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1 976牟1 977牟1 978牟1 979牟1 980年1 981牟1982牟1 983年1984牟1 98S年1 986牟1 987牟1 988聋1989牟1990年1991皋1992牟1993年1 994年199S牟1996牟1997年1 998年1 999年2000年2001牟2002牟2003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关注臭氟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没有破坏的发展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沙漠化青年、人口、环境环境与和平环境与…  相似文献   

3.
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历年来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 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 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 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  相似文献   

4.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  相似文献   

5.
1972年 6月 5日 ,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开幕。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同年召开的第 2 7届联大 ,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 ,决定把今后每年的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 1974年开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提出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历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1976年 水 ,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 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 新的十年 ,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  相似文献   

6.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环境署历年来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提高能源利用率1975年人类居住1984年沙漠化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1986年环境与和平伐森林1987年...  相似文献   

8.
1.法规过去一个世纪,匈牙利环境保护立法的历史基本上都是以保护森林和地表水为主。匈牙利1976年的人类环境保护第二法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综合性基本法。该法规定,环境保护的任务是,确定污染原因和污染源,制定防治、减少和消除污染源的手段和条件;保护对象是土地、水、空气、动植物、景观和人类居住的环境;必须限制或停止污染者破坏环境,另外还应为保护环境提供适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葛永林  徐正春 《环境》2002,(1):36-36
今天,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由此而产生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一切的一切,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妇根于错误的环境指导思想——“一切皆为我用”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如果人类再以这种环境价值观作指导,终究有一天,地球会丧失其利用、甚至是居住的价值,人类将不得不在茫茫太空  相似文献   

10.
郭方 《环境科学》1986,(4):3-5,15
十年来,环境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十年,科学技术又有迅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全球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一、当今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特征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愈来愈汇合成统一的过程,科学、技术、生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持续发展”——人类的希望 面对近年来全球性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的发生,对社会经济已造成极大的损失,使人类开始认识到只有确保环境生态资源的平衡性,才能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过度的使用地球环境资源,只会破坏环境回复性与生态平衡。 回顾国际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环境保护运动,其实是对“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工业急速发展造成的贫富不均和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12.
河口、港湾和近岸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背景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引言 近年来,海洋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海洋环境科学,并得到迅速发展。1969年由联合国下属六大组织(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委员会、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和原子能委员会)共同组成的海洋污染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给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发生诸如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害海洋活动(包括渔业);破坏海水的使用素质或减少舒适程度等有害影响”。具体地说,海洋重金属污染就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平衡遭到破坏,随之而引起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生命代谢平衡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可是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具体的环境是否被重金属污染,或者说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讲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21世纪是环境时代 ,人类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的严峻挑战。“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大计 ,儿童是环境教育的前沿阵地。1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立意及目的1.1严峻的环境形势 ,要求强化环境教育人类是地球孕育出来的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群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展示出了改造自然和从自然获取资源、财富的高超能力 ,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 ,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灾难 ,地球已向破坏它的人类亮出了“黄牌” ,…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的时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开展了“每童一树”活动,号召世界各国帮助1972年出生,至今正好十岁的儿童,每人种一棵树。正如环境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先生指出的那样,这实际上是一场环境教育运动。通过“每童一树”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提高世界儿童和成年人对树在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树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树也是环境优美性的一个标志。严重影响环境的土壤侵蚀、大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15.
海洋污染灾害及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随着沿海工农业的发展和海洋开发事业的兴起,海洋污染事件逐渐增多。对海洋生态、资源、海水养殖业、旅游和人类健康造成破坏和损失。本文通过大量事例叙述了石油污染,赤潮、有毒化学品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对海洋造成的损害和对人类的威胁。探讨了预防和防治海洋污染灾害的对策及措施。今年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第一年,通过阐述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提高人们抗灾、防灾意识和能力。呼吁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温志良 《环境》1999,(12):20-20
已经查明,许多疾病皆因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所致。环境污染还可能是更多疾病的潜在病因。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规划署等权威机构于1998年5月1日联合出版的新报告中指出,在世界最贫困的地区,主要是因为与环境有关的疾病,每5个儿童就有一个活不到50岁。也就是说全球每年有1100万儿童死亡,主要是死于痢疾、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疟疾,所有这些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人类健康已经取得很大的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己经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面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19.
自然是人类的摇篮,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高碳却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长期居住和工作在污染严重的城市,人们缺乏自然环境的氛围和生机,因此,我们称城市为城市丛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清新的环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奢求。而环境保护不只是  相似文献   

20.
地球之所以适合居住,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后逐渐稳定的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的稳定对人类自身生存的意义十分重大。但近几十年由于各种重工业的发展迅速及化石燃料的无节制使用,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因此监测治理大气环境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我国在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展开探讨和论述,之后联系到我国当前对大气监测治理的政策,提出了几项较为高效实用的大气环境检测方法,以便有效预防大气污染。最后讨论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旨在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