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童声群体朗诵,渐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顺着前辈足迹走。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书香门第也富贵,忠烈孝节美名留。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多少辛酸多少泪,悲欢荣辱也轮流。[童声群体朗诵](重复三遍,渐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大汉语方言区之一,徽州方言是一种极具特点和研究价值的方言;同时徽州方言又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歙县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他们对于徽州方言使用和演变的感知,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徽州方言的存在状态及其未来的某些走向,这是拓展方言演变研究路径的重要尝试。调查结果显示,歙县属于双言现象区,当地居民在使用徽州方言的同时也使用普通话。从年龄差异上看,老年人比年轻人使用徽州方言的频率更高。虽然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喜欢使用当地的徽州方言,并赞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徽州方言,但是从现实需要以及下一代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教育中看,当地的徽州方言面临着萎缩的危机。徽州方言的这种演变趋势主要是受到人口流动、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政策、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徽州方言保护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徽州文化形态的整体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文化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根据文化形态对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开发,如扩大开发内容,全面开发景观,更好展示徽州物质文化;引导游客参与,深度体验徽州制度文化;营造氛围,感受徽州精神文化等,并得出了基于文化形态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胡迟 《绿色视野》2011,(1):57-58
我从来没有看过目连戏,只知道它曾在徽州盛行。徽州人不论是喜事还是丧事,都要演一场目连戏来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雪女 《绿色视野》2010,(2):56-57
[童声群体朗诵,渐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化遗产是皖南旅游区依托的重要旅游资源.立足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徽州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认为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打造皖南综合型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旅游发展与徽州文化遗产保护一体化的最佳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方式.该模式可为中国旅游导向型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凌村 《绿色视野》2008,(12):55-56
徽州于我像是青葱岁月的初恋情人,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而那苍桑年迈的徽州三雕就是见证这段情愫的信物。  相似文献   

8.
雷虎 《绿色视野》2013,(3):62-65
歙县是古徽州所在地,是中国徽文化的精髓所在地。中国文房四宝有"徽墨、湖笔、宣纸、歙砚"之说,歙砚一直被视为文房四宝的嫡系正宗;徽州最著名的手工艺是"徽派三雕",而歙砚便是其中石雕的代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徽州是一个难以割舍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保存最为完好的徽派文化,更有"文人之宝"的歙砚。一方小小的砚台,走南闯北的徽商把  相似文献   

9.
四季之美     
<正>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有时,她会不经意间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美丽的景象给每个人带来快乐。走吧,一起去分享四季的美吧。春之美。你看,那清晨睡醒的小草,嫩绿嫩绿的。从一旁走过,绿色的草坪上散落的都是星星点点的清澈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耀眼迷人。草坪旁不时落下片片花瓣,待它化入土壤中,小草  相似文献   

10.
上山,不经意在崖缝、在溪边寻一棵老树根,回家往盆里一栽,立意造型、置阵布势,几经春秋,便疏影横斜,与粉墙黛瓦的小院浑然天成。徽州人家的庭院几乎都摆放着这样几架盆景。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帅瑜 《绿叶》2022,(9):45-53
<正>薤山蓊郁,南河清澈。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谷城,美好愿景已成为美好图景。在这片大地上,到处水草丰美,林木勃发,绿色遍野,生态环境尽显自然之美。行走在谷城大地,纵目山川河流,我常常会被谷城的生态之美所感动。我在山区,看到了峰峦叠翠;我在平畴,看到了绿树成荫;我在村庄,看到了绿色掩映;我在河边,看到了河水清冽……谷城的生态之美,真是令我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朋友,当你走进谷城,生态和谐的巨幅画卷,就会向你徐徐展开。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尽情欣赏这方大自然的美丽。  相似文献   

12.
读书偶感     
朱孝远 《绿叶》2008,(7):102-106
所谓的美,总是在最没有预料到的时间里出现。当你在不经意间翻开书本时,美开始启动。美的出现,带来了直觉的跳动,知觉的引导,感觉的自明。美的可理解性在于它能自然生成。当美在说话时,时间和空间开始集结,人也因此追问生存的意义。当然,美化并非诗化。诗拉开了人与存在的距离,美却要拉近这种距离。美召唤感情,使事物变得可爱。美聚集起了靠近完美之境的力量。惟有美和丰富到场,世界才可以被称之为文明的。  相似文献   

13.
因为去过藏北,别人问起我的感受,我说那是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实实在在说,藏北的美是震撼的美,她让你深深感悟到“博大”的精髓。阿里则不同,西行2000多公里,转过岗底斯神山、玛旁雍措圣湖,穿过扎达土林,走进古格王朝遗址……我始终没有感受到那种彻底粉碎心灵的震撼,有的却是难以名状的悲怆和悲恋。坦白地说,阿里的美是悲情的美,她让你刻骨铭心的体验“残酷”之后依旧深深地眷顾它。古格王朝断了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14.
曹宇  张鹏水 《绿色视野》2012,(10):65-66
烟雨江南,水墨徽州。于黑白建筑和月塘波影中,在风声雨声读书声之外,那烟雨中氤氲的脉脉古香总有种清心怡神的味道。这不是檀香,而是墨香。当我在古歙斗山街的小巷中徜徉,透过漏窗看见学龄小童研磨描红的那副景象,就仿佛看见了幼时外公辅导下捉管临池的自己。徽墨,就这样泅出了一幅山水,沉淀下一座徽州。  相似文献   

15.
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是旅游开发的重要遗产。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不能有效地保护。提出了发挥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作用,文旅互动、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既利于古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助于古徽州地区休闲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可实现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辉 《绿色视野》2015,(4):61-63
行走在徽州的乡野和村落,只要您稍加留意,便可随处寻见那一株株高大挺拔、枝干遒劲的古树,虽然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英姿勃发、葱茏吐翠、浓荫匝地。每每经过这些古树,不由得让人脚步放缓,抬头仰望,心生暖意。历史上,在黄山市与绩溪县、婺源县共同构成的古徽州地区,山林经济一直是支柱性产业。徽州人在长期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自觉养成了爱护树木、注重生态的意识和观念。根据2014年黄山市开展的古树名木普查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登记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20,(4)
正走在雅致的家园一偶然记住了一句广告语:粤西越美。在我的心里,越美的就是湛江。湛江的美,不在于有多少胜景,不至于像明信片一样,一叠叠风光,装靓了,让人渴望到此一游。湛江的美,是不经意间的流盼;是小家碧玉的风情;是有气度的雅致。我不再想把红绿蓝的色彩挡在我行走的前方,因为湛江的本色,沉实、自在,还有那么一点野趣,我的生活因之优雅!世事荒荒,常常扪心自问,能优雅吗?如若上班一族,公务缠身;如若家庭主妇,烦于菜蔬残毒;如若骄骄学子,择业何方?诸多的负累,心重意沉,谁能借一方仁山智水,谁能指引一处小径,给你释怀,给你闲看花开,静观云起?  相似文献   

18.
李春荣 《绿色视野》2009,(11):57-58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歌叫《太湖美》,那歌里唱道: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在我眼中,八百里烟波浩淼的巢湖水永远是天下最美、最靓的那道风景。我相信,这绝非是我的家乡情结使然,而是有歌为证,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经风行全国的一首歌曲《巢湖好》。说到巢湖,相信人们并不陌生。作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倘若有人问我在众多的皖南古村落中哪里最具经典代表性,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徽州唐模;如果有人再问我在数以千百计的皖南古村落中何处最能体现古村落生态文明理念,我同样会斩钉截铁地回答:非唐模村莫属。莫道言之无据,且听我捡其大端一一道来。大树底下聚先人唐模始建于唐、育于宋元、盛于明清,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之一。现隶属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由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构成。全村1743人,  相似文献   

20.
几十年前有个熟悉的声音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同样有一个合作化的机会全国最大的经济物区告诉你投身社会主义新农业的洪流生活本来可以更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