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建立规划环评目标与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提出建立生态环评指标体系的5项基本要求:遵循生态科学基本原理,体现生态功能保护要求,表征生态脆弱性,表征区域/流域重要自然资源的利用,体现规划的生态影响特征。对生态环评指标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反映生态影响阈值的绝对标准和反映管理目标与功能目标的相对标准。强调进行目标—指标—标准的生态环评才是科学的评价,科学评价才是规划环保决策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水环境问题突出,压力持续加大,一些水体丧失环境功能,部分地区群众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防控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使其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成为我国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管理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水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水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有效防范水环境问题,促进水污染防治。从环评入手防控水污染,应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对各类涉及水资源利用的重大开发、建设项目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应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西部流域梯级开发水电站环评及其显现的环境问题案例,产生对流域梯级开发项目进行分割式单项环评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对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穿流域规划,建立累积环境影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从其管理机制及公众参与机制上保证流域开发环评的有效实施,使环评在流域梯级开发中真正发挥对生态环境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煤炭开发布局西移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通过分析煤炭开发布局西移中面临的环境形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制定生态红线指标,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实施保护性开采措施,制定差别化管理要求;加大矿区规划环评地下水评价深度,尽快开展矿区跟踪评价;研究推广绿色开采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健康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规划环评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将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作为规划环评的着力点,将统筹规划实施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将规划实施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出发点,已经逐步成为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贯彻"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方针的重要抓手;在机制体制层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三大红线的划定,即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线,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化开展,成为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阻止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严守生态红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破解长江经济带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重要手段。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图上红线"到"地块红线"转变的重要保障。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严守过程中面临落地难度大、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制度配套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以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体系为突破口,以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准入制度、监督巡查制度、评价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及赔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系列制度为重点,着力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执法监管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和鼓励公众参与,分区域、分步骤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规划环评制度逐步得到建立健全,形成覆盖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并在近几年完善了规划环评前置依据,加强了空间引导性,拓展了评价对象。当前,全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要已编制完成,我国即将迎来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规划环评也应进行调整优化。基于我国规划环评制度发展的回顾与态势研判,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双评价”与现行规划环评在编制内容与机制上的兼容性与冲突进行分析,提出充实规划环评评估对象、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级环评与常态化评价实施监测机制的建议,以期为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对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规划环评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确定规划项目是否与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解决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园区为例,系统论述了生态类型园区的规划环评中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和特点,为生态类园区规划环评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原则,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环评管理、规范环评行为,保障环评制度有效执行。加强环评管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深化环评体制改革、推动环评管理转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如何管好红线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家明确的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允许在生态保护红线一般区域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的内涵和管理重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保护红线评估指标建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是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生态空间的重要法律依据。通过回顾生态红线的提出与内涵,提出了生态红线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生态红线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应用,提出了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创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白洋淀流域存在的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指导,从节水、控源、净淀、调控4个单元进行技术集成,并运用多目标优选的数学方法进行技术方案的选择,确立了流域节水模式、污染源控制和负荷削减技术、淀区净化方案以及综合调控方法,并整合水环境健康诊断、水生态安全预警、GIS平台,构建了水生态综合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东西融合、南北对接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重点流域环境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数十年,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中原经济区水资源制约显著、部分河流断流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尽管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中部地区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情景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的中长期发展将加剧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导致生态空间受挤占,矿山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流域发展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将受到空前威胁。为了破解影响中部地区战略发展的生态安全制约,必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必须走在前面。进一步明确环评体制改革的目标环评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评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环评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要求,充分发挥环评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环评的有效性和管理能力。围绕这一总的目标,初步考虑应构建和完善六个体制: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相关政府部门已有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目标体系有效衔接,并将其应用到多层级行政单元组成的区域和流域,是当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应用领域亟待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压力,将珠三角21个地级市划分为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包括特大型中心城市、城市群重点城市、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热点城市、沿海经济带城市和生态屏障功能城市,结合各级政府中长期规划体系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的分区管控相关思路和要求,提出了针对区域总体和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对应的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环境质量底线、生态风险管控、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相应的产业退出和准入建议。研究重点强化了优化发展区的发展规模管控要求,探讨了土地更新过程的产业退出负面清单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任务。划定生态红线必须实行严格保护,不能越雷池一步。在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划定生态红线必然会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化开展。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将为严守生态红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2011年正式提出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并实施严格保护。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和日本对生态保护地的管理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合自身的机构管理体制,可持续的科学分区管理。欧盟则形成了纵横结合的生态网络管理体制。通过学习与借鉴美国、日本和欧盟对生态保护地的管理特点和经验,针对我国现行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存在的法规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部门不协同等问题,提出出台红线管理办法、对接空间规划强化管理工作、制定可持续性分区管理体制、构建以环境准入清单为抓手的纵横结合的管理监督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并将其引入规划环评中,对于完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更好的发挥其战略指导作用,协调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邯郸矿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开展了矿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规划环评理性科学地发展,通过开发区规划环评实践,学习规划环评导则总纲,总结出规划环评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调查、支撑分析、要素论述、调整意见等4个方面。环境和生态实地调查是环评的基础,规划支撑分析的要点是政策法规的符合性、主体功能的协调性和承载力的适宜性,7个规划要素的环境合理性论述是环评的主轴和重点,调整意见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体现了评价的作用。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并以先进理念为指导是做好环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