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研究排污河中有机污染物自净规律的几个问题。对排污河中两种污染物——木质素和洗涤剂的自净规律进行了探讨。绘制了它们的自净曲线、计算了自净百分率、讨论了自净速率方程并且计算了自净速率常数。由相关性计算说明它们在排污河中的自净速率基本符合方程式C_i=C_(oe)~(-KD)。  相似文献   

2.
陈璘  殷浩文  周忠良 《环境化学》2007,26(2):262-263
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河流非常重要的系统功能,也是表征其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参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净方式保证物质在系统中的循环与平衡.  相似文献   

3.
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苯酚、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性能.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是一个比较迅速的过程,经过6h的吸附即可达到平衡.pH值对酚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低pH值有利于矿化垃圾对酚的吸附.四种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4-氯酚>2,4-二氯酚>2-氯酚>苯酚.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等温吸附方程.四种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是酚在矿化垃圾有机质的分配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多氯酚结构与毒性、降解性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HMO杂原子模型,计算了全部19个多氯酚诸量子化学特征值。据此,归纳出分子结构参数M. M=0.224nQ_o~0.352Q_ct-4.51。M值与各类毒性文献数据有满意的线性关系。从面提出多氯酚毒性关键位置可能在羟基。 又据扩展的π体系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五氯酚、四氯酚和三氯酚降解模拟自由基取代反应之相对活化能值。据此,预报了五氯酚在水生态系统内降解产物的大致可能分布,结果与文献对照相当符合。  相似文献   

5.
桃浦河是上海苏州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其水质状况令人堪忧。选取桃浦河15个采样点,通过实地观测和室内实验分析,测得水体NH_4~+-N、COD_(Mn)、NO_2~--N、NO_3~--N等相关指标。运用国标对照、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桃浦河水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桃浦河DO含量较低,NH_4~+-N含量超标严重,为劣5类水,水体自净能力总体较差,其中南段河流自净能力较好,其次为中段、北段。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桃浦河整治的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常州市水污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若干结论和该研究的某些方法,着重讨论污染源、运河水质、污染源预测、自净能力和建议方案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氯酚在胡敏酸上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郁志勇  王文华 《环境化学》1998,17(5):480-484
用静态平衡法了白洋研究泥中胡敏酸对氯酚的吸附情况,当温度升高或PH值降低时,HA对4-氯酚的吸附量增大,对4-氯酚和3,5-二氯酚两种吸附质组成的混合溶液,HA对3,5-二氯酚的吸附量大于HA对4-氯酚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自然状况下污水塘的净化作用及其效率,通过对总氮、总磷、COD_(Cr)和BOD_5等在进、出水中的含量与水温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程。同时讨论了水温对污水塘的自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Fe-Cu-柱撑黏土(Fe-Cu-PILC)催化剂,并以单氯酚、二氯酚、三氯酚作为模式化合物,研究了氯酚中氯原子取代数目、取代位置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了氯离子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也基于费米分布函数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这种基于费米函数的半经验模型适用于模拟氯酚氧化降解动力学反应(R20.818).氯酚降解速率如下:3-氯酚(3-CP)3,5-二氯酚(3,5-DCP)2,3-二氯酚(2,3-DCP)3,4-二氯酚(3,4-DCP)2,5-二氯酚(2,5-DCP)4-氯酚(4-CP)2-氯酚(2-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2,6-二氯酚(2,6-DCP).氯酚降解过程明显受到苯环氯原子取代数目、取代位置的影响,且氯原子取代位置具有更重要的影响:氯原子取代数目相同时,间位氯越多,降解越快,邻、对位越多,降解越慢.这主要通过影响表观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得以实现.3,5-DCP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高达18.17 h~(-1),半衰期为0.2 h,而2,6-DCP表观速率常数仅为0.64 h~(-1),半衰期为5.88 h.氯离子的存在对氯酚降解动力学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6-DCP、2,4,6-TCP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氯离子的存在延长了其半衰期(分别由5.88 h、4.29 h延长至9.00 h、5.99 h),而对3,4-DCP、3,5-DCP则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表明氯离子抑制邻位氯代程度高的氯酚降解而不抑制间位氯代程度高的氯酚降解.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氯酚降解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高含酚废水降解速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五氯酚生物降解机理与外生菌根真菌对五氯酚可降解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艺  敖晓兰  赵曦 《生态环境》2006,15(5):1080-1085
五氯酚是氯酚族中最具毒性和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由于其降解污染物的生化机制不同,使得五氯酚的降解途径多样化。文章通过综述好氧与厌氧微生物降解五氯酚的降解菌和降解途径,认为五氯酚首先通过脱氯转化为低氯代化合物后再开环,因此脱氯就成为五氯酚降解的关键步骤。参与脱氯的关键酶系主要包括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外生菌根真菌可降解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具有生成过氧化物酶和酚氧化酶的机制,因此外生菌根真菌具有降解五氯酚的潜力与优势。这些信息将为进一步开展五氯酚生物降解机理研究,应用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修复污染土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典型湖泊、河流中检出率较高的五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4-硝基酚、2,4-二硝基酚以及列入美国优先监测污染物的2-甲基-4,6-二硝基酚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急性毒性终点、慢性致死效应终点和/或慢性非致死效应终点开展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评估因子法的生态危害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湖泊、河流中酚类物质实测浓度计算五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4-硝基酚的长期风险商。结果表明,应用繁殖发育等慢性非致死效应终点得到的五氯酚、2,4-二硝基酚的5%物种危害浓度(HC5)明显低于其应用慢性致死效应终点得到的HC5。太湖、三江(松花江、长江、珠江)四河(辽河、海河、黄河、淮河)以及钱塘江水系中五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4-硝基酚的水生态风险是可接受的。但五氯酚对我国三江四河的长期危害风险亟需引起关注,特别是对水生生物繁殖、发育和生长等的非致死性危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共价三嗪有机框架材料(CTF-1)对4-氯酚(4-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等4种不同氯原子取代数目的氯酚类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探讨了底物结构对氯酚脱氯降解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氯酚脱氯降解过程明显受苯环氯原子取代数目的影响,氯原子数目越多,脱氯降解效率越高,氯原子数目与表观速率常数呈显著正相关,氯酚降解及脱氯速率均为:PCP>2,4,6-TCP>2,4-DCP>4-CP.对CTF-1光催化降解氯酚机制研究表明,活性物种在反应中不起作用,体系反应机制为针对氯酚上取代氯位点进行水解脱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氯酚脱氯降解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光催化技术处理卤代酚类废水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电子加速器为辐照手段,在4-氯酚水溶液中添加TiO2纳米粒子,通过对溶液辐照前后4-氯酚浓度、GC/MS、总有机碳(TOC)、氯离子浓度、辐照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过程和溶液pH值的测定分析,研究4-氯酚水溶液在TiO2纳米粒子存在下的辐照降解和矿化特性.结果表明,TiO2纳米粒子的加入对4-氯酚的辐照降解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改变了4-氯酚的降解途径并可以较大地提高4-氯酚的矿化.  相似文献   

14.
催化氧化法处理对硝基酚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催化氧化法处理对硝基酚钠生产废水的工艺参数,COD去除率可达90%,探讨了从酚钠母注人中盐析酚的条件,回收量为15.86Kg酚钠/m^3废液,提出了综合治理酚钠废水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协同-络合萃取法回收含酚废水中的酚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宜掌  金红 《环境化学》1996,15(2):112-117
在现有的各种回收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方法中,溶剂萃取法最为有效.但现有常用脱酚萃取剂分别存在着萃取效能低等诸多缺点,萃残液中一般尚存有几十至几百mg·l~(-1)的酚类,本文提出了协同-络合萃取法,并按该法原理研制了HC-1—HC-4四类新型协同-络合萃取剂.其中HC-3和HC-4对苯酚稀溶液的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K_((?)C-3)=612.4和K_((?)C-4)=483.7,单级萃取可将两组中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中酚浓度降至10mg·l~(-1)以厂,脱酚率>99%.该法为一步脱酚达标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3种氯酚化合物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氯酚类化合物是我国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试验生物,测定了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大型溞的48 h致死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基于单一氯酚化合物的浓度-效应曲线,运用浓度加和(CA)与独立作用(IA)2个模型对2种等毒性浓度比的混合物(Mix-LC5...  相似文献   

17.
对硝基酚对大型蚤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对硝基酚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和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结果表明,大型蚤幼蚤接触不同浓度的对硝基酚后,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死亡,48hEC50值为2.55mg·L-1.对硝基酚对斑马鱼胚胎有蓄积致毒作用,最敏感性指标为83h未孵化、83h卵凝结;实验还发现对硝基酚具有低浓度促进斑马鱼胚胎发育和孵化,高浓度抑制发育并延缓孵化的作用.对硝基酚对大型蚤的毒性与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影响相比,大型蚤对对硝基酚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由于酚的难分解性和对养分循环有抑制效应,土壤酚含量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和指示意义;然而,由于高氮沉降下森林土壤酚观测数据缺乏,土壤酚含量变化及其响应氮沉降或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和机制并不清楚.因此,选取全球氮沉降热点区域京津冀地区,对27个不同氮沉降和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土壤酚含量进行取样测试,探究该地区森林土壤酚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子.京津冀地区土壤酚含量点位均值范围在0.09-0.67 mg/g,区域平均水平0.32mg/g,显著低于全球其他地区的观测值(点位均值范围为0.79-5.00mg/g).在研究区内,土壤酚含量因土壤和主要植被类型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针叶树种与棕壤发育导致较高土壤酚含量;并且研究区中森林土壤pH是调节土壤酚含量的主要负面因子.总之,氮沉降热点区域京津冀地区土壤酚含量水平较低,且土壤pH是土壤酚含量的主要调控因子.上述结果和发现对于理解氮污染区森林碳氮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森林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图4表3参38)  相似文献   

19.
以五氟苯甲酰氯作衍生剂,GC/ECD为检测手段,对邻、间、对苯二酚及3,5-甲苯二酚进行了衍生研究,实验表明,四个二元酚特别是邻、对苯二酚在碱性水溶液中皆不稳定,采用与普通酚同样的衍生方法难以得到定量衍生,相反,其衍生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都很稳定.本文讨论了影响二元酚衍生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二元酚的最佳衍生条件.为评价方法的回收率,于纯水中加入浓度分别为2及10ppb的二元酚,回收率为67—98%,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45—4.4ppb.  相似文献   

20.
酚类化合物高效吸附剂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吸附剂对苯酚、 4 氯酚、 2 4 二氯酚和五氯酚钠的吸附行为 ,以及pH值和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都能够较好地表述这四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行为 ;在pH 6 5— 7 5 ,投加量为 8g·l- 1 ,振荡平衡后 ,自制的吸附剂对苯酚、 4 氯酚、 2 4 二氯酚和五氯酚钠的去除率可以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