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测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旅游研究方法中的难点.探讨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并以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244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90.52%;其次是餐饮,为6.51%,其生态占用率为0.54.旅游发展基本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压力基本在旅游承载力范围内,生态环境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但也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采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分别对开封市2004年的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判,其结果分别为0.641和0.6496,二者均表明开封市旅游处于一种较为安全状态下,这说明研究的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针对水环境这一评价对象的特点.建立起有效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采取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在此定量基础上,启动水环境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安全的警度、警源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角度分别进行判别。最后以上海市为例,对可能出现的水资源衰竭和水环境危机建立警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和安全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安全系统评价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对生态安全机制管理和生态安全管理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管理的思想,提出生态安全复合系统的概念,分析了生态安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立了生态安全系统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评价方法,以我国的生态安全系统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在生态安全系统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微区分分析方法进行生态安全预警分析的问题,为科学评价和有效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找出了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和产生的原因;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P—S—R指标体系模型,构建了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统的层次模型,确立了各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包括包气带岩性、包气带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化学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降雨量、蒸发量、植被覆盖度、水环境质量共11项,其中地下水位是影响生态安全的最主要指标,权重为17%;并以花石山1号隧道为例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显示在涌水条件下1号隧道隧址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040 705,属于很不安全状态,用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体系基本正确,为隧道涌水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可供操作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维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较为滞后的状况,在界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属性和特点,提出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并运用德尔菲法,最终筛选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鉴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本文给出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评价的技术路线,依据确定的警度区间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并综合运用大气污染预警分级和交通信号警示灯原理,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直观反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警戒情况。研究结果认为: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状况进行有效定量评估,进而为建立科学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预警机制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反映着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态。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以经典EES模型为框架构建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经典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海淀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7.
引入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在风险矩阵的框架下与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相结合,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二维预警模型,并应用于临湘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表明:土地生态安全指数逐年上升,土地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生态可持续性指数逐年下降,土地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的可持续性逐渐减弱,如不采取相应措施,未来将难以避免跌入不可持续状态;2005~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呈“中警-轻警-中警-轻警”的波折变化,最终稳定为轻警,预测2020~2025年将延续轻警,跌入重警的可能性较小,但仍存在跌回中警的风险.临湘市应通过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大环保投入、有序扩张第二产业和建设用地、节制消费和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力等措施,综合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研究认为二维预警模型可有效避免传统模型预警失真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结果的全面性、前瞻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评价方法--肯特法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客观地评价油气长输管线的安全性,采用肯特(KENT)危险指数评价法来确定管线不同分段的危险程度,定量计算其险指数,实例.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级模糊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运营期具体情况,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布吉甘坑垃圾填埋场为例。按照安全评价工作一般程序。对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对甘坑垃圾场现状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其存在因填埋场缺乏控制而发生场内火灾爆炸、作业不规范导致堆体稳定性欠佳而发生堆体崩塌的可能性。以及因发生火灾爆炸而对临近建筑产生破坏的可能性。针对填埋场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影响因素的模糊性。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简易垃圾填埋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作业规范、导气控制系统、防渗系统、临近建筑距离、管理水平五项指标及指标对安全评价集的隶属度函数,对甘坑垃圾场安全性进行评价,得到其“很不安全”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首先确定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根据评价指标的指数值计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再根据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确定城市生态环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国家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建立了包括国土安全、水安全、大气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灾害五方面15个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国家尺度上对我国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根据各省区生态安全指数的计算结果,从高到低将生态安全状况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状况达到一级的省区包括西藏、海南、广西、福建、广东、云南和江西;生态安全为二级的省区包括黑龙江、湖南、上海、青海、浙江、安徽、贵州、河南、湖北、山东、新疆、吉林、重庆、甘肃和四川;生态安全为三级的省区包括内蒙古、江苏、北京、辽宁、河北、宁夏、天津、陕西和山西. 相似文献
13.
14.
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以Cd最为严重,Ecd变化在300~1086之间,各样点均达到极度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危害,危害程度依次为Cd>Cu>Pb>Zn>Ni。在研究的5种重金属中,镉元素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608.51,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程度。与污灌区相比,对照区3个样点的生态总风险程度相对较轻,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镉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大丰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大丰市为例,探讨了城市生态健康的内涵及评价方法。研究中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具有复杂特性的城市生态健康问题,对城市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文章采用基于PSR模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建立了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结合模糊数学方法,较好的解决了生态健康评价标准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运用PSR模型将各种要素联系起来并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提出生态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生态流产生关系并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生态社区内部的主体是人和环境,并应具备生态适宜、环境健康、生活便利、景观优美、文化和谐及管理高效的特征;生态社区的动态发展变化包括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通过系统功能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表征生态社区的空间变化,通过得分变化和弹性指标表征生态社区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按照层次分析(AHP)法建立了以内部结构、系统功能、动态过程3个角度划分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有关研究成果给出了具体指标的参考标准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几年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的产生适应于20世纪80年代环境治理目标和环境治理观念的转变。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受到的风险进行评价。目前的研究实例主要有重金属污染对水域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生物技术带来的生态风险评价,城镇化生态风险评价等,但是很少见到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农业在其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其农田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论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叙述,提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再通过系统分析,最终构建了适合农业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更加具有脆弱性。根据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2003年)为例,对其所辖9个城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于“较安全”的城市有: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珠海市;处于“临界安全”的城市有深圳市;处于“较不安全”的城市有: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生态安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9.
蚌埠城市水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中游蚌埠城市水环境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淮河蚌埠段水生态安全的年际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5-2003年间蚌埠城市水生态安全总体呈好转趋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污染源状况及水污染治理与控制能力等是影响水生态安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立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开展水生态环境规划及推进产业生态化等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