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滤技术是一种膜分离技术。超滤膜的分离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不需加热,因而节省能量。特别适于分离热、化学药品敏感的物质。可广泛用于许多溶液的分离、分级、浓缩和精制工艺过程。近十年来,国外膜分离技术发展较快,已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印染工业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我国在膜分离投术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应用较多的有醋酸纤维素膜,面醋酸纤维素膜耐酸碱羞,耐热性差,易被生物腐蚀,致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聚砜超滤膜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塑料,它的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pH1—13),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且能抵抗微生物侵蚀。中国科学院环境  相似文献   

2.
痕量壬基酚及相关化合物的样品预处理和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近年来环境样品中痕量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及相关化合物的分离富集方法和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讨论了索氏提取、液液萃取、液膜分离、回流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提取八种样品预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两种测定方法,而且针对以上方面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流体流动状态对超滤效率及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滤技术作为膜分离技术的一种,由于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已经被多种行业广泛应用.但是,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却极大降低膜分离效率,成为制约膜分离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解决和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于流体流动状态对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超和为膜分离技术的一种,由于具有效率高、能低等优点已经我种行业广泛应用。但是,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却极大降低分离效率,成为制约膜分离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解决和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于流体流动状态对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液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综述了液膜技术的传质机理、类型、特点和在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为使该项技术能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应用,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液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反渗透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借助于一个具有选择渗透性的半透膜,在一定的压力下,使溶液中某些组份分离、浓缩和提纯。自从一九六○年S.Loef和S.Sourirajan发明了不对称膜的制膜工艺以来,这种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很快。它以省能、省力、省资源为特点。目前除用于咸水和海水淡化外,在食品加工、医药卫生、超纯水制备、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在不断地显示它的生命力。它可有效地分离各种有毒  相似文献   

7.
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车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设备。它将分离工程中的膜技术应用于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膜组件取代传统生化处理技术中的二次沉淀池和砂滤池,由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方法中的重力式沉淀泥水分离技术方式,具有简洁、高效等优点。采用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对天津某一洗车点洗车废水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出水回用于洗车。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表明,仅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无机陶瓷纳滤膜分离高钠盐模拟溶液中的锶,分离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陶瓷纳滤膜对锶的选择分离效果,选择了分子量为3000的聚丙烯酸作为陶瓷纳滤膜分离的强化剂,重点探讨了溶液pH值、聚丙烯酸浓度、温度及离子强度对模拟溶液盐分离效果和膜通量的影响,并得到了适宜的锶钠分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通过聚丙烯酸强化和两级分离,陶瓷纳滤膜可大大提高模拟溶液中锶离子的选择分离效果,锶/钠的分离因子高达205.  相似文献   

9.
赵伦 《污染防治技术》1995,8(4):257-259
对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低温分离法,膜分离法和物理吸附法等五种CO2分离回收技术及其进展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光催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膜分离特性,以微米级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针对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的分布特性、悬浮特性、分离特性及膜污染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量一定的情况下,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具有良好的悬浮特性,且优于纳米TiO2。随着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浓度也随之增加。光催化反应器底部曝气0.3m3/h、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时为宜。膜分离器中催化剂悬浮浓度明显低于光催化反应器;该微米级催化剂与纳米TiO2相比具有不粘附、不堵塞膜孔等优良特性,能够有效降低膜污染,延长分离膜使用寿命。膜底曝气为0.1 m3/h时,反应器连续运行5 h(未加反冲洗)后,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和纳米TiO2对膜组件的污染程度分别为膜通量衰减率4.3%和37.4%。反应器连续运行72 h,膜组件依然具有很好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火电厂排放CO_2的分离回收和固定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下述从火电厂排气分离回收CO_2的方法:(1)胺液吸收,(2)物理吸附,(3)膜分离,(4)O_2/CO_2燃烧及下述回收CO_2的固定方法:(1)物理固定(深海处置,EOR),(2)化学固定(CO_2有机合成),(3)生物固定(培养藻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目前这些技术还处在基础试验阶段,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今后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试验研究,开拓思路,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在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光催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膜分离特性,以微米级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针对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一膜分离反应器中的分布特性、悬浮特性、分离特性及膜污染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量一定的情况下,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一膜分离反应器中具有良好的悬浮特性,且优于纳米TiO2。随着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浓度也随之增加。光催化反应器底部曝气0.3m。/h、催化剂投加量为1g/L时为宜。膜分离器中催化剂悬浮浓度明显低于光催化反应器;该微米级催化剂与纳米TiO2相比具有不粘附、不堵塞膜孔等优良特性,能够有效降低膜污染,延长分离膜使用寿命。膜底曝气为0.1m3/h时,反应器连续运行5h(未加反冲洗)后,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和纳米TiO2对膜组件的污染程度分别为膜通量衰减率4.3%和37.4%。反应器连续运行72h,膜组件依然具有很好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3.
液膜分离技术最初是由美国埃克森研究工程公司的N·N·Li在1968年提出来的。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分离科学上的一门新技术。迄今日本、西德、英国、加拿大、苏联、匈牙利等国相继开展了研究,已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和专利。从机理、具体应用到设备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广泛应用于化工、医学、生化、环保、原子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CNT-PVDF复合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电辅助抗膜污染性能》(杜磊,魏朔,全燮,陈硕,于洪涛)一文。膜分离技术因其适应性广和能耗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膜污染会导致分离膜通量衰减、寿命降低和运行成本升高等问题,因此,减缓膜污染对于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电辅助抗膜污染技术由于其简单、高效、无需外加药剂等优点,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此,该文作者通过真空抽滤交联技术制备了具有导电性能的CNT-PVDF复合中空纤维膜,对复合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形态及组成进行表征,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催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膜分离特性,以微米级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针对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的分布特性、悬浮特性、分离特性及膜污染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量一定的情况下,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具有良好的悬浮特性,且优于纳米TiO2。随着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浓度也随之增加。光催化反应器底部曝气0.3 m3/h、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时为宜。膜分离器中催化剂悬浮浓度明显低于光催化反应器;该微米级催化剂与纳米TiO2相比具有不粘附、不堵塞膜孔等优良特性,能够有效降低膜污染,延长分离膜使用寿命。膜底曝气为0.1 m3/h时,反应器连续运行5 h(未加反冲洗)后,微米级负载型TiO2催化剂和纳米TiO2对膜组件的污染程度分别为膜通量衰减率4.3%和37.4%。反应器连续运行72 h,膜组件依然具有很好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电渗析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渗析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之一,由于具有高效,低能耗等特点已经被多个行业广泛使用,本文阐述了几种新的电渗析技术,包括无隔板电渗析,填充床电渗析,双极膜电渗析等,并探讨了综述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在深度水处理中已引起广泛关注.悬浮式光催化反应器作为一种高效光催化反应器,传质效果好、光利用率高,但光催化剂尤其是纳米光催化剂从悬浮液中的分离回收成为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应用的难题.引入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了工艺流程,搭建了耦合装置并优化了工艺参数.该耦合系统在光催化高级氧化降解甲基橙(降解率达到99.1%以上)后能实现光催化剂的高效分离回收再利用,对光催化剂能达到99%以上的截留率.同时,研究更廉价、阻力降更小的膜材料及新型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成为该技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分质处理与分段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种类多、色度高、成分复杂和污染严重等特点,如果将各部分废水混合后再处理,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工艺,因此应采取分质处理和分段回用的方法,膜分离技术在这方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基于近年的文献调研,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处理退浆、洗毛和染色等废水及回收聚乙烯醇(PVA)、羊毛脂、染料等资源的研究情况,主要讨论了膜材料、膜孔径以及运行工艺条件等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无机陶瓷纳滤膜分离高钠盐废水中的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表明,仅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无机陶瓷纳滤膜分离高钠盐模拟溶液中的锶,分离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陶瓷纳滤膜对锶的选择分离效果,选择了分子量为3000的聚丙烯酸作为陶瓷纳滤膜分离的强化剂,重点探讨了溶液pH值、聚丙烯酸浓度、温度及离子强度对模拟溶液盐分离效果和膜通量的影响,并得到了适宜的锶钠分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通过聚丙烯酸强化和两级分离,陶瓷纳滤膜可大大提高模拟溶液中锶离子的选择分离效果,锶/钠的分离因子高达205。  相似文献   

20.
鸟粪石结晶成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鸟粪石法处理高浓度氮磷废水具有去除效果好、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但该方法的缺陷在于生成的晶体非常细小,不易与水分离.鸟粪石结晶成粒技术克服了鸟粪石沉淀固液分离难、易堵塞管道等问题,同时还能回收鸟粪石副产品,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了鸟粪石晶体的生长机制,详细论述了影响鸟粪石晶体颗粒形成和生长的因素,并介绍了目前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