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船基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光照与东海近海春夏季均能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Iopt)随水温(t)的增加呈“慢升快降”的不对称“倒V”形变化特征,在25℃左右Iopt最大,为121.6 W·m-R, Iopt-t 曲线符合Blanchard方程; 由东海海表水温计算的中肋骨条藻Iopt的季节变化特征与东海海面光照强度、海水透明度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RR=0.907±0.115, p<0.001),且滞后于海面光照强度2个月左右,这使春夏季海水中光照最适宜生长的水层均为全年最厚(6m左右).可见,中肋骨条藻对光照的适应性很强,海区海水光照的适宜性是春夏季均能形成大规模中肋骨条藻赤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光照在东海近海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船基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计算的方法,通过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光照效应和海水中光照最适宜生长水层的分析,研究了光照在东海近海东海原甲藻赤潮孕育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可用Steele方程描述,其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Iopt)为(38.2±3.8)W·m-2,比其它几种常见赤潮藻的Iopt(40~133 W·m-2)低,适应低光照的能力使东海原甲藻在高混浊海水中形成赤潮更具优势.东海近海光照最适宜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水层厚度,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增加,在赤潮高发区一般在5~10 m,而且位于水深3~15 m的次表层水层内.赤潮在"赤潮高发区"这个特定海域发生是水体光照和营养盐权衡的结果,而次表层光照最适的特性是导致春季次表层孕育赤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光照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东海赤潮高发区两种典型赤潮藻种: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参照东海海水的实际光照,研究了不同自然光强对两种赤潮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60 W.m-2光照范围内,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均能正常生长,生长曲线皆为S型;而光强为9 W.m-2和0 W.m-2时,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几乎无法生长.在实验设定的0~60 W.m-2范围内,两种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值NRAmax、最大生长速率μmax和终止生物量Bf随光照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光的强弱通过影响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中肋骨条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及单位体积的NRAmax在数值上均远大于东海原甲藻,表明相对于东海原甲藻而言,中肋骨条藻能更好地利用硝酸盐.  相似文献   

4.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赤潮藻种生长和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RB12站的优势种为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和拟菱形藻.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 MJ/m2·d,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23 MJ/m2·d.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了明显的演替现象.SZM站,各光照条件下优势种的演替规律相似,由实验初期的米氏凯伦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共存,中肋骨条藻的相对含量随着光照增强而逐渐增大,培养末期东海原甲藻居绝对优势地位.RB12站,光照低于4.4 MJ/m2·d时,绿藻的竞争力较硅藻强,光照10.4 MJ/m2·d时,由角毛藻最终演替为拟菱形藻,光照继续增强,浮游植物在角毛藻、拟菱形藻和中肋骨条藻等硅藻之间演替.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优势种生长和演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1950—2020年的赤潮公报等数据,采用GIS方法分析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赤潮优势种演变.结果表明,过去70年中国近岸海域赤潮事件共发生1701次,累计赤潮面积超过25万km2,整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赤潮高发期主要在4—8月,其中5月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赤潮发生月份由南到北呈季节性变化趋势,南部海域赤潮发生月份要早于北方.赤潮事件主要以180 km2以内的小面积赤潮为主,大部分在11 d以内.赤潮高发区集中在河口、海湾、港湾及污染排放量较大的海域.诱发赤潮次数较多的赤潮优势种包括夜光藻、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等.其中,夜光藻、中肋骨条藻和米氏凯伦藻在中国近岸海域均有分布,而东海原甲藻均发生在东海海域.夜光藻和中肋骨条藻一年四季均具备生长条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则在5—6月最为频繁.海水水质状况分析表明,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海水水质污染程度密切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发生月份也与温度和盐度相关,赤潮优势种的季节性生长和空间分布可直接影响中国近岸海域的赤潮发生规模.  相似文献   

6.
东海海面太阳辐射近60a的变化与赤潮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年代尺度上分析太阳辐射与海洋赤潮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海海面太阳总辐射通量近60 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东海北部海域海面太阳总辐射通量平均在198 W/m2左右,海面太阳总辐射通量以20 a左右的周期在波动中逐渐升高,自20世纪50年代末的谷期至今,年均上升率在0.5 W/m2·a左右,升幅在11%左右.而且进入21世纪后升幅尤为显著,与东海赤潮规模在此间的增加趋势一致.由于为赤潮藻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太阳辐射的增加可能是导致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这对海洋赤潮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营养盐限制对中肋骨条藻产生化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室内开展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4种营养条件下生长的中肋骨条藻藻液中的培养实验,4种营养条件下N∶P∶S i分别为16∶1∶16(营养盐充足),4∶1∶16(N限制),64∶1∶64(P限制),16∶1∶4(S i限制)。实验结果显示3种微藻在各种中肋骨条藻藻液中的生长均好于对照组。中肋骨条藻藻液对其自身的促进作用顺序为:营养盐充足S i限制N限制P限制;对亚历山大藻的促进作用为:营养盐充足S i限制P限制N限制;对东海原甲藻促进作用是:P限制营养盐充足S i限制N限制。中肋骨条藻在P限制的条件下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除其它理化因子外,中肋骨条藻在P限制条件下对东海原甲藻等甲藻较强的化感作用可能是东海春季骨条藻赤潮后甲藻赤潮爆发的一种内因。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照对两株赤潮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对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生长的影响。经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温度15,20,25,30℃和光照强度1500,4000,7000lx)内,温度对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0.01相似文献   

9.
烷基糖苷季铵盐选择性抑藻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藻门的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裸甲藻,黄藻门的赤潮异弯藻,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等典型的赤潮生物以及绿藻门的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两种非赤潮生物为目标生物,探讨了烷基糖苷季铵盐(APG-131)类表面活性剂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0.5 mg/L),对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等赤潮生物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该季铵盐的浓度增加至1.0 mg/L以上时,可完全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而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内,对裸甲藻和所选2种非赤潮生物生长影响不明显,表现出了抑藻作用的种属特异性。结合各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证实了该表面活性剂选择性抑藻作用与不同海洋微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得到赤潮危险度评估结果,在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已建立的基于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生长耐受性模型及赤潮危险度评估方法,评估中肋骨条藻生长的耐受性特征及其引发赤潮的危险度,并对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200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中肋骨条藻赤潮危险度随着监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近岸海域水质不佳,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屡屡发生,富营养化是其潜在原因之一。本文对该海域2019年和2020年春、夏、秋季航次监测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SRP)、叶绿素a(Chl a)等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分析,采用指数评价法量化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基于统计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夏季浙江海域赤潮生物群落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006年夏季浙江海域(120°~128°E,26°~30°N)91个站位赤潮生物物种组成及群落分布,共检出赤潮生物4门30属69种,其中角毛藻属和原多甲藻属种类数占优势.赤潮生物种类数及数量分布由近岸向外海递减且有随水深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高值区为舟山群岛和南麂列岛海域.舟山群岛海域夏季赤潮生物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是新的引发赤潮的潜在藻种;南麂列岛海域夏季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与往年调查结果相符.舟山群岛和南麂列岛海域仍然是浙江海域赤潮发生敏感区.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5月(春季)、2015年2月(冬季)和8月(夏季)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横琴岛海域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40种,硅藻101种,占种类组成的72.14%;甲藻33种,占23.58%;绿藻3种,占2.14%;蓝藻3种,占2.14%。种类数秋季64种,春季和冬季均为52种,夏季36种。年均丰度范围为(2.7~20100.40)×104 ind/m3,均值为1613.43×104 ind/m3;该海域春夏季优势种较少,秋冬季优势种较多,春季仅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夏季为中肋骨条藻和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秋季为中肋骨条藻、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冬季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等7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阈值及丰富度指数均值冬季为2.52、0.63、1.67、0.80,秋季为2.46、0.63、1.64、0.80,夏季为1.78、0.52、0.98、0.53,春季为0.27、0.11、0.10、0.32。其中春季4项指数均很低,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异常,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相关分析得出:春季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性;夏季浮游植物丰度与p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O4-P呈负相关(P<0.05);秋季浮游植物丰度与DIN呈正相关(P<0.05);冬季浮游植物丰度与盐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DIN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水温和PO4-P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沿岸海域藻华发生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了1980—2017年广东省沿岸藻华发生数据,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藻华发生区域主要集中于珠江口附近、大鹏湾和大亚湾水域,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不同区域的藻华种类差异明显,广东西部多发硅藻藻华,广东中部多发甲藻藻华,广东东部多发金藻藻华。且各地区主要藻华种类的发生也呈现出不同的年际和季节差异,广东沿岸中部地区每年几乎都有藻华出现,其中大鹏湾海域在2000年以后无硅藻藻华发生,大亚湾海域在2002年之前以硅藻藻华为主,2002年以后以甲藻藻华为主;而东部和西部在2000年以前几乎无藻华发生,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频繁出现藻华。西部地区(湛江海域)夏季多发硅藻藻华,中部地区的珠江口春季多发有毒藻华,大鹏湾春季多发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藻华,大亚湾夏秋季节多发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藻华,广东东部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可在全年出现。综上,广东省藻华原因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季节特征,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区的藻华发生情况和可能诱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研究,采取区域化的管理,以期能够更合理高效地利用和保护广东省的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现阶段东营市近岸海域的营养盐状况,本文以东营市管理海域为独立单元,根据东营市近岸海域2021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4个航次30个站位的海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东营市近岸海域中营养盐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DIP)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应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营市近岸海域冬季、春季、夏季3个季节均有80%以上的站位DIN浓度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且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秋季DIN浓度整体较高,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仅占比6.7%;4个季节所有站位DIP浓度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未呈现明显差异;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东营市近岸海域除秋季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季节基本未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近岸海域的氮磷摩尔比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总体呈现磷限制状态,秋季尤为凸显,93.3%的站位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掌握东营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时空状况和陆海统筹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深入打好渤海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年7月(夏季)和2011年10月(秋季)北黄海海域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黄海夏、秋季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秋季北黄海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NO3- (1.57±1.71), (5.93±3.84) μmol/L,NO2- (0.22±0.18), (0.88±0.93) μmol/L,PO43- (0.22±0.13), (0.40±0.23) μmol/L,Si(OH)4 (4.98±2.23), (6.71±3.24) μmol/L,NH4+ (1.35±0.90), (1.23±0.69) μmol/L,夏、秋季北黄海NO3-分别占溶解无机氮的49%和74%.2个季节近岸海域表层营养盐浓度均高于中部海域,底层浓度高于表层,高值区是冷水团区.各断面营养盐的垂直分布层化现象明显,受冷水团以及水体交换混合的共同影响,浓度由表至底逐渐升高.夏、秋季表底层N/P、Si/N和Si/P比值的水平分布为近岸海域高于中部海域,且夏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受磷限制.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海域是典型的二类水体,光谱特性复杂,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基于2014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珠江口海域四个航次实测的表观光谱资料,探讨了珠江口海域遥感反射率的类型及时空分布特性。结果发现珠江口海域四季水体遥感反射率呈5大类型,每一类光谱都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其谱峰在450~575 nm范围内随季节变化而移动,A类型常年分布在珠江口内,B类型冬春季节分布在珠江口外混合过渡类水体中,C类型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口门外水深较深的离岸海域,D类型春夏季在万山群岛附近海域出现,E类型与大洋水体的光谱特征类似。分析表明5种光谱类型的谱型变化趋势由不同的水质因子主导。该研究对深入探讨珠江口等我国近海二类复杂水体的光谱特性及其水色要素的遥感反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013~2016年4个航次调查资料,研究了黄海水体中溶解无机氮(DIN)的时空变化及其总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夏、秋和冬季黄海调查海域DIN平均浓度分别为(5.43±4.02),(4.47±3.16),(7.46±3.56)和(5.09±2.59)μmol/L.其中,秋季浓度最高,夏季最低;黄海调查海域各季节DIN的分布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变化规律,近岸高值点多集中在长江口以北、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处.春~秋季影响DIN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冬季则主要是河流输入和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四季在中央海域底层还存在一个高值区(>6μmol/L),主要受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等共同影响;通过聚类分析法对黄海四季水团进行了基本划分,调查海域主要包括5个水团:黄海混合水团、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水、沿岸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除黄海混合水团终年存在外,其他水团均为季节性存在;调查海域DIN总量四季差异不大,整体含量介于1.0×106~1.5×106t,春、夏、秋和冬季DIN总量分别约为1.2×106,1.0×106,1.5×106和1.3×106t.春季和夏季受浮游植物吸收影响,DIN总量略低,从水团对DIN总量的贡献上来看,春季以黄海暖流为主,夏季以黄海冷水团为主,秋、冬季以黄海混合水团为主.  相似文献   

19.
2016年5月、8月、11月和2017年2月在防城河口湾海域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调查,研究了河口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和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共记录了浮游植物162种(含变种、变型),包括硅藻门123种,甲藻门29种,绿藻门6种,金藻门3种,隐藻门1种,其中,春季104种,夏季86种,秋季93种,冬季79种。年均细胞丰度为41.34×104 cells/L,秋季(100.18×104 cells/L)>春季(48.04×104 cells/L)>夏季(16.03×104 cells/L)>冬季(1.11×104 cells/L),各季节高丰度区的主要分布海域不同。年度优势种是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中肋骨条藻在春季和夏季、拟弯角毛藻在秋季和冬季为最大优势种。种数变化范围为12~43种,多样性指数(H′)为0.326~3.918,丰富度指数(d)为0.782~3.789,均匀度指数(J)为0.086~0.784。群落优势种的季节更替率为50.0%~88.9%,群落更替指数为55.7%~97.4%,物种迁移指数为?12.2%~19.5%。聚类分析、相似性分析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异质性较高。冗余分析显示,春季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盐度, 夏季是氨氮和水深,秋季是总磷,冬季是溶解氧、无机磷、水色和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