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铜陵地区五通组厚层石英砂岩以上,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之下,以泥页岩为主的碎屑岩,长期以来被视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由于该组和其上的黄龙组是铜陵地区铜、铁和硫铁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故早为众所瞩目。1982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为解决该组的层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揭露,在钟鸣东南金榔乡山墈汪笠帽顶工作时,在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中发现了几块植物化石,经李汉民鉴定,此种植物为古羊齿(Archaeopteris),是晚泥盆世最具特征的植物化石之一。为了解决该套地层时代问题,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联合对区内该段地层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巢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拗陷东段,区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也十分丰富。自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5月,南京地矿所沉积组与安徽区测队二分队,结合科研和区测工作,开展了巢湖下石炭统沉积环境的研究,共实测了下石炭统剖面九条,对其中四条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3.
<正> 一、地质背景金窝子金矿床位于北山地槽褶皱带的马莲井复向斜中。区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蓟县系玉石山组,寒武系西大山组,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上泥盆统金窝子组,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下二叠统红柳河组,第三系和第四系。上泥盆统金窝子组是岩体和矿体的围岩。该组下部为褐色、灰色、灰绿色薄层钙质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上部为砾岩、沉积凝灰角砾岩、沉积凝灰砂岩、砂岩、沉积凝灰岩、红色页岩和薄层灰岩。总厚度约为2500m。矿区中的岩浆岩主要为海西期早期的石英  相似文献   

4.
<正> 本矿床为产在石炭、二迭系碳酸盐沉积建造中的一个铀矿床,属于碳-硅-泥岩类型。铀矿化严格受层位和构造破碎带的联合控制,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梓门桥段下亚段(C_1dZ~α)和上二迭统龙潭组中段(P_2L~2)地层中。含矿层的沉积(音页)律表现为粉砂岩—页岩—含泥炭质灰岩(及白云岩)—页岩—粉砂岩,为氧化-还原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同时,铀的富集与破碎带的宽度和破碎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的庐山,是一座地垒式块断山,由中下元古界和震旦系的片麻岩、片岩、斑岩、砂页岩和石英砂岩构成。素以险峰、断崖、瀑布、温泉、云海和第四纪冰川遗迹而著称。寒武纪至中下三叠统的石灰岩和砂页岩,分布庐山东西两翼。灰岩中形成大中型岩溶洞府,最著者有龙宫洞、狮子洞、海泉洞和石钟山。  相似文献   

6.
安徽巢县南部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与下石炭统和州组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图1)。夏广胜等(1980)称之为和州组上段,时代划入早石炭世晚期,并将其与宁镇地区的老虎洞白云岩对比。笔者等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段地层系统测制了剖面,采获丰富的珊瑚、(竹蜓)类化石,现将资料及我们的看法列后,供讨论参考,文中(竹蜓)类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鉴定,珊瑚由我队齐敦伦鉴定,在此致谢。  相似文献   

7.
一、绪言 1984年3月,笔者在南京汤山侯家塘附近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底部(或上奥陶统五峰组顶部)一层厚约20公分左右灰色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 Dalmanitina yichangensis Lin,Leonaspis sinensis Chang,Platycoryphe sp.等三叶虫化石群及腕足Paromalomena polonica(Temple),Aegiromena ultima Marek et Havlicek等赫南特贝(Hirnantia)动物群。在该泥岩之下的黑色砂质页岩中,初次找到晚奥陶世末期的笔  相似文献   

8.
江西地区下二叠统颇为发育。自从40年代高平、徐克勤(1940)将其划分为栖霞灰岩(即“笔架山灰岩”)、小江边灰岩、茅口灰岩及呜山层等地层单位之后,就已为本区与邻区下二叠统的划分对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后人所沿用。首届全国地层会议在总结《中国的二迭系》(1962)时,将我国南方下二叠统以碳酸盐岩相为主的沉积,统统划分为栖霞组和茅口组。当栖霞组底部有含煤岩系时,则称该煤系为梁山组。会后,此一划分方案即广为应用。原已划分出来的小江边灰岩和五十三梯系(黄汲清等,1948)等不仅随之销声匿迹,而且对其层位应归栖霞组还是属于茅口组的问题,又发生了新的争论(表1)。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底部陈家边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发育是否完整,长期存在疑问。以往都把下石炭统金陵组视为石炭系最底部一个地层单位,根据珊瑚和腕足类,与贵州汤粑沟组、湖南刘家塘组对比,认为缺失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1983年笔者在江苏江宁陈家边、安徽巢湖、宣城、浙北长兴等地测制剖面,系统采集样品,经阎永奎孢子分析鉴定,在江宁陈家边和长兴牛头山等地首次于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段顶部发现丰富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孢子化石组合和疑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孟州市石庄位于济源盆地东南缘,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太行山小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中生代经历了长期陆相湖盆沉积阶段,岩石中有机物含量高.所以该区中生界地层一直作为煤系地层并进行了煤矿资源的勘查工作.本文通过对中生界上三叠统谭庄组的灰黑色岩系取样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上三叠统谭庄组为一套含生油岩地层,是济源盆地东侧生油区.在具备一定的运移、储集及盖层等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资源.为今后在河南西北济源盆地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锦屏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地层时代争议较大,玄武岩、花岗岩的性质、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尚未深入研究。为了切实评价区域稳定性,基础地质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孢粉分析,改盐塘组时代由中三叠世为早二叠世,皮罗渡桥西黑色砂页岩层为晚三叠世;稀土元素、过渡元素、微量元素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在金一箐断裂东西两侧分布的玄武岩为上地幔来源、不同于陆海环境的大陆裂谷喷发产物,花岗岩的分异和重熔程度不同,代表造山期挤压向造山期后拉张环境转化。上述结论为该区构造发展演化和区域稳定性评价、矿产资源寻找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石炭统黄龙组(原称黄龙灰岩),系1930年由李四光、朱森创名于南京龙潭黄龙山。其岩性:上部为灰白微显红色之纯灰岩,底部为白云岩。总厚近百米。黄龙组在华南分布普遍,层位稳定,岩性变化不大。唯珊瑚化石采集和报道较少。近年来,笔者对所存标本(包括自采和地质队采集的)进行了初步整理和研究,对苏、皖南部地区中石炭统一些珊瑚化石标本进行鉴定和描述。现将其结果报道于后,供大家对比和研究中石  相似文献   

13.
赣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高安鸡公岭一带出露最好,厚度较大,含有丰富的(竹蜓)类。船山组为一套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总厚342米,与下伏黄龙组及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整合接触。1979年江西省地质局902地质队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过程中,在鸡公岭详细测制了剖面,系统采集了化石。经笔者研究的船山组中(竹蜓)类计12个属及亚属。  相似文献   

14.
<正> 厚婆坳矿区采用壤中气汞量测量(以下简称汞气测量)寻找盲矿,取得较好找矿效果。现将有关情况简报于后。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正西10km处,该地多丘陵和低山,地形高差不大。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迭统小坪组砂页岩。地层呈NE-SW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史 1970年江苏区测队一分队在进行1/5万丁蜀幅区调过程中,于宜兴县丁蜀镇青龙山南坡黄龙组下部白云岩中发现(竹蜓)类及珊瑚化石。经鉴定后认为这些化石系巴什基尔晚期产物,逐将该地黄龙组分为两段:灰岩段(上);白云岩段(下)。并认为灰岩段相当于宁镇一带黄龙组的全部,白云岩段在宁镇一带缺失,而宁镇一带的老虎洞组亦在本区缺失(江苏区调队,1973:1/5万社渚幅、张渚幅、丁蜀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间报告)。  相似文献   

16.
本区石炭系的研究以下扬子区为主,而该区又是以宁镇山脉为标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目前一般将石炭系分为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和船山组六个组。前四个组相当于下统一丰宁统,后二个组相当于上统一壶天统。两统之间呈假整合。过去,下统是以珊瑚为标准 上统则以(?)带为分层依据。实际上腕足类有些属种也具有重要的分层价值。本文除老虎洞组、船山组资料不够未建腕足类组合外,金陵组至黄龙组暂建五个腕足类组合。即Neospirifer lungtanensis组合,Eochoristites-Martininella chinglungensis组合,Pugilis hunanensis-Vitiliprod-uctus groberi组合、Gigantoproductus edelburgensis-Kansuella组合及Choristites组合。  相似文献   

17.
1概况呷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松落一甘孜印支把皱系玉树一义效优地槽把皱带中段。矿区出露一套由上三叠统图姆沟组地层组成的近于直立的单判层,8个银多金属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图姆沟组第二段流纹岩与结晶灰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岩石中。矿床规模巨大(银、铅、锌分别为大型矿床的5.44倍、4倍和6倍),有益组分多,多或次多阶段复合叠加成矿作用非常明显,矿床呈点型分布。对呷村矿区除进行了系统的地质研究和施工钻孔坑道外,还采集了521件地球化学分析样品(每件45个元素)。本文主要讨论呷村超大型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2沉积岩…  相似文献   

18.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244-251
通过精细的生物地层学工作,从时代和生物群组合入手,重新厘定了志留-泥盆系各时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时序,在卡拉麦里碰撞带南缘建立较为合理的地层序列。研究认为,该区中-上志留统白山包组第一段可建立扭图瓦贝(Tuvaestrophiasp.)-薄扭贝(Leptostrophiasp.)-原始戟贝(Protochonetes sp.)生物群组合,第二段可建立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近平无洞贝(相似种)(Atrypacf.depressa Zhang)-盖嘴贝(Stegerhynchus sp.)生物群组合,第三段可建立大型图瓦贝(Tuvaella gigantea Tschernyschew)-拉氏图瓦贝(Tuvaella rackovskii Tschernyschew)-扁平薄皱贝(Leptaenacf.depressa)-新疆高面石燕(Tannuspirifer xinjiangensis Zhang)生物群组合。上志留统老沟组可建立小鸽小无洞贝(Atrypellacf.columbella Barrande)-单褶准无窗贝(Athyrisinacf.uniplicata Grabau)-安嘎西盖嘴贝(Stegerhynchus angaciensis Tschernyschew)生物群组合。顶志留统-下泥盆统红柳沟组可建立肥厚灌木孔珊瑚(Steatothamnopora sp.)-沟孔珊瑚(Striatopora sp.)-拟灌木孔珊瑚(Parathamnoporasp.)动物群组合,下-中泥盆统卡拉麦里组可建立中华薄腔贝(相似种)(Leptocoeliacf.sinicaSu)-肠状珊瑚(未定种)(Enterolasmasp.)-双锥珊瑚(未定种)(Diplochonesp.)动物群组合,上泥盆统克安库都克组出现先鳞木(未定种)(Prelepidondronsp.)。志留-泥盆系生物地层单位时序的建立,对研究卡拉麦里碰撞带及志留-泥盆系地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皖南部中、下石炭统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地层,过去通称为“老虎洞白云岩”。 自夏邦栋(1959)创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对它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杨敬之等(1962)把它与广西大埔白云岩相比,将它归入中石炭世早期;陈敏娟等(1964 1972,1980)、肖立功(1982)根据南京龙潭、汤山、孔山等地所获得的珊瑚化石资料,将它归入早石炭世晚期。江苏区调队(1972)、安徽区调队(1979)依据南京  相似文献   

20.
团山位于怀宁县城东北平山公社西北,出露地层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岩性由灰黑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硅质板岩、硅质粘板岩、粘板岩、灰黑色或灰绿色千枚状板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等组成。1970年原安徽省冶金地质局311地质队进行1:20万(太湖幅)区域地质测量,1974年安徽省地质局326地质队编制1:5万及1:10万安徽怀宁—枞阳地区矿产地质图时,均将上述浅变质岩系划归中、下奥陶统及下志留统高家边组。1979年以来,许多地质人员在此进行过观察研究,对前人的认识曾提出异议,但皆无化石依据,均未能定论。概括前人意见,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属下古生界奥陶系与志留系。一种认为属上古生界二迭系。另一种认为灰岩、硅质板岩及硅质粘板岩等应属中、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