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17,(6)
<正>"治理环境、经营城市"正从理念变成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加快截污管网建设,东莞继续大步向前!到2018年年底前新建截污管网不少于1800公里,争取新建管网达到2500公里;到2020年再新建500公里以上管网!这是东莞截污次支管网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也是各镇(街道、园区)向市政府立下的"军令状",更是检验东莞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7,(6)
<正>截污管网特别是次支管网建设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效益,切实改善全市水环境,东莞打响了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攻坚战。按照工作部署,到2018年年底前新建截污管网不少于1800公里,争取新建管网达到2500公里;到2020年再新建500公里以上管网,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7,(6)
正如果把当前东莞各镇热火朝天的水污染治理比作"攻坚战",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无疑是这场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东莞市委书记明确指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是截污,首战要将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作为主战场,为东莞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没有完善的截污管网系统,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益将大打折扣,水环境质量也难以有效改善。道理易  相似文献   

4.
结合乌涌流域排水规划与排水现状,制定了排污口截污、截污管网完善、初雨调蓄、河道整治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持的综合治理总体设计方案,方案实施后可达到"旱季污水100%截流,雨季溢流污染削减70%"的治水目标。  相似文献   

5.
何闪闪 《环境》2023,(6):68-69
<正>近些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身影在东莞市望牛墩镇截污管网堵点和重点雨水排污口附近来回巡查、聆听群众心声。他就是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望牛墩分局局长陈家杰。陈家杰坦言,治水必须亲自走下去,把握核心污染源,才能推进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助力望牛墩镇高质量发展。现在,望牛墩镇内河涌水质绝大部分稳定达到V类及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7,(6)
<正>截至5月10日,各镇街三个批次已新建截污次支管网建设约335公里。为努力完成建设任务,各地形成你追我赶抢进度、争先恐后争上游的良好工作态势。走进东莞各镇,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管网建设施工景象。一些路段被围蔽,道路被"开膛破肚"后,一根根巨大的管道埋入地下,匍匐前行;一些地段地面虽然静悄悄,但地下几米深处,顶管机却在"吃力"地施工着,一米一米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6,(9)
正"全面推进二级、三级截污管网建设,打通管网连通节点,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治污效能。"——佛山市副市长赵海雨后放晴的三圣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小朋友沿着河边追逐嬉戏,村民在岸边休闲庭院打牌聊天……"黑臭水体能够治理成这样就不错啦!"今年5月,副省长许瑞生检查三圣河治理情况时如是说。三圣河,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区府所在地桂城街道,全长约7公里,穿城而过。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多,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8,(2):50-51
日前,东莞市河涌综合整治构想形成,该构想提出了截污、清泥、活源、治堤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河道"污水零直排",对十甲河、北塘河和永久河等15条河道沿线的排放口进行了排查。对于有污水的排放口实行源头截污并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不具备市政截污条件的,就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河道。工程运行效果表明,污水就地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消除了河道晴天排污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广东省委、省政府日前作出加快推进韩江、榕江、练江流域间水系连通的重要部署,韩江榕江练江水系三连通工程今冬明春将开工建设!在综合治污的基础上,为改善练江水质,增加生态补水。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截至2017年11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6万公里,全省总体补齐了"十二五"规划建设1.4万公里污水管网的任务缺口!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我国排水系统建设发展迅速,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平大幅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不断改善,但城市水体黑臭的问题依然很严峻。排水管网雨污混接、初期雨水未收集处理、排水管网日常维护不足等是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此,本研究提出优化排水系统,以提高排水系统控源截污水平,削减污染物排放,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监测数据显示,2008—2017年,惠州市惠阳区西湖村、紫溪断面综合污染指数等主要污染因子呈下降趋势,水质逐步改善,已消除黑臭。作为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惠阳区牢牢抓住"两河流域"水系的工业生产、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等方面污染源整治,通过加大控污、截污、治污的工作力度,不断推动水质指标持续改善。强基础,重整治在惠阳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黑臭的生活污水经过一道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截污治污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截污治污效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定位的2000年污染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苏州河水系污染源的分布及排放特征,并结合区域截污治污设施现状和污染源纳管的可能性等因素,对二期工程的截污治污规划进行了研究.测算了二期工程可能截除的污染源数量,污水量和截污率等指标,提出了二期工程截污治污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工程是滇池环湖截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SWMM模型对滇池环湖截污干渠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并对其运行效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典型降雨年景(降雨保证率分别为29.7%、93.8%和82.8%)下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对现状汇水范围内全年产生的污水收集率为29.52%~51.68%,对设计服务范围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处理率为46.3%~67.9%。环湖截污干渠系统旱季收集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雨季,各截污片区收集处理率存在明显差异。当重现期≤0.2年时环湖截污系统现状汇水范围内产生的污水及地表径流均能够被收集与处理;当重现期≤0.25年时环湖截污系统设计服务范围内产生的污水及地表径流能够完全被收集与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改善水环境质量,从2016年起,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高效推进次支管网建设,积极创新治水模式,开展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水污染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百姓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目前,全市40条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水质均已基本消除黑臭,全市共建成截污管网超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抚仙湖北岸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与截污工程实施前同比降低,雨污分流截污成效与预期存在差距的问题,通过现场排查、跟踪监测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情况对比,探究了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城乡一体化污水收集模式、截污工程施工期间降雨冲击、截污范围扩大和截污设施增加、地下水和农田泄水混入、日常监管机制和全民参与等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州河6支流截污工程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最重要的治水工程之一。在工程进一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根据多次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按水系截污、沿河截污与区域截污相结合、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污的3项原则,对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截污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际纳管污染源数量由原计划的820个增加到2977个,实际截除污水量由原计划的6.8万m^3/d增加到26万m^3/d,6交流区域的截污率由22%提高到85%以上,6条主要交流的平均污水截除率接近70%,其他一些主要交流污水截除率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现状,分析了老城区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困难和弊端,并参考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雨污排放方面的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对策和具体措施,重点是对初期雨水的处置和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的建设要求。根据发改委《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到2025,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目前正有序推进海上油气田开发、可燃冰的开采、国家骨干油气管网、储气库、LNG接收站规划布局。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原油与成品油库、油气接卸码头、LNG接收站、储气库、海洋平台以及油气管网等大量油气储运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地质状况、自然环境等复杂多变,都对储运设施  相似文献   

20.
正微风轻拂,花影浮动,黄沙河泛起丝丝涟漪,水边蕉叶下几条小鱼惬意地游来游去……经过近6个月的整治,曾经黑臭的东莞市黄沙河,如今已蝶变重生。黄沙河,由于周边地区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多,入河污水不断增加,使得河水一度稠如浆、黑如墨,恶臭难闻。去年10月,为了解决黄沙河污染问题,东莞推动黄沙河治理、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修复的思路推进"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半年过去,如今河涌再度变成活水,河水黑臭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