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5种典型植物滞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实验法定量比较北京市5种典型植物(大叶黄杨、月季、榆叶梅、紫薇、五叶地锦)叶片滞留颗粒物以及吸附水溶性离子的能力差异,并从叶表面特征分析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滞留TSP的能力大小顺序为:五叶地锦紫薇榆叶梅月季大叶黄杨.滞留PM5—10的能力大小顺序为:月季榆叶梅紫薇大叶黄杨五叶地锦.滞留PM5的能力大小顺序为:大叶黄杨月季紫薇榆叶梅五叶地锦.利用离子色谱法等测定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其主要组分为:有机碳(34.24%)、无机碳(33.45%)、硅(15.43%)、硫酸盐(14.18%)、氯化物(11.75%)、硝酸盐(1.45%),表现出道路环境特征和二次污染特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叶表微观结构,发现叶表面有沟槽的五叶地锦和紫薇的滞尘能力较强,叶表气孔密度大的大叶黄杨阻滞细颗粒物能力较强,这从一定程度解释了不同植物阻滞颗粒物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研究期间内,5种植物叶片上的颗粒物滞留量呈增加趋势.降雨对叶面TSP冲刷作用明显,对PM5—10和PM5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植物群落是森林美学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彩叶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重要的森林景观美学资源,分析彩叶林群落的分类、排序和物种多样性,可以为了解彩叶林群落景观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基于34个彩叶林群落调查数据,选用双向指示种法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W...  相似文献   

3.
彩叶林是川西亚高山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西地区重要的美学资源,提供了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彩叶林景观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有助于为亚高山彩叶林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规划利用提供依据。以四川省理县317国道沿线彩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外业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绘制景观类型分布图,通过景观类型分布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叠加分析地形因子对彩叶林景观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分析植被演替对亚高山彩叶林景观格局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彩叶林面积占森林景观面积的49.60%,彩叶林类型共18种。(2)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是影响整体彩叶林分布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坡向。(3)研究区彩叶林多数处于混交林阶段,其次为阔叶林和灌丛林阶段,随着恢复演替正向进行,彩叶林将面临退化消失的风险。因此,在彩叶林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混交林类型彩叶林的动态监测,同时可考虑适当人工干预将彩叶林维持在最有利于观赏游憩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4.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土壤碳和养分的重要来源.彩叶林为川西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为探索川西地区常见彩叶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养分释放,采用尼龙分解袋法研究常见彩叶物种葛罗枫(Acer grosseri)、落叶松(Larix kaempferi)、青榨槭(Acer davidii)、元宝枫(Acer truncatum)、黄栌(Cotinus coggygri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花楸(Sorbuspohuashanensis)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分解两年后7种彩叶树种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元宝枫(66.4%)、落叶松(64.1%)、红桦(63.7%)、青榨槭(59.6%)、黄栌(58.9%)、葛罗枫(50.8%)和花楸(50.1%);凋落物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第一年,第一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第二年.两年分解过程中,7种彩叶树种凋落物碳浓度下降,碳表现为净释放.氮磷释放特征在物种间差异显著,其中,花楸凋落物氮磷均表现为净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始养分(氮和磷)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正相关,而难分解物质(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与分解速率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川西彩叶树种凋落物分解和氮磷释放因树种和分解时期而不同,花楸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相对较快;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彩叶林景观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图3表3参41)  相似文献   

5.
彩叶植物是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区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明33个居住小区样地的调查表明:乔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4种,红叶石楠的重要地位值最高;灌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5种,金叶女贞重要地位值最高;草本类出现频度较高的彩叶植物共有9种,彩叶草重要地位值最高。通过分析发现,乡土彩叶植物种类较少,彩叶植物配置缺少新意,因而进一步完善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结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彩叶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以川西亚高山典型彩叶林为对象,研究彩叶林不同季节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和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彩叶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各粒径占比总体呈现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 mm团聚体最高,0.053-0.25 mm团聚体最低,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2 mm团聚体分别占21.1%-54.3%和17.2%-60.0%.(2)土壤团聚体总量中大团聚体(0.25 mm)百分比(R_(0.25))占60%以上,土壤有机层R_(0.2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以糙皮桦-岷江冷杉林(BAF)最高;矿质土壤层R_(0.25)以BAF最高,MWD和GMD以白桦-云杉-川滇长尾槭林(BPA)最高;两个土层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以BAF最低.(3)彩叶林类型变化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R_(0.25)、MWD、GMD和D,但采样时期、土层及其交互作用未显著影响土壤R_(0.25)、GMD和D.上述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和稳定性特征随彩叶林类型变化明显不同,BAF具有较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和稳定性.(图3表3参34)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彩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价值,是区域特色生态旅游经济的重要基础.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破坏和水电站的修建等人为干扰,目前岷江上游彩叶林系统毁坏严重且残存量不多,亟待恢复和重建.色木槭(Acer mono Maxim.)...  相似文献   

8.
研究金属元素Cu2+和Fe2+对彩叶树种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叶片呈色效果的影响,为彩叶树种的秋季叶色调控和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5月开始进行盆栽试验,分别采用浓度0.3%和0.6%CuSO4·5H2O、0.3%和0.6%FeSO4·7H2O对鸡爪槭进行叶面施肥.测定鸡爪槭叶片变...  相似文献   

9.
森林土壤作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主要场所,可能通过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高寒地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持水差异,以地处高山峡谷区的6种不同类型亚高山彩叶林为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在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间,通过生长季和冻融季节前、后采样监测不同林分土壤的持水动态特征.结果显示:川西亚高山彩叶林群落土壤现存贮水量在生长季、冻融前和冻融后分别为25.13-287.55 mm、31.15-230.62 mm和38.68-307.15mm.彩叶林群落土壤间的持水性存在差异,土层厚度高的裸地(bareland,BL)和落叶松林(Larixgmelinii forest,LF)土壤持水量高,而亮叶桦-青麸扬林(Betulaluminifera-Rhuspotaniniiforest,BRF)土壤持水率更大,其不同时期下的毛管持水率、非毛管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和最小持水率分别为139.66%-221.35%、64.63%-102.48%、204.29%-323.83%和93.48%-132.46%,持水能力强.同时,林分土壤的持水性随季节改变,在冻融后,林分土壤贮水量、持水量显著增加,而持水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研究表明群落环境和土壤结构不同使彩叶林群落土壤间持水性存在差异,且冻融循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结构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该区域彩叶林水文生态功能提供科学数据.(图4表3参39)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方法(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4.农作物繁殖用种的能量 从根本上讲,农作物繁殖用种(包括各种作物的种子、种球茎、种块茎和种块根等)的能量应归入生物质能量一类,但由于种子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多数情况下,特别是现代农业采用的各种杂交新品种,其培育所需能量较一般作物产品多,因此这里单作一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