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事故、灾害、环境破坏等危害的共同对象主要是人身生命、健康安全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包括人居环境、生产系统、生活设施和用品等,以及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些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以保护人身生命、健康安全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为核心的安全保护体系。社会安全保护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防灾减灾是重要的环节,应与生产建设、保护环境、劳动保护同步规划,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
漂亮民宅需抗震设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瑞祥局长在2003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需要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安全的生存空间。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愈加热爱和珍视生命。”  相似文献   

3.
关注健康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防灾博览》2004,(5):33-34
“健康”作为居住环境的一种理念,应当保证居住者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人文的等多层次的健康,也应涵盖“环保”、“绿色”、“生态”、“节能”等概念性的内容,使社区环境的理念达到比较完整的程度。“健康住宅”是社区环境理念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4.
生物载体包括暴露的致病性微生物,毒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传播过程或现象,可能造成的生命死亡,损伤,疾病或其他对健康的影响,也包括财产损失,丧失生计和社会服务,以及对经济和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一场盛会影响一座城市!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使人们在享受体育精彩与魅力的同时,同样享受到了这个城市所发生的天翻地疆的变化:清洁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繁荣的经济、便捷的交通、和谐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1987,(2)
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写的《环保知识四百问》一书将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于近期出版。本书共分9章约18万字,包括了环保基本知识、环境法学、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标准与环境评价,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监测与大自然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卫生与环境绿化等内容,具有实用性、通俗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先进性,深入浅出,易于阅读。本书可供各级环保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街道和乡镇企业的领导阅读,亦可作为大中专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参考书。凡需要此书的单位或个人,请尽快与陕西省环境保护局胡雅晖联系订购。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1996,(4)
未来世界将会怎样人回到2020年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将从目前占世界人口的42%上升到60%。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比农村快一倍。环境工业经济的社会转化将有利于环境,因为高速发展的服务与信息工业,例如健康护理、计算机和金融服务等,很少或不排放二...  相似文献   

8.
杨月巧  王若彤  李海君  崔亚杰 《灾害学》2022,(1):134-140+146
应急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明确其核心知识体系可以为应急管理相关学科融合和发展提供基础。本文收集了中美两国10所高校15个本科专业225门专业课程,构建解释结构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应急管理核心知识体系包括8大类:应急类、防灾减灾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安全生产类、国家安全类、法律类、公共卫生类和综合类。这8大类又分为18个小类,应急类包括为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防灾减灾类包括理论、过程和单灾种防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包括理论与应用;安全生产类包括安全、健康和环境;国家安全类包括国土安全、恐怖主义和国际关系;公共卫生类包括心理和医疗救助;而法律类重在应急相关法律,综合类则表现为多个领域相结合。该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应急管理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知识基础,促进各学科领域在应急研究方面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7,(6):86-87
<正>秋冬季节,天气渐凉,吃火锅是个不错的选择。和家人朋友围着同一口热腾腾的火锅,惬意的聊聊身边琐事,任意"打捞"自己喜欢的美味,实在是温暖。不过,同许多受人追捧的美食一样,火锅背后也隐藏了不少健康的麻烦,吃火锅不仅需要气氛和感觉,更需要注重吃的健康有营养。今天就为您盘点一下吃火锅的禁忌,希望在吃出美味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健康。  相似文献   

10.
高峰 《防灾博览》2016,(3):70-73
正景区垃圾乱扔、小区垃圾乱放、农村垃圾乱排、环卫回收粗放……诸如此类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法随处可见,没少给我们心里"添堵"。垃圾处理不当会直接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垃圾不分类是最主要的问题,垃圾混合后,尤其是食物垃圾和其他如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混合,会导致相互污染,最终全都无法继续回收利用,只能填埋或焚烧。垃圾不分类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填埋或焚烧,造成环境和健康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钱新 《防灾博览》2015,(1):56-59
光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是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不少科学家认为,长期疲劳、偏头疼、视觉障碍、偶发性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等疾病都与光污染有直接关系。光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视力下降,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人工白昼破坏人体正常生物钟,人工白昼伤害鸟类和昆虫,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繁殖。然而,人们对"光污染"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防范措施还非常有限,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隐性危害,应该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建设、科技文化、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愈加热爱和珍视生命”。而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叠加造成的灾害事故,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的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面临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前提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诞生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在低碳经济的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经济  相似文献   

14.
刊叙 《防灾博览》2002,(1):36-36
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压力大,常常感到身心疲备、全身不舒服。抽时间上医院做检查,几乎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这时医生会告诉你,身体上的种种不适都是疲劳引起的,你患上了疲劳综合症,也是常说的“亚健康”,这可是眼下都市里最流行的“时髦病”。 其实,说是病,也不是真病了。“亚健康”是指人体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人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应该注意健康了。二者的区别是健康的人是指从精神、身体和社会适应上  相似文献   

15.
《民防苑》2006,(1)
环境污染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对于工业城市来说,环境污染的挑战尤为严峻: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铅、汞、镉等重金属以及苯等有毒的有机化合物都在污染着城市的空气、水源,从而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在食物中除了上述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外,农药、化肥、激素以及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也都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中噪声、振动、辐射、粉尘等都在损害着我们的健康……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污染问题,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加强治理力度,从管理上着手,从污染源头上堵截,努力消除环境污染带给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沉闷寒冷的冬天已走,人们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春。春天给人们也带来了更多的憧憬和向往,春季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人们总想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享受温暖的阳光和美丽的春日美景。在这期间,一些常被忽视的常识也要注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强壮健康。  相似文献   

17.
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泥沙灾害可以看作是泥沙环境突变或渐变积累到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异时的表现形式,各类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都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方面, 因此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的评估应具有不同的对象。一旦研究的对象被确定,泥沙灾害的表现因子组合便可明确。类似地泥沙环境的环境变量和总体状况的指示怀变量也可确定。为了便于了解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的关系,并提高评估效率,可将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快速评估的参照组建立在能够包括影响二者表现特征的诸环境变量的最小图斑上,通过选取适当参照点,分类确定不同参照组,利用待评估地点孕灾环境因子(或环境变量)与不同参照组的相似分析。预测评估点的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表现因子特征和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步行是人的基本需求,几乎每个人在一天的某一时刻都是一个步行者。然而,粗放式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向郊区的蔓延,催生了过度依赖机动车的交通模式,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道路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土地资源浪费、居民生活成本上涨、社区归属感丧失等。这种"以车为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酸雨的研究历史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分布,指出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材料等都具有很大危害.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酸雨状况调查,分析发现我国酸雨面积和程度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典型的硫酸型酸雨特征,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二讲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及其研究方法0 序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不稳定性问题,所以不稳定性问题已成为我国都市建设研究的热点。在上一讲中我们对城市不稳定问题进行了论述,它主要包括地震灾害与地面变形二个基本方面。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与经济损失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对人口密度大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