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引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等影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越情况越来越严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逐步加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严格预防和治理地下水污染工作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合理建议,希望对我国地下水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过去了,但中国很多严重的环保事件却还留在人们的心头,比如: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霆、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某些国有大企业长期污染土壤水体、多地自来水供应由于污染事故中断等等。虽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已经减缓"是业内共识,但我国的环境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正>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而水资源的污染也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出的主要负面问题之一,各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地下水资源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此找出污染的源头以及污染的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应当是我国今后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加剧,尤其在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地下水污染源较多,污染指数高,污染元素超标,污染组分大。有关数据表明,我国64%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污染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污染的加剧,地下水中检出的污染指标种类不断增加。原有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未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突出考虑,对指标性质差异性也未考虑,已不适用。在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考虑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质差异巨大,天然劣质指标的参评容易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对天然劣质指标进行单独考虑。另外,判别组分信息,分别对天然组分与人工组分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指标分类的污染综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将其运用到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中总硬度、铁、锰、氟化物、苯并(a)芘5项指标为劣质指标。研究区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以Ⅰ级、Ⅱ级为主,Ⅳ级中污染、Ⅴ级重污染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的城区;毒理学指标以3级为主,其次为4、5级。评价结果简单明了,物理意义明确,对比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地下水污染指标分类综合评价方法对劣质指标进行了考虑,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偏差、夸大污染程度与范围、不同性质指标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综合体现了地下水污染信息。  相似文献   

5.
我国污染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评估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仍不成熟。根据国内外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常用的评估模型(NAS四步法、RAGS模型、RBCA模型、多介质模型),为合理借鉴国外评估模型提供指导,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提出建议:评估指南、标准以及模型的完善;地下水筛选值的制定;参数本地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对重金属污染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目前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问题,通过超标浓度风险直观地反映最大可信事故的危害及其风险的大小,综合水层固有脆弱性、污染荷载风险、污染危害性3方面因素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风险管理措施,建立了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成5个等级,实现了尾矿库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定量化和标准化.最后将评价体系应用于排山楼金矿尾矿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调查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其中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是环境调查的重点,而科学的调查采样方法则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性、客观性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首先从污染场地特征分析、调查目标两个角度介绍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准备工作,然后探讨了布点中的前期准备以及具体方法,最后围绕土壤样品以及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被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供水在所有供水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已成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最主要水源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滥排乱放,导致我国地下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的目的(1)分析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地下水环境调查的一个主  相似文献   

10.
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多元统计方法,对河南省新乡市农村地区浅层地下水2015年11月的水质数据(30眼地下水监测井,15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了对当地农村人口造成的健康风险,探索污染物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对应污染源。结果表明:30眼监测井的Cr6+、Pb、Cd、Hg、As指标均满足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但有29眼监测井存在超标因子,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均大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浅层地下水不适宜直接饮用;监测井可以划分为A组、B组、C组,A组水体受到原生地质污染、营养污染和盐类污染的共同影响,B组受有机污染、盐类污染影响,C组受原生地质污染、盐类污染、营养污染、有机污染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平原水库反漏斗是该市几十年来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在对保定市西北郊地表污水、地下水进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预测了污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结果表明,污水下渗虽已造成地下水污染,但目前治理措施将遏制其扩散污染速度,防止附近地下水水源地遭到污染.  相似文献   

12.
企业对所在场地地下水定期开展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预防地下水污染。本文结合飞机制造企业生产活动及污染物排放特点,对场地地下水进行监测布点,并分析地下水可能的污染途径,发现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环境特性能保证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而企业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着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7-2008年中国城乡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1,2]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影响力较大的报刊和网站资料,统计了我国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城乡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分析了以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2008年阳宗海污染事件为代表的近2年中国城乡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及其应急情况的新特点.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应急反应5个方面对187起突发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2007-2008年突发污染事件依然呈现数量增多、危害增大、风险源增多的趋势;2)各类工业污水和危险化学品仍是主要污染物;3)突然排污、交通事故、工厂泄漏仍是主要风险源,但是自然灾害(如冰冻灾害、地震)也能导致少数严重的突发污染;4)43.3%的事件威胁到城市供水系统安全运行;5)75.9%的突发污染事件得到了应急响应,但响应时间仍然较长;6)大多数突发污染事件缺乏全面、客观、及时的信息披露与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4.
退役铀尾矿库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存在不足。根据库区污染物的垂向迁移过程划分3个理想层并逐层进行污染风险分析,整合常用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降低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由指标层确定系统层的综合指数,将该综合指数当作观测值通过直线形测度函数确定系统层未知测度评价矩阵,由此建立了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对应关系,并进行集对势分析呈现风险态势,构建退役铀尾矿库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实例验证了构建的退役铀尾矿库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可行,评价结果属于中等污染风险等级,且集对势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系统的污染风险态势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西侧冲积平原为研究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存在严重的污染现象,污染因子主要为硝酸盐、氨氮、耗氧量、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其中硝酸盐污染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所致;氨氮、耗氧量污染主要由生活源污染引起;而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污染与区域废水产排企业不合理排放废水有关。根据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污染成因及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通过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进行污染防控的措施,为相关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保定电厂冲灰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保定电厂储灰场冲灰水、地下水化学成分和环境水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一维均质数学模型,对灰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的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灰水下渗已造成储灰场周围地下水污染,但短时间内不会对距储灰场5000m处的保定市水源地水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化工、火电、造纸和输油管道4个典型项目为例,简单介绍了各类项目的特点和主要工艺,分析了各类项目污染地下水的主要途径且进行污染源识别。针对不同污染途径,给出了污染源计算方法,并用计算结果予以验证。分析表明,建设项目正常情况下地下水污染源强较小,而在非正常情况或风险事故下地下水污染源强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可用达西公式计算污染源强。  相似文献   

18.
灰色聚类法对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水质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太湖流域典型水稻种植地区-宜兴、常熟王庄和辛庄9月份农村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样的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等常规项目,确定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为该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普遍受到了污染,仅有10%的地下水水质勉强达到Ⅲ类水标准;80%的地下水达到Ⅳ类或劣Ⅳ类水标准;10%的地下水达Ⅴ类水标准,已不适合饮用.地下水中的主要超标项目是铵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其中铵态氮和亚硝态氮超标十分严重.宜兴地区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最严重;个别监测点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较高,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生活饮用水硝态氮质量浓度10 mg/L的上限.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砷和硒的含量较正常,但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廊坊市区地下水监测统计结果,分析廊坊市地下水质量现状,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监测点3#、4#、5#、9#和10#.通过对地下水环境背景值与污染起始值的数据分析,确定了总硬度、SO42-、Cl-、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NO3--N、Na+7项指标为评价的主要污染因子;将主观权重和信息量权重相结合,选用可靠性及稳定性较好的权重组合作为研究区域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分别采用厌色关联分析方法、灰色聚类方法、灰色局势决策法对研究区域地下水进行了评价,并对3种评价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研究表明:3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3#、4#和5#监测点水质属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级以上水质,未受到污染;9#和10#监测点水质属于水质量标准Ⅴ级水质,表明地下水已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