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用铝酸钙渣吸附去除废水中的氟离子,试验了焙烧温度、初始氟离子浓度和接触时间对氟离子去除的影响,并作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800℃,吸附平衡时间为40min,最大吸附容量为12.0mg/g,吸附等温线符合B.E.T模型。因此,用铝酸钙渣处理含氟废水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3.
粘土吸附水中氟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粘土和明矾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机理,探讨了pH值、溶液温度、氟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粘土吸附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对饮用水中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饮水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4.
尹六寓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6):11-12,18
氰化电镀废水中含氰离子的去除主幂分为简单氰离子(CN^-)和古氰络合离子(如[Fe(CN)6]^4-等)的去除。虽然针对前者已有较成熟的氯氧化法和电解氧化法,然而对后者即大量的含氰络合离子的去除方法研究,目前国内正处于对其探索与完善阶段。本文以广东省某五金电镀厂废水处理为研究实例,探讨了以沉淀法去除含氰络合离子的可行性,阐明了其主要工艺过程并进行工艺分析。论述了该方法取得较理想的处理效率时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粘土和明矾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机理,探讨了pH值、溶液温度、氟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粘土吸附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对饮用水中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饮水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分别研究国产纳滤膜NF1和VNF2对单组分溶液的截留率和膜通量以及双组分溶液的截留率,考察了国产纳滤膜对不同阴阳离子的截留顺序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共存无机阴离子对纳滤除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操作压力与纳滤膜通量之间的研究,证明操作压力是膜通量的主要推动力;单组分溶液中,膜NF1与VNF2对阳离子截留率的大小顺序为Mg2+>Ca2+>Na+,对阴离子的截留顺序为F->HCO3->SO42->Cl-,膜VNF2的截留率高于膜NF1,通量则低于膜NF1;在双组分溶液中,共存无机阴离子对F-截留率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顺序为SO42->HCO3->Cl-,而膜VNF2除氟时受到的影响小于膜NF1。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石灰沉淀法去除重金属矿坑水中氟离子的规律,以含氟矿坑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混凝剂投加、沉淀时间、反应初始pH、石灰投加量等操作条件对氟离子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沉淀法处理矿坑水过程中,聚合氯化铝的投加对氟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当沉淀时间为2 h时氟去除率可达50%;随着初始pH的升高,石灰沉淀法对矿坑水中氟离子的去除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石灰投加量高于3 g/L时,随着石灰投加量的增加,氟离子去除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试验采用氟化铵与石灰石粉、石灰乳反应制取氟化钙,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浓度、物料过量系数等各主要参数变化对氟化钙结晶、过滤速度、氟收率及其含量的影响,摸索出最优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研究了pH值、氯化钙投加量、搅拌时间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氢氧化钙清液加氯化钙作为新型沉淀剂处理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工艺参数:pH值在8.5-9.5,按照nCa/F=0.7加入5%CaCl2溶液,搅拌45min、沉降90min;采用此工艺参数处理氟离子浓度为2600mg/L、pH值为2.97的废水,能把废水氟离子的浓度降至20mg/L以下,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采用本工艺取代传统工艺的好处是:沉渣中氟化钙纯度高,有利于废水中氟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对回用净水中钙离子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态条件下,进行了活性污泥对净水中钙离子的去除实验研究和机理探讨。在去除实验中,考察了活性污泥用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初始钙离子浓度、溶液pH对钙离子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活性污泥去除钙离子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去除量可达19mg/g,并且去除速度很快,5min即可完成;且去除机理可能有生物吸附、静电吸附和化学沉淀;适当的剪切力可以加速吸附反应的进程,证实了流体力化学效应的的存在。溶液pH不同,发生的沉淀反应不同,低pH条件下,钙离子与活性污泥中磷酸根生成Ca3(PO4)2沉淀,较高pH条件下,生成的沉淀为Ca5(OH)(PO4)3。 相似文献
16.
含高氟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利用络合原理复配的高效除氟剂—改性聚铁 ,结合传统的钙盐沉降法工艺处理高氟废水的测验。在实验条件下 ,氟与改性聚铁 ,氯化钙形成多元络合物复合盐 ,然后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废水中氟浓度下降至 1 0 /mg· L- 1 以下 ,排放废水含氟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