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为研究农业生产实践中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能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大田试验,以PPC地膜和普通地膜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处理(PF)、PPC地膜处理(JF)、无地膜处理(CK);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对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PF处理的含水率显著低于CK、JF处理,导致土壤三相比增加,影响土壤的固相、气相和液相比例;JF处理与PF处理相比,JF处理减少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及渗透率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以及其对玉米根系生长的阻碍。与CK处理相比,由于PPC地膜在试验期间未能达到完全降解,所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生长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PF处理相比其可减少残留地膜对土壤的破坏及阻碍玉米根系生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地膜大规模使用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应用降解地膜进行大田试验,以南瓜为研究试材,探究了黑色普通地膜(CK)、白色降解地膜(WDF)、黑色降解地膜(BDF)和黑色CO2基降解地膜(C-DF)对土壤理化性质、根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并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降解地膜处理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较普通地膜均不同程度降低;各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C-DF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降低,WDF和BDF无显著影响;BDF和C-DF处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CK和WDF降低,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种降解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2.9%~6.8%,蔗糖酶较CK显著降低了33.3%~38.4%.BDF处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63.8%,WDF和C-DF无显著影响.3种降解膜处理对地下部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长势明显增强.BDF和C-DF处理南瓜产量与CK趋近,BDF处理南瓜产量较CK显著降低11.4%.试验结果表明,BDF和C-DF处理对土壤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当.研究认为2种黑色的降解地膜在高温生产季节可有效替代普...  相似文献   

3.
地膜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及限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地膜主要成分聚乙烯(PE)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极易在农田土壤中残留并积累.此外,地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作为塑化剂,该类有机物极易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积累和迁移,且生物毒性大,对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聚乙烯和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是土壤有机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农用地膜污染土壤修复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亦是作物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微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较物理化学技术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环境扰动小等优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此,本文综述农用地膜使用和土壤残留现状及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膜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有“蔬菜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依靠兴建塑料市场,带动了废旧塑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保护了环境,改良了土壤,同时也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镇共有塑料加工企业32家,加工机械48套,年增收入145万元。近年来,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何官镇各式各样塑料大棚遍布田野,农膜覆盖面积已达14100亩,比1990年扩大了20借。由于农用薄膜有效使河期较短,大棚覆盖膜、地膜需一年一更新。这样,每年七、八月份大量的废旧塑料薄膜被废弃,或随风飘曳挂满枝头,或残留田野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业生产。从去年开始,…  相似文献   

5.
可控降解地膜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膜技术的引进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科学技术.随之带来的白色污染又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解决白色污染势在必行.本文对国内多个厂家提供的不同种类的可控降解膜由科研单位试验,结果证明;降解膜与普通地膜有同等的功效而且能够降解是我国地膜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新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然而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大量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废旧地膜的回收与治理,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即要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为目标,应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控源、回收和再利用为重点,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之,本文在研究分析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基础上,具体从加快立法、加强监管效能、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加大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等方面,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农田土壤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体式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哈尔滨农田土壤中MPs的丰度、外观特征以及类型,并以有无农用膜为分类对比分析了MPs在农田土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MPs丰度范围在198.32~1002.61n/kg,平均值约为485.80n/kg,有农用膜覆盖的土壤中MPs丰度是无农用膜覆盖的1.69倍.垂直空间分布上,随着深度增加,MPs丰度降低.耕层土壤平均丰度约为(567.70±210.53) n/kg,犁底层MPs丰度降为(403.80±141.66) n/kg,降幅达到40.59%.在有农用膜覆盖的土壤中,占比最高的MPs类型为PE(46.61%),在无农用膜覆盖的土壤中,占比最高的MPs类型为PP(38.76%).土壤的颗粒组成对土壤中MPs的分布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黏粒是影响MPs丰度的主要因素(r=-0.6,P<0.05).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农田土壤MPs污染评估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数据,并为MPs在土壤中的迁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由于残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造成地膜污染。通过分析地膜污染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对回收残膜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防治地膜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MCR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目前国内外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 ,研究提出将成熟的膜控制释放技术应用于农用化学物质的改良生产和施用 ,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农用化学物质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未来塑料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物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颖 《世界环境》2009,(1):59-60
目前生物塑料技术,主要应用在五个行业中。第一是包装行业。塑料包装制品是塑料行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包括塑料袋、食物包装盒和饮料包装等。第二是生物塑料农用地膜。原先制造农用地膜的材料主要是不可降解的化工塑料。会导致“白色污染”。生物塑料农膜使用后直接将地膜就地填埋降解,避免了化工塑料造成的污染。第三是纺织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江苏省将选择苏北地区的淮安市淮阴区、苏中地区的泰州兴化市、苏南地区的南京市溧水县,开展典型区域耕地环境调查。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气候与气象,水文状况;土壤类型,土壤背景值,土地利用和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工业“三废”及农业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响,农灌用地表水或地下水、农田土壤、大气质量现状;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抗菌素等的使用情况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程度的简化数学模型。应用这一数学模型计算表明,在Cd一Zn复合污染发生的盆栽试验条件下土壤Cd和Zn的最大允许浓度分别依次为1.0和4。。mg八召,这可以作为棕壤性水稻土Cd和Zn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表5参11X53 9601598光降解地膜的农业效果与降解过程(l)一一土壤污染研究及环境评价/金维续…(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l〕95,14(5)一219~223 环信X一15 介绍了光降解地膜残片进入土壤耕层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另对光降解地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光…  相似文献   

13.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早春糯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曝晒试验和填埋试验对5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1种普通PE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J2、J3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保温效果较其他全生物降解地膜好,白膜保温效果比黑膜好。曝晒和栽培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特性表现一致。除J5地膜降解过快外,其余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均在70 d以上,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土壤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J2能快速降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无明显影响。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均高于露地;降解地膜J3的玉米产量最高。权重分析结果表明,J3农田适应性最好,其次为J2,最差为J4。  相似文献   

14.
正为遏制农用残膜影响土地可持续耕作,宁夏2014年开始多举措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截至目前,整治农用残膜涉及土地面积近8 hm2,残膜回收率达77%。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宁夏每年推广覆膜面积约20 hm2,由此每年产生的废旧地膜达2万t。以往残膜回收主要依靠农民人工捡拾,由于回收麻烦、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残膜在土地里越积越多,直接影响农田可持续耕种。2014年起,宁夏开始在吴忠、固原等3个地级市11个县(区)大范围治理农用残膜污染,预计整治面积10 hm2。截至目前回收农用残膜9 560.5 t,回收率达到77%以上  相似文献   

15.
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残留特征及农户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地膜施用量及覆盖面积快速增加,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农膜污染,在西北干旱区的表现尤为突出。论文利用实地采样数据及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的残留水平与影响农户地膜施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张掖市农用地膜覆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69.9%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覆盖了地膜;2)仅2014年1 a研究区地膜的残留率平均为25.7%;耕地中地膜的残留总量达到了63.75 kg/hm2,相当于2014年单位玉米种植面积的地膜用量,已经接近我国国家标准限定值(75.0 kg/hm2),明显高于内蒙古与华北地区;3)在低温少水的黑河中游山区,农户并未大规模施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湿,而是采用种植春小麦与大麦作物应对气候不足。地膜施用与否的高程界线约为2 100 m。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来看,农户地块数量和农户的非农工资水平对农户地膜回收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农业劳动投入时间与高程则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从原因上看,农户非农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地膜回收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农业补贴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地膜回收率的影响不明显。为提高地膜回收率,减少地膜污染,需要提高地膜质量,防止破碎以便于捡拾;加快地膜回收机械的研发与推广,替代逐步提高的人工费用;加快研发与推广可快速降解的地膜技术。  相似文献   

16.
塑料薄膜复盖栽培应用在我省较早,五十年代后期已开始应用普膜复盖早稻育秧,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地膜复盖栽培是近十年新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自1979年由浙农大园艺系在校园内蔬菜生产采用获得成功,现在已推广到早稻育秧、蔬菜、西瓜、棉花、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3,(11):43-43
农田里的地膜是一种塑料薄膜,可以增温、保湿等,尤其对那些干旱贫瘠的土地有明显增产效果但大量地膜残留将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土壤中裹含着大量的白色污染,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污泥农用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氮肥对污泥农用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根际土壤重金属化学行为及植物吸收的影响,提出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缓减和降低氮肥对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影响的措施:按规定合理施用污泥或活性污肥,提倡科学合理施用氮肥,因地制宜选择氮肥,结合改良剂施肥。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2003,(6):55-58
法国是温带国家之一。春天的气候有时较为凉爽。为了从春天开始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蔬菜.鲜花或水果.菜农和果农很早就对能够改善产品早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尤其是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织物。他们通过采用有纺或无纺织物,或者薄厚不一的农用塑料膜,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长,调节生产,也可以用来保护植物免受灾害气候.昆虫.紫外线等等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含除草通的非织布用取农用薄膜的作物地面覆盖材料,经1年来的示范推广试验表明,其防草效果达到90%以上,与农用黑膜接近,优于农用白膜,其对作物株高,叶片生长无影响,在农田管理得当(生长期保证灌水)条件下,有一定增产效果;对试验作物草莓,茄子,番茄,辣椒的可食部分的除草通残留量测定,未检出,农用薄膜在土壤中残留的模拟试验表明,作物根系能穿过非织造布生长,涂用的除草通在土壤中了最终浓度是非织造布上的喷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