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的最新一章,地壳发育的最新一幕,第四纪沉积物,作为一定地质过程在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产物,在它形成以后又受着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和改造,留下了许多环境历史和环境变化的遗迹,记录着这许多自然过程。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对于恢复和重建第四纪地质时期的地球发展史可提供丰富的科学史料,同时对于探索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演化规律,阐明某些古老的地质作用和地质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也为将来自然变动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研究考察小组于1976年11月18日至12月11日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了考察访问。考察期间在堪培拉、阿得雷德、墨尔本和悉尼等地参观了有关同位素地质、第四纪地质和孢粉研究等实验室,并对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第四纪河流与湖泊沉积、风成沙丘、海岸带与新生代火山岩等进行了野外考察。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整理成“澳大利亚第四纪地质研究概况”和“澳大利亚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稳定同应素地质研究概况”两篇文章如下。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课题是研究约二百万年以来的地球发展史,特别是地壳发育史。在这里定量的时间表是非常重要的。近十余年来,第四纪地质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日益广泛地应用地质年代学的资料来探讨不同地区第四纪地质事件及古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 建立和发展第四纪地质年代学不仅对于认识“近代”地球上有机界和无机界的演化过程和演化速率,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等方面有长远的意义,而且对于当前生产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  相似文献   

4.
<正> 第十一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简称INQUA)会议将于1982年8月1—9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创建于1928年,原名“欧洲第四纪研究协会”,在哥本哈根国际地质会议上确定每一个国家派一位代表参加协会,联合会的主席和工作人员由下届会议的东道国任命,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在苏联列宁格勒召开的第二届会议上,决定协会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从而产生了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1933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地质会议中,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得到了正式承认。所以1982年在莫  相似文献   

5.
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质环境的研究中关于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本文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的地质环境分析为例,提出了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并总结出前第四纪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第四纪地质环境的演化分析,全新世和古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现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等四个方面的分析要点和步骤,并总结出该地区地质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第四纪地质工作者在解决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的任务时,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第四纪地物事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过去第四纪地层学的工作一般都是按照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的有关原则进行的。五十年代以来,C~(14)测定年代的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但和一切测试方  相似文献   

7.
古气候研究是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气候指标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历史,因为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人类的出现、进化,湖泊的消长,洋面的升降以及动植物群的南北迁移变化等;同时通过第四纪气候波动规律的研究,推测当代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气候长期预报服务。 第四纪古气候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冰期一间冰期的气候波动进行的。中低纬度地区做  相似文献   

8.
在九江—黄梅长江冲积平原第四纪研究中运用浅层地震技术,于江西九江港口镇—湖北黄梅县新开镇段实测一条物探剖面,经过对横波反射、瑞雷面波、横波折射、电测深等物探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钻探记录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5个地震波组,发现一组第四系断层,划分了四个主要地震地质层(Ⅱ—Ⅳ),为长江两岸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正> 第四纪地质学发展的现阶段,一个显著的特点乃是将各别剖面、各别地区记录的第四纪地质事件进行大范围的、乃至洲际或全球性的对比,以探索这些事件的时空规律。澳大利亚位处南半球,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独具特色,对该区第四纪地质的了解必将有利于加深对我国第四纪环境及其变化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历年活动简况 1957:以李四光教授为主任,候德封、扬钟健二教授为副主任的“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拟订了委员会的组织暂行办法;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成立《中国第四纪研究》编辑委员会,先后出版《中国第四纪研究》刊物共四卷八期; 裴文中、刘东生二教授应邀参加全苏第四纪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1.
宣恩七姊妹山珙桐群落及其自然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树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它属于单属的珙桐科(Davidiaceae),在系统发育上处于孤立的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系统进化研究价值。珙桐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子遗种,经第四纪冰川而残遗至今,对地质和古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在地质学上属于我国南端跨琼州海峡的陆缘裂谷火山带。公园内火山类型之多样,保存之完整,熔岩构造之丰富,熔岩隧道之巨大均为罕见的地质景观,被称为第四纪玄武岩火山天然博物馆。公园是热带海岛火山生态的代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审美价值性,在同类地质景观中更具独特性。公园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热土,地球科学的大课堂。环境教育有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用高精度、高灵敏度不平衡铀系热电离质谱 (TIMS)法测定第四纪地质年龄 ,并已在古气候、古环境、古海洋、考古学以及近代活动火山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介绍了我们用MAT -2 62质谱仪对石笋、珊瑚进行测试并取得比较满意结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冰岛位于中大西洋海脊带内,主要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玄武岩以及约10%的酸性喷发岩、侵入岩(辉长岩、花斑岩)和凝灰沉积物组成。第四纪火山活动主要发育在近南北向(北北东—南南西)穿切岛屿的地带内,少量发育在冰岛西部,斯纳伊费德利斯涅斯()半岛上。在地质史上,  相似文献   

15.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 ,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 ,第三系沉积地层几乎缺失。然而 ,第四系地层厚度在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地的分布已经持平 ,且地层最厚处已转移到长江口崇明岛一带 ,全新统地层更有继承此演化特征。这表明了本区沉降中心从北部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 ,反映了南部基底构造在第四纪以来有明显下沉的迹象 ,是长江主河道南迁的主要地质引力。由于大量全新世沉积堆积在崇明岛前缘的沉降中心 ,重力压实作用导致该中心前部出现“泥火山” ,周围地层变形明显。本研究提出在长江河口区进行大型桥遂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由基底改造沉降和重力沉降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应用水文学、水动力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多年野外工作获得大量数据基础上,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汛期、非汛期尾矿砂悬移量计算模式,系统研究了图们江干流中悬移性污染物沉积动态特点及迁移规律。为图们江环境质量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测定地质年龄的裂变径迹方法是6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测定的年龄范围很宽:样品适应性广:分析中消耗的样品量少;不需要质谱计分析,因此在许多领城(如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地球物理、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考古等)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裂变径迹年龄测定》一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顺生、张峰、胡瑞英、刘京发编著、地  相似文献   

18.
1 刊物简介《地球与环境》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 ,创刊于 1973年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有关部门批准 ,《地质地球化学》从 2 0 0 4年起更名为《地球与环境》。《地球与环境》为一份综合性地学类核心学术刊物 ,主要面向广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管理等单位的环境地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教学师生 ,以及分析测试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所报道的学科包括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第四纪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环境与健康等 ,设有“专题综述”、“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1 刊物简介《地球与环境》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有关部门批准,《地质地球化学》从2004年起更名为《地球与环境》。《地球与环境》为一份综合性地学类核心学术刊物,主要面向广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管理等单位的环境地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教学师生,以及分析测试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所报道的学科包括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第四纪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环境与健康等,设有“专题综述”、“研究成  相似文献   

20.
沉积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沉积有机质分子地球化学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发挥了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的第四纪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相比,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在古生态系统恢复与古生产率评估、古大气二氧化碳分压与古温度确定等领域提供了更为精细的信息。文章主要总结与评述了沉积有机质分子及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近三十年来在上述领域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