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研究活性炭所具有的孔隙结构出发,重点探讨防毒面具用活性炭的结构与防护性能的关系,明确了不同结构特性的活性炭对不同类型有毒气体防护机理与性能的差异,为科学选择防素面具用活性炭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还对体现活性炭孔隙结构的主要指标-孔容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活性炭的结构出发,研究防毒面具用活性炭的结构与防护性能的关系,为科学的选择防护面具用活性炭提供了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活性炭的结构出发,研究防毒面具用活性炭的结构与防护性能的关系,为科学的选择防护面具用活性炭提供了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个人防护装备中的防毒面具和防毒服,以及集体防护器材--滤毒通风装置等,都把活性炭或以活性炭为载体的浸渍活性炭作为一种主要的吸附、滤毒、装填材料。除化学防护、国防军事应用外,活性炭以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以下简称滤毒罐)的防毒性能、物理性能等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检测及评价;其他有关产品亦可参照。. 2 引用标准 GB 2890 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7702.10 煤质颗粒活性炭有效防护时间测定总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伶 《安全》2004,25(3):23-25
活性炭虽然广泛的应用在很多领域,但由于其用途不同,处理过程和生产方式不同,因而性质也大不相同,本文对用于装填在过滤式防毒面具上的滤毒罐(盒)中活性炭的性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实际使用中对活性炭的防护时间有影响的几个因素,想以此提醒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保证个体防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火箭煤油推进剂呼吸防护需要,研制了火箭煤油过滤式防毒面具。通过实验筛选和重点改性,研制了基于椰壳活性炭的滤毒罐,设计了双罐口鼻式防毒面罩。结果表明,研制的防毒面具对2000 mg/m3、30 L/min火箭煤油蒸气的有效防护时间不少于5 h。研制的防毒面具可用于火箭煤油生产、使用场所的作业人员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8.
防毒面具是预防毒物进入人体呼吸器官的有效防护用具。按防护原理分为过滤式(通过滤毒罐净化空气)、隔离式(自身带供气装置,如氧气、空气呼吸器)两种。选用适合的防毒面具,对减少尘毒危害十分重要。过滤式防毒面具由滤毒罐、橡胶面罩、导气管、帆布背包等组成。 一、滤毒罐 滤毒罐起过滤空气中尘、毒的作用。现国内生产的有铁皮的和塑料皮的两种。罐颈带有螺纹,用以连结导气管。罐底有一进气孔,用橡皮塞塞紧。罐内装填经过特种处理的活性炭等吸附剂和滤层,分为1、2、3、4、5、7六种型号,全国产品标志统一,各型号罐涂有不同颜色。 1.性能(见…  相似文献   

9.
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吸附去除苯胺和Cr(Ⅵ)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5种方法改性活性炭,研究不同改性活性炭对苯胺和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微波改性硝酸氧化后的活性炭(1经微波热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发生了变化,提高了苯胺吸附量.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企业中,防毒面具是操作人员呼吸保护的基本器具。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御空气中有害物质从劳动者的呼吸道进入体内。尤其在剧毒作业、设备检修、事故抢救、缺氧和脱险等紧急危险场合,防毒面具对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有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国内研制生产的防毒面具品种,大体可以满足各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呼吸防护的需要。 防毒面具的种类繁多,结构较复杂,要求严密,同时它又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危。因而,戴用者对各种防毒面具的性能应有所了解,做到选用合理,操作准备迅速,以充分发挥其防护作用。 防毒面具通称呼吸器,它的结构形式各异,对它的…  相似文献   

11.
煤岩中的孔隙结构特征对瓦斯运移和富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CO2致裂对煤岩孔隙的影响,利用低温氮吸附试验与压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致裂前后的煤岩孔隙变化进行定量表征,并使用扫描电镜、现场致裂后煤岩瓦斯抽采分别从定性和宏观上反映CO2致裂对煤岩孔径分布和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致裂会迫使煤岩中微孔、小孔孔隙结构改变,从墨水瓶形孔转变为开放型孔隙,各孔径段孔容有所增长扩张,致裂主要迫使孔径在10 000~100 000 nm的孔隙有较为明显的发育扩张。煤岩中存在渗流孔隙和扩散孔隙,致裂后渗流孔体积和百分比呈现先增长后逐步降低的现象,扩散孔体积变化趋势与渗流孔一致,但其百分比先降低后逐步回升。通过扫描电镜、现场测定及计算等辅助手段从宏观方面反映出CO2致裂对孔隙有明显作用,对消除煤与瓦斯突出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损失瓦斯量是准确获取煤层瓦斯含量的基础数据。通过实验室测定和不同损失量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 传统的t法和幂函数法获取损失瓦斯量时,Ⅱ类、Ⅲ类和Ⅳ类煤符合性较好,误差小于20%,I类煤和Ⅴ类煤的损失瓦斯 量误差为25%~31%;煤中孔隙结构的差异是误差产生的原因,I类煤中原生孔隙占多数,Ⅴ类煤的孔隙受构造影响最大, 其它类型煤的孔隙结构介于I类煤和Ⅴ类煤之间;对于I类煤和Ⅴ类煤,采用表征原生孔隙和构造孔隙双孔隙特征的模型 获得的损失瓦斯量误差低于10%。研究结论对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软硬煤瓦斯解吸规律,搭建了大质量瓦斯解吸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变质程度软硬煤的瓦斯解吸实验,对比分析了软硬煤的孔隙结构特征,查明了软硬煤的瓦斯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软煤相对于硬煤,具有更多的瓦斯解吸总量和更快的解吸速度,采用幂函数可以较好的描述软硬煤的解吸规律,煤的破坏类型和变质程度是影响瓦斯解吸量的主要因素;软硬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性主要受煤的孔隙结构影响,软煤总孔容是硬煤的1.18~2.14倍,且软煤中孔及大孔更为发育,这为瓦斯解吸提供了更优质的通道;软煤相对硬煤在同等条件下变质程度更高,煤吸附甲烷的能力更强,这有利于软煤瓦斯解吸量的增加及解吸速度的加快。研究成果为准确测试煤层瓦斯含量和钻屑解吸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煤矿瓦斯气体吸附存在的孔隙孔径大小及煤矿瓦斯突出压力定为0.74 MPa的微观原因,采用计算化学材料软件Material Studio对碳材料孔隙孔径进行模型构建,通过Sorption模块计算不同碳材料孔隙孔径对甲烷的吸附情况,得到了单层和双层不同孔隙孔径碳材料对甲烷的吸附数据,然后用内插法得到0.74 MPa条件下单层和双层孔隙孔径碳材料对甲烷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单层和双层碳材料孔隙孔径对甲烷吸附的最佳孔径分别是10和8;0.74 MPa条件下不同孔隙孔径碳材料对甲烷的吸附量均在75%以上,对于最佳孔径甚至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常用类型高、低温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本研究应用热平板仪、人工气候室和暖体假人等研究设备,对高低温作业典型工种常用的耐高温防护服和低温防护服的隔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高、低温防护服的服装面料、服装整体的隔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模拟环境下的着装生理学测试结果也存在不同,防护服的面料、结构和工艺等均影响到其整体隔热性能。防护服装的全面评价通常涉及安全性、工效学特性等多个方面,有必要从服装的舒适性、工效学特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大规模的现场人体穿着实验,从而为高低温防护服的选用和设计改进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构造煤与原生煤因孔隙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内部瓦斯存储和运移所存在的差异性。结合低温液氮实验,分析2种煤样的孔隙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发现破碎作用对原生煤和构造煤孔隙的破坏路径略有区别。对于原生煤,破碎作用先作用于较大孔隙,之后对微孔产生影响;而对于构造煤,破碎作用直接对较大孔隙和微孔隙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煤孔隙表面越粗糙、微孔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构造煤孔隙结构越复杂、微孔孔容越大,吸附能力越强。研究结果可为构造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岩浆侵蚀区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之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煤样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组分和煤的孔容特征的实验测定基础上 ,分析了岩浆岩侵蚀区煤层瓦斯组分特征 ;研讨了孔隙结构特征 ,岩浆岩侵蚀对煤层孔隙瓦斯赋存及涌出的影响规律。这些结果为煤矿井田不同区域开采时 ,选用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注水的防突机理,在对国内外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综述煤层注水影响煤体力学性质、采场应力分布及煤体瓦斯解吸特性3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我国在煤层注水防突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应急需解决注水对煤体瓦斯的抑制解吸效应问题。笔者认为:确定抑制解吸效应考察、煤体孔隙特性变化及注水煤样吸附解吸甲烷特性等课题的研究是深入探讨的方向,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煤层注水的防突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致裂对贵州高瓦斯低渗透煤层的孔隙致裂增透作用,提出了应用低温氮吸附与FHH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致裂前后煤样的微观孔隙特征变化,并将分形维数与孔隙特征参数结合。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致裂对煤的孔隙具有明显的作用效果,致裂后煤岩体中微孔含量、比表面积减少,而孔容、平均孔直径增加;致裂作用会使煤的分形维数减小,孔隙表面受致裂效果会趋于光滑;受二氧化碳致裂作用,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平均孔直径、孔容和吸附量等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比表面积、微孔含量等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的废弃活性炭配比对烧结矿的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转鼓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废弃活性炭的配入比应不大于0.5%,同时检测烧结矿尾气,配入0.5%的废弃活性炭并未造成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实现了废弃活性炭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