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强调要“脚方联控”建立群防群治的防控大格局,相关部门为筑牢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提供了重要指导。显然,城乡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和前线“战场”,也体现出社区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而综合减灾示范区的建设正是守住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阵地,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为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载体、平台和抓手。广州市黄埔区应急管理局、广州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谷林直言道,“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对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当然有利!”十几年前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要求社区在组织管理、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宣教培训、基础设施、居民安全素质、多方参与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了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悦来南社区位于中山市石岐区繁华地带,面积约1.0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万人。社区以住宅小区为主,也有企业、商圈。社区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区办事处指导下,社区逐步完善各类防灾减灾设施,全面提升居民应急救助和防灾减灾意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于2018年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4.
《江苏劳动保护》2013,(5):14-14,28
仙林街道2010年6月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并始终坚持“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为助推.在两年的时间中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建立了街道主导、各级部门联动、广大驻街单位和居民群众踊跃参与的工作格局.2012年8月23日被正式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通过创建工作.仙林街道把安全社区理念引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之中,同步推进,持续改进.有效促进了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5.
丁辉 《安全》2020,(3):18-22
为提升社区风险治理水平,本文阐述了社区与社区风险的概念,分析了社区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讨了提升社区风险治理水平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科技支撑和法制建设是提升社区风险治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安全》2020,(5):I0002-I0002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推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社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韧性社区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以社区基层力量为抓手,补足治理短板,将成为未来常态下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11,(6):18-19
安全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年”活动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全面加强“三项建设”、实现“三个压下来”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崇川区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大安全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论指导下,提出在区民防办下设街道防减灾办公室,负责社区防减灾的领导工作。根据灾害管理过程,设置下属机构包括:社区灾害预防组、应急救援组和灾后恢复组。明确各相关方在具体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完善社区防减灾机制。按自愿原则组建志愿者队伍,建立良好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确保服务人员的长期化。扩大基层防减灾宣传教育的广度,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宣教。将宣教和防灾演练结合,使得防灾演练制度化。同时,需要重视在现有"120"急救网络上,建立院前急救体系,配备相应的物资和人员。  相似文献   

9.
1 中国安全减灾产品及产业化现状 早在2000年3月“中国国际防灾减灾设备、物品与服务展览会”及“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就指出:“减灾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最重要的是尽快改变我国减灾科技产品的落后状态”。中国  相似文献   

10.
姜成刚 《安全》2011,32(3):48-50
安全社区要求在安全社区的治理模式下,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动员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事故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有效持续预防和减少各类对人的伤害和事故的发生,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安全健康的目标,体现了先进的安全理念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2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对于提升普通民众的自救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梁加新 《安全》2009,30(8):45-47
“安全社区”是近10年来世卫组织倡导的安全理念,强调人人都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平等权利。安全社区的基本思想是将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和人员紧密联系起来,整合资源,开展以实现社区群众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各种活动,加强社区安全预防,为区内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提高社区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害。基于这种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是提高国民安全素质,弘扬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实现根本好转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历一帆  吕慧 《安全》2023,(12):49-54
为提升基层社区的综合承灾能力,加强韧性社区体系化建设,通过查阅文献、社区调研、实地走访和理论研究等途径厘清韧性社区建设的意义,同时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总结归纳现阶段我国韧性社区建设推进缓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用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四位一体”的安全文化赋能韧性社区建设,通过梳理政府机构、社会专业力量、社区管理组织、广大居民4个主体的关系,绘制韧性社区建设共治体系网,推动基层社区韧性建设的全民参与,为基层社区的韧性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四面八方     
4月6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北京召开“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等4个单位介绍了建设安全社区经验的基础上,呼吁全国各地搞好社区安全建设。安全社区的基本理念是强调针对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强调社区人人参与预防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把社区内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商业机构、学校等联系起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火灾等伤害和事故。多年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坚持“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的理念。历时近4年打造安全社区。2010年11月,辖区内的夏港街道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成为广州市第1个“全国安全社区”。2012年,东区、联和、永和、萝岗4个街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其中,夏港街道于2012年11月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定,成为广州市第1个“国际安全社区”。本栏目在2011年、2012年先后分享了萝岗、联合、东区街道安全社区建设经验,本期特别介绍广州首个国际安全社区——夏港街道。  相似文献   

16.
日前,河南省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社区,把政策、岗位、培训、援助等服务送到农村社区居民家中。  相似文献   

17.
金磊 《安全》2000,21(2):20-26
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的批复中强调“北京是一个重点预防城市,必须逐步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确保首都安全”。1993年8月26日段强副市长在北京地区综合防灾对策专家“季谈会”上提出:要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北京市要改变“福地”、“金地”的旧思想;1998年8月确保国庆50周年大典安全的综合减灾管理专家“季谈会”上汪光焘副市长再次强调4点:第1,要把北京防灾减灾工作推上新水平,使我们由被动转向主动防范;第2,第1点是由于北京历史及现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频繁的自然与人为灾害的教训所决定的;第3,对比国外发达首都城市文明的衡量尺度,重在强调一个城市应付意外事件能力,而北京恰恰相对脆弱,不仅政府的管理体制中缺乏综合减灾管理职能,公众也更淡漠安全文化素质及能力;第4,1999年10月是国家“50周年”大典,北京的地位及作用要求确保安全,必须事先按最大危险性作为多重保障预案。  相似文献   

18.
杨璇 《劳动保护》2009,(9):42-44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元,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我们要将安全工作做到社区,做到最基层,让安全走进千家万户!”提起国家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河北省石家庄市安监局副局长姚爱军这样说到。  相似文献   

19.
循环减灾理论及其煤矿循环减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循环减灾是在矿业开发中,针对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复杂、灾害多的实际,尽可能少采或不采目前条件不允许的煤炭资源,如必须开采则应减少危险源,综合利用、综合开发,把对煤炭开采有害的资源利用起来,化害为益,变废为宝,把目前认为无用的东西利用起来治理灾害,以废治害,从而实现资源开采最少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充分化,煤矿生产灾害发生最少化。煤矿循环减灾的典型模式有化害为益模式和以废治害模式两种类型。化害为益模式中包括把煤矿瓦斯作为资源的先抽后采、边抽边采模式和充分利用地热,变热害为热能模式。以废治害模式中包括煤矸石井下直接用于采空区充填模式和粉煤灰回收利用模式。循环减灾是一种从根本上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措施,在全国煤矿企业实施循环减灾对于遏止目前煤矿事故多发势头,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磊 《劳动保护》2000,(1):16-17
自1998年末以来 ,笔者先后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减灾白皮书”及北京市“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行动计划减灾篇”的编研 ,因而有机会较多地收集分析思考有关国家或城市宏观安全减灾战略。通过对比中外安全减灾问题及对中国21世纪灾害事故的态势分析 ,笔者以为必须关注以下8个问题。不如此 ,就等于没有抓住中国未来安全减灾的重点。“国际减灾10年”对国人的启示自1990年开始的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全球统一行动 ,一开始突出的重点是在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国际化减灾行动的推进 ,从1994年日本横滨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起 ,便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