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第一批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省份,长三角"三省一市"不断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发布一年多来,"三省一市"积极开展管理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为其他地区管好生态保护红线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在红线管理方面仍有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总结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成功实践经验,分析长三角生态保护红线依然面临的区域性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存在行政壁垒等问题,最后从强化生态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建立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机制、建立区域管控制度和配套措施、创新生态修复和治理模式、加大生态保护红线宣传和教育六个方面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的相关要求,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阐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流程,包括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科学评估,与自然保护地叠加分析来校验划定范围,通过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等确定红线边界,最终形成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开化县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可为其他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要闻     
<正>7月20日,环境保护部召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协调组第一次会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李干杰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实行严格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生态保护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工作协调组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划定工作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4.
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资源县的生态环境特征,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目标,从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方面建立了资源县生态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研究确定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运用GIS叠加分析、空问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划定资源县Ⅰ和Ⅱ类生态保护红线,从而明确了区域内生态保护的重点与方向,对资源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其它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实践,根据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生态红线"概念。2012年,环保部开始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理论、方法,各地也开展了相关试点,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开展了这项工作。在此期间,有关红线的不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的另一条"生命线",划定并严守意义重大。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安排提供顶层设计。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关键在于实现边界落地、政策落地、管控落地。需要从国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麻阳县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并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目标,从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方面建立了麻阳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技术方法。运用空间统计分析、GIS叠加分析等技术,划定麻阳县I类和II类生态保护红线,从而确定了区域内生态保护的重点与方向,对麻阳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其它县、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管控,增强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制度的可操作性。依据国家、省、市对红线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试点调研(沈阳市)、案例借鉴等方式研究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评分细则,对其中10项技术指标及5项管理指标的考核内容、指标解释、计分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实现了指标的可量化、可考核,满足了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9.
加快“三个落实”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客观需求,是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共中央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国务院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任务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探索,政府和学界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实践,但仍存在思路不统一、部分地区进展缓慢、配套政策不明确等问题。当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已明确列入"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地关键问题,从边界范围、配套政策及管控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三个落实"的对策措施,为实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红线保护在保障生态安全、提供生态产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江苏省于2013年先期开展了生态红线保护的探索,共划定了15种类型的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达24 103.49平方公里,并出台了相应的相配套政策。文章概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的内涵,提出了生态红线划定的原则、程序和监管考核办法,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生态红线类别系数,最终得到了江苏省2013和2014年的生态补偿金额,最后对国家和地方推进生态红线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划定是基础,严守是关键。要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需要建立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本文系统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点,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的框架,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三不")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三不"、实施三"事"(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奖惩)的要求,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本文梳理阐述了《若干意见》的八个关键点,即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促进各地正确理解准确及把握《若干意见》的核心要义,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山东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文中介绍了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背景、组织形式、划定原则、划定范围和方法以及划定结果,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之后的管理策略,总结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经验,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构建建议,为其他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遴选斑块面积、斑块分离度、斑块聚集度、斑块优势度和景观比例等景观指数,借助Fragstats3.3和ArcGis10.2软件计算分析,对比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前后云南省景观格局的变化,探讨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于云南省生态安全格局的提升和优化效应。结果显示: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作为生态源地的生态红线区域面积和所占景观比例(PLAND)有所增大;最大斑块指数(LPI)和斑块优势度(Do)都有所提升,生态保护源地在整个景观中占优势的程度提高了,从而使其在景观中的支配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表征生态源地的连通性指数斑块分离度(SPLI)、景观形状指数(LSI)数值呈现减小的变化、斑块聚合度(AI)和斑块凝聚度(PCI)则出现增大的变化,连通性指数的计算结果都表明,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高了生态源地内部的连通性,从而增加了生态源地抗干扰的能力。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使得景观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维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省级及以上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青岛市为实践区域,与多类规划衔接,划定青岛市省级生态保护红线.青岛市最终划定59处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合计1120.65 km2,占国土面积的9.9%.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确立"三生"空间和落实"多规合一"的要求,有利于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青岛市市级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写入《环境保护法》,标志着中国将以强制性法律手段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建设。本文介绍了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划定类型和方法,分析了划定实际推动过程中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红线体系的思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从已有法定保护区域入手,将现有法定空间管控范围进行梳理和归纳,以维护云南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按分区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定,完成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再将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县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阶段落地。同时,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制度创新,应建立一套综合管理体系,以划定范围为管控基础,建立红线区切实可行管控办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渠道和补偿机制。通过生态红线政绩考核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终推动国土空间管控体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近10年来我国城市(群)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实践经验,结合环境总体规划的探索,提出了一套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划分方法。首先,按照"识-评-落-合"的技术流程,划定城市生态功能红线。其次,通过识别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划定环境质量红线。第三,基于合理的模型方法计算大气环境、水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测算环境资源开发上限。最后,借助GIS软件实现这三条红线的空间叠加,综合划分出生态保护红线。上述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现有的各部门空间和资源管理制度能进行充分有序的衔接,可以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管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意义,在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八部委近日联合出台的《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国家推进耕地草原河湖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耕地、草原、河湖等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本文分析了《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特点与亮点,提出了将《规划》实施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分析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重要生态功能区评价指标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2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根据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红线。将重要生态功能服务区红线与禁止开发区红线叠加,最终划定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功能红线。其中,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保护红线区面积达2 157 km~2,占全区总面积41.5%;禁止开发区范围面积约2 076 km~2,占全区总面积39.9%。叠加构成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红线区总面积3 15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0.7%。秦岭生态红线范围的划定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