猛。但由于管理体系不畅、资金来源不足、扶持措施不力、治理模式不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建议“十一五”期间统筹“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目标,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并采取以下措施:点上治理和面上规划并重。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体系建设,采用多种手段扶持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在工农业生产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并倡导污染集中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演进特征分析-动态耦合规律验证-协调状态诊断及预警”框架,对湖南省2001年以来的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交互耦合时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综合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0.537逐年提升至2015年的0.785,达到中高水平,市州发展悬殊仅长沙市达到高水平。(2)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U型走势,2015年达到0.764,处亚健康状态,系统压力较大是关键性限制因素。(3)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先降后升,2015年提高到0.622,处基本协调的较低水平,各市州大多处于轻度失调-基本协调临界水平,分属生态建设滞后型、城市化滞后型和结构性污染型等3种类型。(4)从系统演进看,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由轻度失调-逆向演替逐步转为轻度失调-正向演替、进一步转为基本协调-正向演替,预计2020年耦合协调度将提高到0.633,未来较长时期仍将处绿灯区,应采取适当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内部要素调整磨合,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市化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态下。就地城市化是适合国情的合理选择。需要通过以政策性金融机构长期信贷支持为主体、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长期性资金投入为辅助的机制。建立政府政策扶植、市场资金支持的政府主导型的混合型金融支持体系,探索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及可持续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州城市化现状 ,认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是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指出河西绿洲加速城市化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系统规划城市建设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村竞争力评价系统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在WTO背景下,发展自身的区域竞争力,是当前应该重视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区域,与东部地区农村区域发展进程比较起来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尝试建立一个农村竞争力的理论框架,探讨其理论基础以及学科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农村区域竞争力现实意义所在。将湖南省农村地区作为案例,主要考虑到湖南省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部地区,它的地区发展正处于一个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第三阶段,即从集中到分散化过程。而农村地区作为城市化分散的对象,以及本区域作为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的关键地位,这些因素都足以让中部地区农村竞争力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地位。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地区战略发展的新思路,力求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将中国农村区域纳入目前全球激烈的竞争行列。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改变了洪涝灾害风险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脆弱性,相应地,洪涝灾害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了。在这种大环境下,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洪减灾对策来降低洪涝风险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笔者认为应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对策,工程措施方面主要包括提高防洪堤的防洪标准、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提高城市广场和绿地的占地面积、铺设楼顶蓄水池和地下蓄水池,非工程措施方面主要包括做好防洪规划、加强防洪评价,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加强洪水预报预警工作,普及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湖泊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分析了太湖流域存在的的湖泊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全面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湖泊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破坏和底质污染严重。造成湖泊水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与流域地势平缓、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面沉降有关;人为因素如围垦、污水排入湖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湖泊淤积加剧了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湖泊水环境问题,提出湖泊水环境整治对策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流域污染源的控制;重视湖泊水环境的科学研究;加强湖泊水环境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因地制宜地实施湖泊水环境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8.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提的量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对新疆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新疆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新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疆城市所处的绿洲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城市化正在或即将对绿洲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给绿洲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合理规划和发展绿洲城市是关系到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太源流域湖泊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合分析了太源流域存在的湖泊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全面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湖泊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破坏和底质污染严重。造成源泊水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与流域地势平缓、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面沉降有关;人为因素如围垦、污水排放湖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湖泊淤积等加剧了太源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湖泊水环境问题,提出湖泊水环境整治对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流域污染源的控制;重视湖泊水环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是人地关系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带.浙江乐清湾海岸带地区在著名的"温州模式"的熏陶下,其城镇发展具有典型的乡村城市化的特征.本文选取乐清海沿岸的乐清市、玉环县和温岭的23个建制乡镇为研究范围,在阐述乐清湾海岸带地区乡村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从隐性机制和显性机制两方面探讨了研究区以市场推导为主动力的"自下而上"的乡村城市化发展机制.隐性机制,包括农村内部的推动力、城市的拉动力和农民主体观念的转变;显性机制,包括市场激励、政策环境、资金因素、政府作用和交通发展.最后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调控对策,即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培育优势城镇等.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农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湖南农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以往的农业资源评价思路、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等也与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宜,农村与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与要求,很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和理念、先进的方法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的情况下,重新对湖南农业资源利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湖南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利用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和资源丰度指数模型等评价模型从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丰度等两个角度对湖南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湖南农业资源实际相吻合的评价结论,并根据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从正确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实行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强化农业资源利用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湖南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湖南省生态赤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湖南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湖南省2000—2013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湖南省2000—2013年的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情况。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存在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逐年增大。2湖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压力的增大绝大部分是由于耕地供给不足和能源消耗过大造成的。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省对农业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是湖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湖南省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变化的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该省的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其中耕地和化石能源地的足迹和人均足迹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牧草地和水域、林地对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很小。42000—2013年,湖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研究时段内,湖南省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升,湖南省因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代价在显著减小。针对湖南省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控制耕地面积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量,提高土地利用的均衡性,增加对其他地类的利用以提高生物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巩固和深化湖南省实施绿色发展的成果,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减缓生态足迹增速,增加生态容量。正确引导湖南省的人口流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并鼓励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4.
湖南双季稻区耕作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双季稻区双季稻-马铃薯(CT1)、双季稻-黑麦草(CT2)、双季稻-紫云英(CT3)、双季稻-油菜(CT4)、双季稻双免栽培(CT5)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单位面积投入、单位面积产量、单位经济效益的环境影响三个角度评价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环境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从单位面积物质投入的角度评价结果显示,CT3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综合指数较对照模式(双季稻-冬闲,CK)低4.72%,而其他模式则比CK高出11.95%-45.20%,平均增加了29.02%;从单位面积产量的角度评价结果显示,CT5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比CK高34.55%,两其他模式则比CK低1.57-45.93%,平均降低24.29%;从单位经济效益的角度评价结果显示,CT5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比CK高23.93%,而其他模式则比CK低29.07-49.06%,平均增加了24.88%.综合考虑,与CK对比,CT3和CT4模式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较小,CT2居中,CT5和CT1模式则较大.  相似文献   

15.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驱动力量不同,协调发展度也处于上升状态,从衰退发展阶段(1998-2003)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2004-2005),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2006-2009);在空间分布上,以2009年为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集中居住往往被认为是在中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下既不影响粮食安全又能为工业化供给土地的一种有效途径,由此,集中居住工程便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地展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地方政府实施集中居住的动力机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变化以及寻求解决集中居住过程中拆迁补偿困境的方法,本文基于江苏省丹阳市新桥镇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农村集中居住的发生机制、发展阶段以及拆迁补偿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是目前集中居住的主要动力,但并不是唯一动力,农村公共设施供给效率和公共建设项目的推进等因素开始成为集中居住的诱发和推动力量,并且其作用程度逐渐加强。伴随着集中居住的不断推进,集中居住的具体模式及特征也开始发生变化,主要包括:上级政府对集中居住干预力量加大;发生在工业扩张之前的集中居住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土地集约程度逐渐提升;集中居住区建设投入逐步加大。最后本文对如何化解拆迁困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huge migration of rural workers has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bad order, high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low level of collective action, marginality in social status, unfair treatment, difficult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and the new return trend of rural migrants, which causes 'urban diseases'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velop medium-sized and small cities, integrate the labor market of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provide necessary public services, social security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guide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rationally, and help the new generation live in harmony with urban residents.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流动具有新的特点:农民工基数大、集中度高。造成流向偏差进而引发“大城市病”,面临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地位被“边缘化”,遭受经济贡献与利益分事上的失衡.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和返航农民工正从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应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理引导农民工“返航”潮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防止“拉美陷阱”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多维概念,而目前城市化水平常用的单一评价指标只能从某个方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化的丰富内涵。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通过经济、空间、人口以及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体现城市化内涵的四个方面构造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13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大致分为5个层次,南京、无锡和苏州城市化水平最高,常州和镇江居第二层次,扬州、南通和泰州属第三层次,徐州、盐城和连云港列第四层次,淮安和宿迁最低,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从南向北,城市化水平呈梯度下降趋势;从东向西,城市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