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林经营过程密度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以华蓥市7种林分密度侧柏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持水量并计算林地贮水能力,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研究了其对林分密度的响应,探讨林分最适留存密度,以期为当地侧柏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侧柏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随林分密度增加先变大再减小,有效拦蓄量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差异显著,中等密度(3 975株/hm~2)侧柏林拦蓄能力最优;林分密度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平均质量直径、平均几何直径都有显著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林分密度响应差异显著,含量最高的为4 250株/hm~2;林分密度对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但较浅层土壤在675~5 300株/hm~2密度下土壤持水能力随林分密度变大而增强;综合来看,林下枯落物层是该地区侧柏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林地有效拦蓄量按林分密度排序为3 975株/hm~21 475株/hm~24 250株/hm~25 775株/hm~25 300株/hm~22 675株/hm~2675株/hm~2,中等林分密度的涵养水源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定量分析不同密度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28块7种不同密度梯度的云杉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贮水性能等。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土壤持水量、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持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而土壤容重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密度为1 550 株/hm2时林分土壤容重最小(1.09 g/cm3),总孔隙度较大(58.99%),有机质含量最高(9.12%),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多(44.41 t/hm2),最大持水量较高(166.67 t/hm2),是密度为3 000 株/hm2林分的4.49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3 898.93 t/hm2)。2)根据林地总贮水量评价的涵养水源功能依次为林分密度1 550 株/hm2(4 068.36 t/hm2)>密度1 750 株/hm2(3 945.32 t/hm2)>密度1 350株/hm2(3 698.39 t/hm2)>密度1 060 株/hm2(3 484.10 t/hm2)>密度2 300 株/hm2(3 157.60 t/hm2)>密度850 株/hm2(2 915.03 t/hm2)>密度3 000 株/hm2(2 820.81 t/hm2)。3)在该研究的林分密度范围内,密度为1 550 株/hm2时林分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的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承德市丰宁县小坝子乡5种密度(600,925,1 200,1 375,1 525株/hm~2)的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地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土壤容重随密度的变化大小排序为925株/hm~2600株/hm~21 200株/hm~21 525株/hm~21 375株/hm~2;同一密度,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土壤容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杨树林的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4.51%~50.52%,排序为1 375株/hm~21 525株/hm~21 200株/hm~2600株/hm~2925株/hm~2;不同密度杨树林的最大持水量的范围在457.53~667.33 t/hm~2之间,排序为1 375株/hm~21 525株/hm~21 200株/hm~2600株/hm~2925株/hm~2。(2)枯落物的厚度、蓄积量、持水量、拦蓄量均随密度的增大呈增大的变化趋势,排序为1 525株/hm~21 375株/hm~21 200株/hm~2925株/hm~2600株/hm~2;但是最大持水率的排序为1 375株/hm~21 200株/hm~21 525株/hm~2925株/hm~2600株/hm~2。(3)综合土壤和枯落物来看,林地持水量的排序为1 375株/hm~21 525株/hm~21 200株/hm~2600株/hm~2925株/hm~2,即林分密度为1 375株/hm~2的杨树人工林的林地涵养水源效果好,可为今后在承德市丰宁县地区营建合理的杨树人工林造林密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青藏高原土壤普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定量研究了青藏高原28个典型土壤类型、14个主要生态系统类型0~20cm、20~50em及50~100cm深度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28个典型土壤类型3个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6.16±1.08)kg·m-2、(5.06 ±0.85)kg·m-2、(5.30±0.82)kg·m-2;在0~100cm土层内,暗棕壤、沼泽土的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而高山漠土、灰棕漠土、亚高山漠土的有机碳密度不仅远远低于区域平均水平,而且显著低于其它土壤类型.14个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均值为(7.47±1.38)kg·m-2、(6.07±1.24)kg·m-2、(6.46±1.16)kg·m-2;其中,以沼泽草甸、针叶林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而温性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及亚高山草原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低于其它生态系统.这不仅体现了青藏高原土壤-植被显著的地带性分布,而且为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循环模型,及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考虑被感染的钉螺不再繁殖这一事实,建立了一个血吸虫病模型。钉螺的出生率是依赖于密度的。文章计算出基本再生数,并分析了边界平衡点的稳定性。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也进行了研究,其稳定性通过仿真模拟进行了证明。结果表明,地方病平衡点的数量和稳定性能通过改变与钉螺的分布面积有关的钉螺承载力来改变。  相似文献   

7.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林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研究香蒲净化污染水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处理效果成正比,密度为27株/㎡时,净化效果最好,氨氮、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94.81%、77.42%、82.84%。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固定化颗粒密度的几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增大污泥的比例、氯化钙浓度及减少颗粒粒径都能提高固定化颗粒的密度,提出了几种改善固定化颗粒密度的方法,改用氯化钡作为固定溶液或加入砂子、活性炭等物质能够有效地增加固定化颗粒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择选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结合水为PCM溶剂模型,对抗生素药物头孢克肟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中存在的多元环并非活性部位,C~7=N~8和N~8—O~9键部位是分子活性中心,带明显的正电性,易接受亲核试剂进攻;分子频率振动以2823.24 cm~(-1)处的四元环摆动与C=O键伸缩振动叠加为主,其结果与实验光谱一致;热力学计算表明298.15 K时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变为-2.24 kcal·mol~(-1),低温有利于它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自备发电站噪声污染综合控制进行了论述,拟出了有效控制措施。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自备发电站噪声污染扰民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2.
肖怀德 《环境工程》2010,28(2):78-79
根据重庆市某县锰矿资源、环境实际情况,在分析12500kVA铁合金矿热电炉生产硅锰合金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状况和特性的基础上,着重就大气污染防治的工艺技术路线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有效减轻环境空气污染影响的大气污染控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燃煤砷污染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污染及其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概括了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分析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燃烧过程的转化形态、固砷剂对煤中砷的作用和砷在飞灰中的富集状况,讨论燃前洗煤、燃煤固砷、烟气除尘技术减少煤中砷污染排放的研究现状及可行性;根据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讨论了动力配煤技术在高砷煤砷污染防治中的积极意义。指出加强对煤中砷的释放、控制理论及实用技术的研究,减少砷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孙鲁强  党小庆  吉硕  刘旭东  翁彦  李旭  李世杰  王赫 《环境工程》2023,41(2):188-196+218
针对垃圾热解烟气中二噁英排放不达标的现象,在分析垃圾热解机理及二噁英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供氧、分层控制二噁英的方法;并采用数值分析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炉内气流组织及垃圾热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热解炉内部气流整体分布较为均匀,能够保证垃圾稳定热解。热解炉沿轴向方向上存在温度分层,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但燃烧层与热解层之间的过渡层存在二噁英合成气氛;热解炉温度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整体吻合较好;空气过剩系数为0.3时热解炉运行情况更有利于减少二噁英的产生。现场试验发现,热解炉出口烟气中除颗粒物浓度超标外,其余常规污染物及二噁英排放浓度均满足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而市面上常见炉型二噁英出口浓度为0.44 ng-TEQ/m3,超过GB 18485—2014限值0.1 ng-TEQ/m3;2种炉型试验结果对比证明,在热解炉布气均匀的基础上,通过定量供氧、分层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烟气中二噁英的生成。该成果可为生活垃圾低温热解过程二噁英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利用大气扩散模型和数学规划模型建立反映城市布局、耗能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间制约关系的大气环境、能源、经济规划模型,并以天津市区为例讨论了大气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苏强  李伟 《环境工程》1997,15(3):37-39
分析阐明了由冷却风扇引起的电机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其频谱特征,并利用叶片表面钻孔和叶片边缘开齿两项措施对电机气动噪声进行治理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絮凝-微滤法进行了给水处理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源水中的TOC、氨氮、油类的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电流密度有利于上述污染物的去除,TOC和氨氮的去除率随pH升高而增加,pH变化对油类的去除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尺度料斗在抓料斗、重载汽车等卸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分别对单侧抽风式扬尘控制技术、多侧抽风式扬尘控制技术、单侧吹吸式扬尘控制技术和多侧吹吸式扬尘控制技术等扬尘控制技术的扬尘控制效果进行了探讨。另外,针对两边同时具有卸料点的大尺度料斗,在重载汽车卸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提出了移动式扬尘控制技术对其扬尘进行控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移动式扬尘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入流和入渗(inflow and infiltration)会导致管道中水量超过设计水量,是导致污水管道溢流的主要原因。由于管道埋藏于地下,入流和入渗时间和位置随机性强,难于及时发现入流和入渗的位置和原因。目前国外的排水研究和管理人员利用在线监测技术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分析水量变化规律,并利用烟道测试等检测手段寻找入流入渗源。对排水管道入流入渗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技术及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手段进行了综述,并以国内某城市实际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入流入渗的分析,可为国内排水管网监控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公路交通噪声的污染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满宏 《环境工程》1997,15(5):38-40
从多角度提出了治理公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控制对策,指出只有综合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