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和突发公共事件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叙述了应急管理的概念,阐述了应急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起的作用。通过以往发生的典型突发公共事件案例,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应急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07,(2):41-4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相似文献   

3.
应急救援体系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全面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对人造成多方面的伤害,特别是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为突发公共事件受害人提供心理援助和应急心理干预,有助于社会公众及当事人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安定的社会局面也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国家心理预警和应急社会心理干预机制构建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心理干预机制构建的“四大因素”和基本原则;以抢险救援人员、社会公众、灾难性事故与事件的受害人为应急心理干预的对象,介绍了应急心理干预的基本任务与侧重点。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将重大灾害的心理危机干预列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5.
王瑜  刘晓琴 《安全》2008,29(12):21-22
随着9.11、SARS、卡特里娜飓风、印尼海啸、汶川地震这些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连续发生,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越来越关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公共安全的现状、问题与经验,提出了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探讨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芸芳 《安全》2006,27(1):59-60
2006年伊始,根据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严峻考验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公开发布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随后国务院又陆续发布5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8.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以南方某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础,可以为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指明方向.通过建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应急能力评估管理系统,通过针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灾害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可以为城市的应急准备过程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结合在南方某市开展的应急能力评估,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评分的统计学意义后,给出了该市18类的应急能力的评分分布及其属性和特征的状况,指出了该市在应急能力发展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为改善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火灾、水灾、冰冻、地震、泥石流、化危品泄漏等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突发公共事件、人为灾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事故如果得不到迅速有效处置,势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0,(12):20-20
<正>32处北京是我国大陆东部多地震的地区之一,地震灾害是引起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风险源。11月25日,市规划委发布《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指出,目前北京市已建成32个应急避难场所,但能够疏散安置的人数还不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