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等温平衡法,测定了锌、钾、钙两两共存下赤红壤镉的吸附量,应用Freundlich方程分析了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并计算了镉的分配系数(KdCd).结果表明,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单钠体系相比,钙钾、钙锌及锌钾共存均使赤红壤吸附镉的能力减弱,赤红壤的总吸附容量(Kf值)分别降低了56.5%、96.73%和91.3%.不同离子两两共存下改变土壤吸附镉能力的程度不同,钙钾共存的Kf值明显高于钙锌、钾锌共存,对Kf值的影响程度的次序为:锌钾≈钙锌,钙钾.钙锌、钾共存时,增加吸附体系中锌质量浓度将明显降低镉的分配系数(KdCd值),共存离子中锌含量与KdCd值呈明显负相关.钙锌、钾锌以不同比例与镉共存时,锌含量高低是制约KdCd值大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宋建阳  张汝国 《生态环境》2000,9(2):106-109
在测定珠江口红树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红树群落各组分的钾质量分数,计算群落钾的贮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周转期和富集率,以了解珠江口红树群落钾元素的累积和循环状况,为珠江口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2种化学连续提取法及连续耗钾实验。研究了几种耕作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特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特性和有效性与粘土矿物密切相关。富含伊利石的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大,速率快,有效性高;黑麦草吸收该土壤的非交换性钾量及总吸钾量高,生物量大。而富含高岭石或蒙脱石的土壤非交换性钾有效性明显较低;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和速率、黑麦草吸收该土壤的非交换性钾量、总吸钾量及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仅为富含伊利石上壤的46.96%、45.50%、41.65%、43.90%和67.52%。供试土壤耗竭前期非交换性钾有效性高,供钾量大;黑麦草生长良好,生物量大。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规定的8种恶臭气体之一,硫化氢是污泥中微生物作用于含硫物质的终点产物,在污泥的储存和安全运输过程中控制或抑制其释放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丙酸钾作为污泥稳定化添加剂,通过测定污泥pH值的变化及硫化氢的释放情况,分析不同添加量的丙酸钾、pH与硫化氢释放量的关系,从而说明污泥稳定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丙酸钾对污泥硫化氢释放有抑制作用,随pH升高、储存时间延长抑制效果有所减弱;丙酸钾的添加量越大,硫化氢的释放量越小,污泥稳定的时间越长;氮气环境更有利于丙酸钾对污泥的稳定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究不同浓度聚丙烯酸钾对矿区先锋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选定柿竹园尾砂坝与高斯贝尔尾砂坝中的植物小飞蓬、花叶水葱与苦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0.20%、0.40%、0.60%的聚丙烯酸钾种植培养4个月,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植物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与土壤中Cu、Zn、Pb、Cd的含量,分析聚丙烯酸钾浓度与富集能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聚丙烯酸钾植物对Cu、Zn、Pb和Cd的富集能力有所增强.两处砂坝的花叶水葱对Cu、Zn、Pb、Cd的转移系数及富集系数均以0.6%浓度的聚丙烯酸钾提高最多,高斯贝尔砂坝的小飞蓬则以0.2%浓度的提高最多,其余植物以0.4%浓度的提高最多.原因为不同植物的最佳生长条件不同且矿区之间的环境也有所差别,这些都导致栽培植物最适合的聚丙烯酸钾浓度不同.且植物苦菜对Cu的富集能力低于对Zn、Pb、Cd的富集能力表明同种植物对不同金属的富集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土壤土质添加适合浓度的聚丙烯酸钾及土壤中金属含量的不同采取多种植物的混合搭配种植,可用于Cu、Zn、Pb和Cd尾矿废弃地的复垦.  相似文献   

6.
徐仁扣  蔡红涛  肖双成  王强盛 《生态环境》2004,13(4):542-543,552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CrO4^2-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钾的影响,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平衡溶液中的钾,根据差减法计算土壤对钾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加入铬酸根能增加土壤对钾的吸附量。铬酸根对钾吸附的影响程度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和土壤对铬酸根的吸附量的大小有关。砖红壤游离氧化铁含量高于红壤,它对铬酸根的吸附量也大于红壤,因此,铬酸根对砖红壤吸附钾的影响程度大于红壤。CrO4^2-主要通过自身的吸附增加土壤的表面净负电荷,并从而增加土壤对钾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农业生态系统中农田、山地和水域3个子系统的氮、磷、钾养分循环。结果表明:该村土壤有机质含量属较高水平,无机氮肥施用量偏大,流失量也较大,磷的总投入量远低于总输出量,钾的输入量也偏低;水体属富营养型,鱼的生长系数仅2.96。  相似文献   

8.
利用吸收光谱、荧光猝灭法、圆二色谱法及芘荧光探针法,探讨了环糊精(CDs)对腐植酸(HA)与以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PAHs)相互作用的影响.β-CD与HA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β-CD能够包络HA的芳环部分;荧光猝灭法和圆二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HA能够与被β-CD空腔包络的芘分子发生相互作用,CDs和HA之间存在与芘相互作用的竞争;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四种不同CDs存在下HA和芘的结合常数,并用芘为荧光探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Ds浓度较低时,HA对芘的作用占优势;反之,CDs占优势.与其它三种CDs不同,γ-CD存在下HA与芘的结合常数随其浓度的升高一直增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幅源辽阔,南北跨度大,在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下,不同地区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进而造成了土壤质量的空间差异。为了解中国东部天然林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依据水热梯度变化特征采集了16个自然保护区52个典型森林土壤样方,测定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指标,包括pH值、有机碳、有机质、总碳、总氮、总磷、总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丰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中国东部森林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空间差异大,宏基因组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为0.03,属弱变异,速效磷变异系数为1.17,属强变异。土壤养分(除总氮、总钾外)、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丰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了基于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森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它们在数值上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空间分异规律,为了解中国东部森林土壤状况以及土壤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曲霉属10株试验菌中筛选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的黑曲霉FTA-008.该菌株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的最高活性达2.89 U/mL,适宜产酶周期为3 d.通过设计特异引物,以该菌株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获得大小为2 511 bp的cDNA片段,该序列与GenBank中AJ132386的β-葡萄糖苷酶序列相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6.8%.经毕赤酵母表达,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达7.85 U/mg.图3表1参13  相似文献   

11.
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红催化光度法测定超痕量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拟定了测定超痕量锰的新催化光度法。方法基于存在氨三乙酸为活化剂,以高碘酸钾催化氧化甲基红。方法的检出限为4×10~(-11)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0~7L·mol~(-1)·cm~(-1),测定锰量的线性范围为2—28ng/25ml,可直接分析水样和谷物制品中锰。  相似文献   

12.
钙锌钾共存对赤红壤镉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等温平衡法,测定了钙、钾、锌单一或两两共存下赤红壤镉的吸附量,并应用Freundlich方程log[Cs]=logKf nlog[Ce]分析了土壤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与钠离子相比,Zn2 ,Ca2 ,K 共存均使赤红壤吸附镉的能力减弱,三种离子对分配系数Kf值的影响程度(设符号为y)的次序为y(Zn2 )y(钙钾)。锌与钙、钾两两共存时,锌对降低赤红壤镉的吸附能力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总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大气中总烃(C_1—C_8)的方法;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并以除烃空气作为载气和助燃气。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8%,最低检出限为0.1mg/m~3(以甲烷计)。应用本方法,对大庆市大气样品中的总烃进行了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亚甲蓝褪色反应测定水中痕量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和建立了一个新的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锰的方法。它是基于在醋酸-醋酸钠介质中,锰对高碘酸钾氧化亚甲蓝褪色反应所具有的催化效应。在最佳条件下,用固定时间法,可测5—80ng/27ml范围内的锰。应用于水样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毛细管柱-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非甲烷总烃的方法,经优化色谱条件,获得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并根据氢火焰检测器(FID)的原理探讨氧及非烃类等含碳化合物的响应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总烃的标准曲线为0.9994,当色谱进样量为0.25 m L时,方法精密度为0.12%、方法检出限为0.016 mg·m-3(以碳计)等均符合HJ/T38—1999性能指标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含Cl、O、S类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测定非甲烷总烃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值,对计算总烃浓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大气颗粒物的四氯化碳萃取溶液以红外光谱仪分析,以测定大气颗粒物上的总碳氢化合物,是一个简单、方便、不破坏样品的方法。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7—101%,最低检出量为4×10~(-4)毫克/米~3,以经纯制并浓缩的溶剂作参比,消除了萃取剂杂质的干扰,以此方法测定了北京和天津的若干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上的总碳氢化合物浓度与大气污染源和气象条件有—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Mehlich 3(M_3)、Olsen、Bray 1、Bray 2和醋酸铵(AA)对广东主要水稻土的有效磷、钾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M_3-P在pH4.5—7.5的土壤上与Bray1-P显著相关,在pH7.5—8.5的土壤上则与Olsen-P的关系显著。在54种不同土壤上,M_3和AA提取的有效钾量基本相等。经过六年来大面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M_3提取剂适宜作为广东主要水稻土的有效磷、钾联合提取剂。  相似文献   

18.
β—蒎烯与臭氧的大气化学行为的初步实验室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使用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对β-蒎烯与臭氧的大气化学行为进行初步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测定了β-蒎烯及其与臭氧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不蒎酮的气态红外谱图, 特征峰的红外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在儿童重要发育阶段二噁英对其内分泌的干扰.本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招募二噁英暴露地区37对母婴和非暴露地区44对母婴,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母乳中二噁英含量,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儿童唾液类固醇激素含量.结果显示,暴露地区母乳中二噁英含量(Mean=11.0 pg·lipid-1)明显高于非暴露地区(Mean=3.4 pg·lipid-1).暴露地区男童1岁时唾液中脱氢表雄酮(DHEA)含量与二噁英同系物中2,3,7,8-TeCDD(β=0.4235;P=0.0395)、 1,2,3,7,8-PeCDD(β=0.4742;P=0.0190)、 1,2,3,4,7,8-HxCDD(β=0.4949; P=0.0140)和1,2,3,6,7,8-HxCDD(β=0.4745; P=0.0327)以及TEQ PCDD(β=0.6566;P=0.0005)和TEQ PCDD/DF(β=0.6137;P=0.0014)呈正相关(P<0.05),5岁时与二噁英同系物1,2,3,7,8-PeCDD(β=-0.5925; P=0.0057)、 1,2,3,6,7,8-Hx...  相似文献   

20.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液中钠、钾、钙、镁的质量分数,结果分别为4.636%,0.849%,2.083%和1.54%,未检测出铁.灰化温度是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