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以重金属化合物(CdCl_2、PbCl_2)和矿物油作为土壤的污染物,分析土壤中镉、铅、油的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类群与生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铅、油对水旱田中的细菌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放线菌、真菌抑制作用较差。小剂量的镉、铅、油对固氮菌有刺激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对尿酶和硝化细菌的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其它酶类不明显。 从含重金属的平板培养基上反映出土壤对重金属的掩蔽作用。污染物对微生物的生化活性的临界毒害浓度分别为:镉 5—60ppm;铅 300—500ppm;油 500—5000ppm。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我国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电泳图谱及毒物对草鱼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同功酶谱的影响。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可以测出鲢、鳙血清中各有一条深色的LDH带、背、草鱼血清中含有五条深色的LDH同功酶带。草鱼不同器官组织匀浆中的LDH同功酶相对活性比例不同,与人类相似。 0.1ppm氯化汞、氯化镉、硝酸铅、硫酸铜,0.008ppm滴滴涕和0.84ppm对硫磷分别使草鱼致毒33天,发现氯化镉、硝酸铅使SLDH_5活性升高,氯化汞使SLDH_1升高,而硫酸铜使SLDH_4降低。在这个浓度下,滴滴涕、对硫磷致毒没有使鱼SLDH同功酶在比例上发生显著变化。 农药厂废水污染的Y湖中,肯、草、鲢、鳙SLDH总活性比污染较轻的T湖同种鱼高,特别是青、草鱼的SLDH_5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3种重金属对青萍毒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水体中主要的3种重金属(铜、镉、铅)对青萍抗氧化酶系统的几种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青萍对镉污染反应最为敏感,对铜的反应相对缓和一些;青萍在铅的胁迫下表现出无序的状态.因此,青萍不适合应用于重金属镉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中.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活性对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石油原油及重金属等原材料的广泛开采与使用,使石油原油、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日趋加重,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利用人工模拟污染土壤,研究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1新鲜土壤(S)作为对照;21000 mg·kg~(-1)石油原油污染土壤(SP);3500 mg·kg~(-1)铅和50 mg·kg~(-1)镉污染土壤(SH);41000mg·kg~(-1)石油原油污染、500 mg·kg~(-1)铅和50 mg·kg~(-1)镉复合污染土壤(SPH).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H、SP、SPH处理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最高分别增加约100.99%、36.61%、25.80%,铅镉污染(SH)对土壤基础呼吸影响最显著,反映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基础呼吸的激活作用最强;石油原油污染(SP)与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SPH)刺激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SP处理最高增加了90.25%,而铅镉污染(SH)则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减少.不同土壤酶对污染处理的响应不同,其中,石油原油污染(SP)对FDA水解酶及脱氢酶活性表现为激活作用;石油原油或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SP、SPH)对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而铅镉污染(SH)对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该研究表明,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与石油原油或铅镉污染的影响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观察镉、铅处理5天后的玉米幼苗根、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锅5ppm,铅100ppm处理时,玉米根叶细胞核无明显伤害。但当镉,铅浓度增大时,细胞核变形,核膜皱折。当镉50ppm、铅1000ppm时,出现核空泡,核膜破裂。线粒体是对重金属较敏感的细胞器。较低浓度处理时,线粒体内腔嵴突减少或消失。当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线粒体肿胀成巨大型线粒体,内腔空泡,有的线粒体溃解。镉、铅破坏了叶绿体膜系统,较低浓度处理时,使叶绿体基粒垛迭减少,当镉,铅浓度升高时,可见类囊体肿胀或缺失,基粒垛迭无规律,无基质片层,脂类小球增大增多。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可观察到叶绿体膜系统溃解,叶绿体皱缩成球形。因此,高浓度镐、铅对玉米幼苗超微结构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将造成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镉对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外套膜和鳃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按照96 h的LC50为134.9 mg·L-1,分别于镉(Cd2+)浓度为4.22、8.43、16.82、33.7和67.45 mg·L-1,染毒24、48、72和96 h后测定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和鳃中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在不同浓度镉(Cd2+)溶液中经急性毒性处理24、48、72和96 h后,外套膜抗氧化酶活性呈现“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鳃抗氧化酶活性呈现“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镉处理后的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和鳃SOD、GPX和CAT活性,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且鳃诱导SOD、GPX和CAT活性较外套膜早.经镉处理以后,外套膜和鳃中MDA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高浓度镉处理组较对照组脂质过氧化损伤出现显著差异(**p<0.01),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生物膜对重金属镉的吸附与去除作用,以及重金属镉对生物膜去除 COD 和呼吸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对重金属镉有较强的去除作用,12小时内,30ppm 以下的镉即可去除85%以上.镉浓度不同,对生物膜去除 COD 影响不同,影响程度与镉浓度呈正相关.镉对生物膜呼吸活性的影响也随镉浓度的不同而各异,低浓度镉有激活作用,高浓度镉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喷施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苄氨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植株镉含量和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镉胁迫相比,喷施6-BA和KT提高了玉米幼苗的生物量、根和地上部镉含量、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促进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升高,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和KT可缓解镉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分裂素物质能维持叶绿素稳定、刺激细胞内H2O2清除酶类活性及促进脯氨酸积累有关.当6-BA浓度在0~20mg·L-1之间时,其对玉米幼苗镉胁迫的缓解效应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而KT的最适喷施浓度为70mg·L-1.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镉暴露对雄性黑斑蛙生殖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实验条件下,将健康性成熟雄性黑斑蛙暴露于2.5、5.0、7.5和10.0mg·L-1浓度的镉溶液中14d,观察和分析黑斑蛙的精子数量、精子畸形率,测定精巢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和活力,以探讨镉对黑斑蛙的雄性生殖毒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镉可引起黑斑蛙精子数量减少和精子畸形率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②镉可引起精巢ACP、LDH酶活性的降低,且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③镉可引起精巢组织MDA、GSH含量的升高,引起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的降低.由此推论,亚急性镉暴露对黑斑蛙精巢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机制与镉致黑斑蛙精巢组织标志酶活力的降低和精巢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TCE污染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浓度TCE对小麦叶绿素的合成存在着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SOD与CAT活性随着TCE浓度的增加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CE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恢复到对照水平,其浓度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TCE浓度大于4.00mg/kg时对土壤呼吸率的抑制作用显著,各浓度与土壤呼吸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明显,且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抑制—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黄杆菌P3-2降解对硫磷的质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P3-2具有水解对硫磷农药的能力.该菌在L.B培养基或以乙酸、乙醇或甘油为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上能产生对硫磷水解酶.用碱裂解法从P3-2菌株中分离出一种质粒(PAR).P3-2菌株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消除质粒的原菌株丧失了产生对硫磷水解酶的性能.用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的质粒DNA经EcoRI和BamHI消化,分别产生16和2个DNA片段、以EcoRI消化λDNA产生的6个片段的分子量作标准,测得PAR质粒的分子量约为37.16×10~6 dalton.在电镜下观察呈环状的DNA分子.  相似文献   

12.
镉与天然固体表面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天然固体、伊利土和湘江悬浮沉积物从水中吸附极低浓度(ppb级)的镉时吸附量随pH的变化;同时研究不同pH值时的吸附等温线。根据简单的表面络合模式,利用线性关系及其分配系数,求取不同pH值时的天然固体与镉形成的表面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随pH值的上升,分为两个区域而呈线性增长。据此求得表面络合反应的条件络合常数。镉与伊利土和湘江悬浮沉积物的表面络合物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3.0—1.8×10~2和0.8—2.5×10~2(pH5.0—8.5).低pH区伊利土和湘江悬浮沉积物吸附镉的条件络合常数分别为3.3×10~(-2)和2.8×10~(-2),高pH区二者的络合常数分别为5.6×10~(-5)和8.5×10~(-8)。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污泥脱氢酶的活性作为毒性指标,研究了半导体材料GaAs、Ga3+、Ge4+对活性污泥活性的抑制影响,并用Hg2+作为参比材料;同时对抑制动力学也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GaAs、Ga3+、Ge4+及Hg2+的10%抑制浓度分别为45.00,371.63,0.13ppm/gMLSS,GaAs、Ga3+、Ge4+和Hg2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配制的污染海水(含Cr~(3+)、Cd~(2+)和Hg~(2+))各150ppm或自然海区污染的海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海洋酵母菌(1.5×10~7个/500ml海水),经过一定时间处理后,表明酵母菌有解毒和净化污染海水的作用。用紫露草微核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对比监测表明,污染海水紫露草微核率降低,离子含量减少。该实验为用微生物方法净化海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耐铬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耐铬菌数量分布。讨论了耐铬菌的若干生态意义。发现沉积物表层的耐铬菌数量大,但水中的耐铬菌出现频率高于沉淀物的。找到了CT/AA与样品含铬量间的正相关。指出CT/AA可作为环境铬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数。试验了耐铬菌耐Cr~(3+)、Cr~(6+)、Hg~(2+)和降解原油的能力。认为耐铬菌对环境污染有适应、忍耐、抵抗乃至降解的能力。耐铬菌在环境污染物(首先是铬污染)的迁移、转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水生微生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耐铬菌的耐铬能力为它能参于铬污染的消除活动赋于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丁基黄药对选矿区土壤吸附铅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矿废水排放和尾矿库溢流等会将大量残留的选矿药剂带入选矿区周边土壤和水环境.采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不同pH、初始丁基黄药(PBX)、Pb2+和Cd2+浓度下,PBX对某铅锌选矿区土壤吸附Pb2+和Cd2+的影响;并通过BCR连续提取,研究了不同浓度PBX处理后土壤中铅镉形态变化.结果表明,PBX明显抑制了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PBX浓度为40mg·L-1时,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由未经PBX处理时的3540 mg·kg-1和387mg·kg-1降至3085 mg·kg-1和100mg·kg-1.无论是否添加PBX,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Pb2+和Cd2+在土壤上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PBX与Pb2+、Cd2+形成疏水性难溶络合物以及在土壤表面存在竞争吸附是降低土壤Pb2+和Cd2+吸附量的主要原因,表明PBX能增加Pb2+和Cd2+在土壤中的迁移性.PBX对土壤Pb2+和Cd2+吸附的抑制作用随初始Pb2+和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弱,随初始PBX浓度及溶液pH值的增大而加强,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其等温吸附特征.低含量PBX (100mg·kg-1)下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镉含量有所增加,可导致土壤中镉的活化;但PBX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铅含量,且随PBX含量升高,铅活性降低效果越显著,这与Pb (C4H9OCS22的络合能力比Cd (C4H9OCS22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强选矿废水中残留药剂对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藻类-卤虫-对虾系统深度处理含盐含汞化工废水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对BOD5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5%和80.0%,对PO4^2-和Hg^2+去除率都在98%以上。在卤虫密度52.1个/L和36.0个/L,藻类密度25725.8万个/L和20924.9万个/L,水中汞能被不同营养等级的生物累积,在水中汞浓度1.0×10^2-7.8×10^3和2.10×10^2-1.04×10^4;卤虫  相似文献   

18.
鸟粪石天然沸石复合材料对水中铅离子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一种含鸟粪石的氮磷回收产物(NZ-MAP)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铅的去除.通过XRD、FTIR、SEM/EDS分析手段对NZ-MAP进行表征,并探究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对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Z-MAP材料主要成分为负载有鸟粪石的天然沸石;当投加量为0. 4 g·L~(-1)时,最大吸附量为749. 74 mg·g~(-1),同时NZ-MAP对溶液中Pb~(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大呈先增加后趋于平衡的趋势,其去除机理主要为Pb_(10)(PO_4)_6(OH)_2沉淀作用,且当pH为5. 0时效果最佳.该材料对于水中铅离子的去除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深入探讨共存重金属离子对NZ-MAP去除水中铅离子的影响,发现共存Ni~(2+)和Cu~(2+)对NZ-MAP吸附Pb~(2+)的影响较小,共存Zn~(2+)和Al~(3+)明显抑制了NZ-MAP对Pb~(2+)的吸附.研究显示,NZ-MAP材料可高效去除水中铅离子,可为水体中铅离子的去除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