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课程是近年来学校课程改革中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微课程是在"微格教学""微型课程""微课堂"和"微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形式。微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实践知识为本位,课程范型是整合课程,类型大多以隐性课程面目出现,其特点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零散化的学习时间,情境化的学习资源和无限制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2.
<正>公平公平,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一般只是理想的目标,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实现公平正义,就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社会平等;二是共同富裕;三是保障人权;四是机会公平。这四个方面,是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向,必须在制度设计、制度建设中切实加以体现。只有以"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公平视野下审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扶强不助弱"的资源流向使得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依据资源配置的公平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弱势补偿是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公平的现实选择,可通过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补充和优化师资等途径来实现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和扶持,实现教育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报课程是防灾技术系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既涉及地球物理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面向地震预测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综合的课程。文中详细讨论了"地震预报"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面临的问题,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存在教师观念层面中或明确或隐含的"课程哲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应随着其专业发展而发展。文章把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中,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教师课程意识形成的指导思想,即课程知识加课程实践形成课程意识,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然后从职前专业知识学习、职中教育实践、职后教育培训和日常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论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为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课程作为培养人的蓝图其价值举足轻重,南京市推进的"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实践探索,引领区域课程改革进入到提升品质的新阶段。学校课程需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教师的发展、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几个方面来衡量其质量与品质的提升。注重从学校课程总体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学校课程实施的高质量,学校课程评价多元以及学校课程文化构建几个层面对学校课程系统做出解析,并以此为基础探寻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不同学校存在不同的现实性,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最终只有通过教师的校本转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适性化课程。在课程校本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同课程开发主体之间的沟通、解释、协商不够充分,各层次课程之间的落差必然加剧。教师可以缩小本校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转化造成的落差,具体而生动地领导着课程,直接决定着课程对学生的适合度。班本课程创生和社团活动课程开发是教师课程领导的基本取径,教师领导着"教谁向何处去""教学什么""如何教学"和"教学怎样",并通过协商、引领和支持,发挥课程人际领导力,促进社团学习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就其目的而言是为了彰显教育公平。但是,跳出局部看整体,将其置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不同区域的学校之间,同一区域的不同学校之间来考察,又可能因为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程度上的不公。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建立监督考评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咨询督导机制来尽量规避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乡村振兴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业4. 0是实现现阶段任务的主要措施,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在现阶段应体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实现乡村新型企业组织制度的包容性创新,是乡村振兴和促进公平的制度保证;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改善投资结构、加大自然资本投资、建立绿色生产方式,使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实现脱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鼓励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行为,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促进乡村教育体系的建立,复兴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生态公平,是乡村振兴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传统课程设置的重要补充,当前,校本课程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校本课程存在问题的策略主要有: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握特点,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排污许可制度通过改革要成为固定点源污染治理的核心制度,离不开政策、法律的推动,也需要研究者对该制度改革的法治蕴涵予以解读。由此提出3项改革建议:公开、公平、公正地设定和实施排污许可,将环境管理转型为环境治理;落实预防为主原则,确立固定污染源环境治理的核心制度;遵循比例原则,逐步推进"一证式"排污许可制。建议立法上建立针对固定污染源治理改革需要的新型责任体系,执法上加强排放许可制的执行力度及其与相关制度配合实施的"合力",实现多元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2.
正成品油销售企业一线员工日常工作强度较大、工作要求较高,在完成生产经营操作行为的同时,要兼顾安全环保的管理要求,准确及时完成各类台帐登统造册,体力和心理状态时常处于紧张甚至疲惫的状态中,因此对员工队伍开展日常安全教育必须把握群体特点,设计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培训质量。1微课程是网络时代、智能化载体发展下的新型学习方式近年,"微课程"的教学模式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微课程,即微型课程,是指在学科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实行的网络课堂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先进、直观鲜明、条理明晰的网络课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便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具体病症的护理操作方法。但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能力,是目前教师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网络课程在构建和应用中的经验,通过在教学中试行《妇产科护理学》网络课程,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以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授课中充分发挥远程授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小学学校课程决策的现状是:中小学学校课程决策的意识和作为明显,具有一定的制度建设,但科层化倾向突出;学生、家长等对学校课程决策的参与度较低,参与内容存在偏差,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尚未形成;校本课程决策比重仍较低,且存在缺乏学校特色、将校本课程简单理解为特长教育或考试科目的拓展训练等问题;升学考试制度等严重制约了学校课程决策的能动性;不同性别的校长、不同地域的学校在学校课程决策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建议从五个方面改进学校的课程决策。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此可见,"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基本特性。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潜能和个性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计算机课程作为高考范围之外的边缘学科,一直没有得到老师、学生、学校、家长太多的重视和关注。但从新课程提出以后,计算机课程面临着比较大的改革,新课程中所需要体现出来基础性、综合性以及操作性能力不能只是通过简单传统的教学来实现,更多的是强调问题解决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海南五所公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地考察,了解其课程化现状,并从概念认知、课程认知和教育对象认知三个方面对海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现状进行归纳,并提出从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分析、加强课程认知和对教育对象认知几方面来推动其课程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水权制度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运用经济分析法学的效率观点和"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正义观分析了效益与公平关系在水权制度中的体现,从而确立构建我国水权制度的指导原则.在分析了现代各种产权制度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的激励的效率基础上,指出我国现有水权制度所存在的缺陷.针对我国原有的水权制度缺陷,在坚持水资源国有的前提下,以效益和公平为总体指导原则,借鉴他国先进制度,提出我国水权制度重构的设想,包括水权的初始分配,涉及分配的原则、程序、具体选择模式;水权在市场上的自由转让,主要是水权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确立;水资源的公共物品由公权力提供的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培正中学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学校"善正"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彰显学校"全人发展,多元教育"的育人特色,着力构建由"善正教育"、"科技教育"、"文艺教育"三个板块有机组成的"善正博韵"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成材道路。同时,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成为特色学校乃至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20.
当下社会转型期"具体个人"意识凸显,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从教育理念到课程结构,从教学内容、实施方法手段到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变革,要求学校实现全面的转型。学校转型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探索实现的路径。从教育实践的视角,以每位学生的自我成长为价值选择,以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起点,实施选课走班;随着课程体系的深入实施,带动学校管理制度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转型,并最终实现每位教师的转型。学校转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分阶段进行,其间的每一步实施都需要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