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利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 处理了山东聊古1井水氡1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 找出了水氡模糊分维值的3次较大变化与相应3次地震的关系.在这3次地震前水氡模糊分维值都出现明显地小于0.57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明显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而设计的灰色动态滤波,是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中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在趋势背景上有效地突出地震前后的短期异常。本文介绍了这种滤波方法的机理和步骤,并用微机应用程序对地壳形变学科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研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守广 《灾害学》2005,20(2):120-120
地震前兆观测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就要求观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显而易见,观测资料能否真实可靠地反映地壳内部结构构造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对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选取及观测方法及观测设备的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对汉中一个泉眼集气装置的设计及设计原理,设计该装置是为数字化观测氡、汞而准备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 ,处理了山东聊古 1井水氡 1 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 ,找出了水氡模糊分维值的 3次较大变化与相应 3次地震的关系。在这 3次地震前水氡模糊分维值都出现明显地小于 0 5 7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明显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弶港农场综合地震测报点,在进行微观观测虎皮鹦鹅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到的两次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并对观测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及异常反应特征与地震的关系等分别作了介绍和讨论。还对动物的微观观测可能成为监视地震的一种很有希望的短临前兆手段,进行了估评。  相似文献   

6.
<正> 为评价和改进现有土层应力(变)测报地震方法,清理土应力手段,华东片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二日在安徽汤口召开土层应力(变)业务技术讨论会。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浙江、上海的专群地震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家地震局及所属地霞地质大队、581厂以及四川、云南、河北、北京、天津的代表。会议收到26篇专题报告和论文,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土层应力观测机理和模拟方面的试验;2.前兆分析和干扰排除方法;3.土层应力观测方法探讨;4.土层应力传感器的测试仪器的研制的改进。会议认为自1970年地震系统提出“应力下山”问题以后土层应力(变)观测得到的迅速发展的普及。在这方面原兰州地震大队、地质力学所、地震地质大队等单位为发展我国土层  相似文献   

7.
<正> 日本地震前兆研究概况日本地震预报的研究和观测,最早只有大地测量、验潮、重力、地磁、地震活动、地形变等项目.日本地震预报第二个计划(1969-1973年),尤其是第三个计划(1974-1978年)期间,观测项目有很多增加(表1).地震观测分三类,即全国性观测、指定地区的强化观测和集中观测.在预报地震方面,又将地震前兆分为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阶段,并以此把地  相似文献   

8.
利用缺震方法对山东南部(鲁南)三个小区的地震分别进行统计处理,观测到发生在西区的三次4.5级(M_L,下同)以上地震在本区均有“缺震”反映,其中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异常达11月之久;东区有反映邻区较大地震的“窗口”效应;而中区仅对本区的4.0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对邻区地震对应效果不甚明显。最后对缺震方法的预报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正> 1966年3月,邢台地震揭开了华北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序幕,天津地震工作应运而生。并广泛开展了多学科,多种观测手段的观测研究,探索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实践。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房屋的抗震普查鉴定与修复工作,此后又历经1969年7月渤海7.4级地震和1976年7月唐山7.8级地震的实践。天津地震工作在频频地震的洗礼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DPJ和ULF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观测场量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并综合国内各地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预报应用中有关时、空、强的前兆判据问题:1.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弱-强-弱-平静-发震的变化过程中,多点位异常时间趋于集中之后的信号减弱甚至平静,可能是数十小时内发震的一种标志。2.目前所观测到的地震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来自震源(或震中)方向。3.利用lgT-M关系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估算未来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渤海PL19-3油田按美国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其抗震设防标准和地震动参数与我国有关技术规范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文根据渤海及邻区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环境的研究结果,以及工程场地的钻探资料、土动力参数测试结果,参照美国有关技术规范的方法,确定了PL19-3油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成果不但能满足该工程的抗震设计需要,也可供渤海海域其他工程参考,尤其是所得到的场地土动力学参数具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本工作将促进海洋工程的抗震技术规范和设防标准的研究,同时,也为未来开展海域地震区划工作积累了基础资料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上海市是国际性大都市,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对于城市防震减灾、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已有的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中,统计结果所依据的烈度资料包括历史地震资料,而历史地震资料因震中位置精度不高原则上不宜作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统计资料。在借用法工作中,地震动衰减关系所用的距离参数一般采用实际距离,与烈度等震线距离的含义有所不同。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仅选用了有近代仪器测定震级的地震,并对等震线的距离参数进行了修正,利用联合衰减统计方法,统计得到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与以往的类似工作不同之处是:(1)仅选用了有近代仪器测定震级的地震,这样统计结果比较可靠。(2)对距离参数进行了修正,使地震动衰减和烈度衰减关系中的距离参数的定义尽可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淮安市砂土地震液化势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LM算法的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采用LVQ模式分类网络对数据进行分类,选取唐山地震时76个场地、320组现场液化勘察资料为研究对象,训练和检验网络模型的数据各160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砂土液化预测准确度为96.8%。根据淮安市典型场地土的钻孔资料,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法》液化判别法(规范法)、美国国家地震研究中心建议的液化判别简化方法(NCEER法)和谢君斐-陈国兴液化判别方法(谢-陈法)等3种液化判别方法及本文提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液化判别方法对22个钻孔、120标贯点进行了液化判别,结果表明:14种地震液化判别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2NCEER法比谢-陈法的计算结果要保守;3谢-陈法与规范法的计算结果很吻合,预测正确率相差不大;4规范法相对BP神经网络模型法的计算结果要保守;5BP神经网络模型法比其他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的液化规律。最后,综合4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给出了该地区地震液化势的评估结果,并给出了部分典型地质剖面土层地震液化势分布图。  相似文献   

14.
地震时黄土震陷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利用已有的震陷试验研究资料,并补充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原状黄土的震陷试验。建立了考虑物性参数、固结应力、振次和地震动应力等因素的西北黄土残余应变的经验计算公式,提出了地震作用下黄土层震陷量的估算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兰州、西安、西宁、等城市的7个黄土场地的震陷量,给出了每一场地的震陷量随地震动加速度的变化曲线.从而为黄土地区的地震灾害预测预防和地基抗震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位模型、定位方法和地震震相的合理选择 ,采用更加合理的台网布局的地震资料 ,对1990年 2月 10日常熟M 5 1地震进行了精定位 ,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该地震三要素。通过对原震源机制解的复核 ,原定结果可以不变  相似文献   

16.
当测边网构成图形条件时,其图形闭合差不仅反映了测边的实际精度,且可通过闭合差的计算发现测量中的粗差.对我国大地形变三角网的测边成果进行平差计算和统计分析后认为:图形闭合差是一随机变量且各类物理测距仪的测边精度差别很大;图形闭合差的大小与图形条件、光段数、测回数有关.本文推导了各类测距仪的图形闭合差的限差公式,可以做为制定作业规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挡土墙地震被动土压力的拟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震土压力的研究是地震区挡土墙安全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地震条件下,目前的研究主要是给出了土压力的近似拟静力解析解.本文采用可考虑动力荷载下的周期和纵波及横波效应的拟动力方法,对挡土墙后的地震被动土压力进行分析.在挡土墙后平面滑裂面假设的基础上,考虑了水平和垂直向地震加速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挡土墙摩擦角、填土内摩擦...  相似文献   

18.
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不仅是研究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有效辅助手段,而且是研究地球深部精细构造的有效工具。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包括3大类,即几何射线法、积分方程法和波动方程法。首先介绍了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内容及特点,然后概括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何射线法和各种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的新进展。因为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包含了丰富的波动信息,可为研究地震波的传播机理和复杂地层的解释提供更多的佐证,所以重点介绍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最后,对各种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地震波传播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考虑地震荷载的随机性及强度、频率的非平稳性,基于作者提出的适用于非平稳随机过程的一般随机地震动模型,采用虚拟激励法,建立了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实际均质土坝动力分析中。土石坝及坝基体系采用整体有限元离散,坝体和坝基材料的动力非线性性能以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首先,基于目标加速度时程的强度和能量信息,确定了作为输入的加速度时—频演变功率谱密度;其次,比较了确定性时程动力分析和非平稳随机分析的结果,探讨了频率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土石坝地震反应特性;最后,比较了2种不同坝基条件下的土石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探讨了频率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土石—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的频率非平稳性对土石坝动力反应有一定影响;坝体—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在地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主震阶段的相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