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之一,其是河流生境与水质生物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价的重要生物指标。以辽河典型生态保护型河流——凡河为研究区域,对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境、水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在空间和不同水期呈现差异,其中物种丰度(NO.taxa)等指数空间差异性显著,丰富度(dm)、EPT(Ephemeroptera,Plecoptera and Tricoptera)和科级生物指数FBI(Family Biotic Index)在枯、丰水期间呈显著性差异。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DO)、生境复杂性(HC)为枯水期和丰水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共同驱动因子。驱动因子与大型底栖动物相关性及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TP、BOD5与EPT、FBI分别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p0.05),且与摇蚊科(Chironomidae)、颤蚓科(Tubificidae)等耐污类群存在明显响应关系。溶解氧及生境复杂性与物种丰度、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扁蜉科(Heptageniidae)、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石蝇科(Perlidae)等清洁类群响应关系明显,且在丰水期对大型底栖动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在呼伦贝尔市境内雅鲁河流域设置12个点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4种,隶属于8目22科,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数79.2%,各点位种类不丰富。各点位优势种不同,但基本都以对水质敏感类群和中等耐污类群为主。各点位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89~493ind/m2,平均生物量为0.42~11.69g/m2。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以集食者和捕食者种类较多,分别为6种;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空间资源位的限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为上游点位水质为轻-中污染型,下游点位水质为中-重污染型,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南大河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余点位水质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3.
女山湖围网养殖对水质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对女山湖围网养殖内外水质的差异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差异进行监测。2009年3—5月,以黑白瓶法测溶氧(DO),重铬酸盐法测耗氧量(COD),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氮(TN),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总磷(TP),PHS-3精密数显酸度计直接测定pH值,重量法测定悬浮性固体和溶解性固体;1/16 Peterson采泥器取样,对底栖动物鉴定、计数,并计算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围网内外水质的理化指标存在差异,围网内酸度、COD、TN、TP、有机质高于围网外。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8种,网围养殖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Jaecard指数为0.46)。围网内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低于围网外。建议通过湖泊围网的合理布局提高湖泊生产力,恢复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对该范围内主要河道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进行了调查,探讨了重金属分布对底栖动物的影响。除Hg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分析外,其他金属都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由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得出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Hg、Pb、Cu、Zn,区域整体的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微污染"~"中度污染",其中位于江苏、浙江与上海交界处及黄浦江支流的区域生态风险整体较高。Cd和Hg是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种,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4种,节肢动物1种,大部分属于耐污类群。多样性指数H'基本小于1,属于"重污染"水平,其值与Pb、Hg、Zn的质量比成正相关关系,与Cd、Cu的质量比成负相关关系。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纲目的密度对沉积物中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响应不同,多毛纲和瓣鳃纲密度与5种金属质量比都呈负相关关系,寡毛纲(以霍普水丝蚓为代表)密度与Cu、Hg质量比呈正相关关系,腹足纲(以铜锈环棱螺为代表)密度与Cu、Hg、Zn质量比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京杭大运河邳州段的水生生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邳州港作业区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最高。应用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表明京杭大运河邳州段的水质情况总体处于轻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2019年8月对烟台市芝罘区对玉岱山湾潮间带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潮间带底栖动物27种,优势种是褶牡蛎,栖息密度为27.8个/m^2。本次调查研究发现玉岱山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物种相对2013年同期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汉丰湖水位调节坝运行前的底栖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44种,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自库尾向坝前区域逐步递增。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河流和河湖过渡态区段的底栖动物季节变化趋势明显,与水位波动的有较大关系。水位过高或过低,均对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水深与寡毛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负相关。预计水位调节坝实际运行后,汉丰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将以摇蚊类和寡毛类为主,软体动物所占比例较低,现存量和生物多样性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中下游13个浅水湖泊周年季节性湖沼学调查所获得的水质生物评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指数值的分布范围分析,以及判别能力分析对其进行筛选,确定了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BI指数3个对水质判别较为敏感的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并采用分位数法确定其水质评价分级标准。应用此3种评价指数对长江中下游13个湖泊进行水质判别,3个指数评价的结果基本吻合,且生物学评价结果和化学评价结果较为接近,属中度污染以上的湖泊,其营养状态均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该评价指数及其评价标准适用于评价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型湖泊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3年、2000年和2003年庆安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通过指数评价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并利用GIS地理统计等功能,用变异估计法及克里格插值法,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庆安县中部和西南部的环境质量最好,最适宜发展AA级绿色食品基地; 西北部和东南部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虽然是清洁、安全的,但有逐渐恶化趋势,需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6、9、12月对汉丰湖调节坝未运行前的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汉丰湖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25.17±140.22 ind./m2。各采样点平均水温为20.62±5.00℃、电导率为493.84±175.51μS/cm、溶解性总固体为0.370±0.143 mg/L、溶解氧为8.03±0.49 mg/L、TN为1.584±0.323 mg/L、氨氮为0.392±0.229mg/L、硝氮为0.912±0.263 mg/L、TP为0.083±0.029 mg/L、磷酸盐为0.049±0.021 mg/L、高锰酸钾指数为3.771±1.57 mg/L、叶绿素为19.15±13.03 mg/L、水深均值为5.63±4.59 m、流速为0.048±0.056 m/s、流量为1.25±1.47m3/s。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环境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硝氮(F=6.49,P=0.002)、水深(F=4.21,P=0.010)、总磷(F=3.64,P=0.016)是影响汉丰湖底栖动物密度的主要因素;在NO-3-N梯度上,软体动物的最适值比水生昆虫和寡毛类高,在水深和TP梯度上,寡毛类的最适值高于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同时对汉丰湖调节坝开始运行,湖体水位稳定后,影响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铀矿井下空气环境质量,通过对广东某铀矿及辽宁某铀矿井下空气环境的调查,分析了铀矿井下空气环境的特点及其危害,确定氡、氡子体、铀矿尘、CO、NO2及矿井气候6个指标为影响铀矿井下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此建立铀矿井下空气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铀矿井下空气环境安全评价模型,并采用熵权法客观赋权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避免了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以南方某铀矿井为例,运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其井下采场、巷道掘进、天井掘进3个工作面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安全评价.结果 表明,采场工作面空气环境质量为良好,巷道掘进工作面和天井掘进工作面空气环境质量为中等.其评价结论可为企业优化井下工作场所空气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的评价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的光环境质量,减少因光环境不良对纺织工人安全健康和工作绩效造成的影响,提高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了纺织车间光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纺织工人安全健康和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对我国中南地区某纺织企业生产车间光环境的调查实测,对照国家标准对该企业的光环境进行分析;结合问卷调查,采用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对该企业生产车间的光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的光环境质量等级均为3级,存在较大问题。针对光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可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低毒鞋用胶的研制,并根据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和危险度处理法,以等标污染负荷、排毒系数为定量评价指数,对其危险度进行限了综合评价。使用、检测及评价的结果表明研制胶的毒性低、性能好,推广应用可有效防止制鞋行业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其评价方法可为鞋用胶危险度评价标准或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低毒鞋用胶的研制,并根据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和危险度处理法,以等标污染负荷、排毒系数为定量评价指数,对其危险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使用、检测及评价的结果表明研制胶的毒性低、性能好,推广应用可有效防止制鞋行业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其评价方法可为鞋用胶危险度评价标准或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适用于多指标的空气质量评价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科学合理、普适通用且计算简便的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适当设定空气污染指标"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通常采用的7项空气污染指标的"规范值"都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公式.采用智能解域搜索算法优化公式中的参数,得到优化后对多指标皆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将该公式用于多个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其他多种评价方法一致.研究表明,该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能为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拟建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用于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环境质量参数,代入模型中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对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即对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进行了扩充,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抗干扰能力和准确性.将改进了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二桥拟建项目小区域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对该市小区域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且评价结论客观,评价模型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气环境质量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唐山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定量研究.在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首次引入污染贡献敏感及物流因子,确定了风向、环境质量等因子的新型计算方法,并采用空气环境质量模型的网格化污染物浓度.针对定量结果,提出了专家咨询法与基于敏感分析技术的方案对比评估法来对其进行修正评估以得到合理可行的推荐方案.结果表明:三类区适宜分布在丰润区东部、路北区北部、丰南区北部、古冶区唐家庄工业区及开平区东南部.在排放等量污染物的情况下,推荐方案下的区域环境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仅占现行区划的40.94%.  相似文献   

18.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传统评价方法中,指标权重确定后,无论各指标值如何变化,指标权重值总是固定不变,无法反映各项指标内部差异性对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为此,将变权原理引入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特点及评价精度要求,构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段强惩罚-激励型变权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评价。以郑州市为例,采用常权和变权两种方法对其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变权评价结果与常权评价结果趋势性较为一致,且变权评价结果比常权评价结果更易区分评价等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权法在权重分配中的缺陷,充分体现了各项评价指标内部差异性对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整体性的影响,提高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科学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能够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鉴于城市环境质量的复杂性,基于变异系数的CRITIC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得到指标权重向量;利用"时间度"对时间维度进行赋权,得到时间权重向量;将指标权重向量和时间权重向量融入TOPSIS模型中。运用相关系数对初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30个省会城市201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改进的TOPSIS模型,采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得出不同城市环境质量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的评价结果排名,体现了各城市环境质量的发展水平和动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2007年新乡市曾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环境质量中各无机元素的含量构成,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及变化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壤环境资源,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有效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强力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气候变迁、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需要调查土壤环境是否被污染或存在环境隐患。新乡市于2013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