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质灾害是威胁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其中穿越河道或冲沟(统称河沟)段的长输油气管道易受暴雨洪水冲刷的危害,动态评价河沟段水毁灾害气象风险对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适合长输油气管道河沟段暴雨洪水和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评判河沟道段长输油气管道水毁灾害的风险等级;应用此方法对江西省某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19处评价点水毁灾害进行了气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50年一遇暴雨状况相比,100年一遇暴雨状况下该河沟段管道水毁灾害风险概率较前者有升高的趋势,其中有2处评价点的风险概率明显升高,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较为符合。该研究可为长输管道等开展相关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长输油气管道沿线河沟道水毁灾害调查为基础,详细叙述了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发育及危害特征,拟定了河沟道水毁冲刷深度计算方法;构建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模型,设计了基于WebGIS的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该风险预警系统基于B-S架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最少人机...  相似文献   

3.
以火灾爆炸事故为研究对象,结合化工行业的特点,首先从应急组织与制度、应急管理保障、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技术四个方面,针对性地建立了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盲数与成熟度理论建立了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能力盲数与成熟度评估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南阳化工产业集聚区应对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能力展开评估,以为识别该化工园区应急系统的薄弱环节以及提高其综合应急能力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估,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了基于改进二元语义的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网应急业务的特点,从四个方面构建了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区间数特征根法(IEM)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改进二元语义的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对某配电网工程的应急能力进行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能够快速、真实地反映配电网工程的应急能力水平,可为配电网工程的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管道泄漏量的大小是管道事故防控、风险评价、以及应急响应的关键因素。在长输油管道生产过程中,瞬变流动普遍存在,尤其是管道泄漏后油品瞬变流动更加显著,相比稳态流动复杂得多。当前以稳态模型计算管道泄漏量的方法精度较低。在深入研究长输油管道瞬变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长输油管道瞬变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TLNET液体管道仿真模拟软件对长输油管道瞬变泄漏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根据某长输原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及管道瞬变泄漏模型,通过建立事故管道的TLNET仿真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不同泄漏阶段的泄漏持续时间和原油泄漏量:第一阶段泄漏时间为13min,阶段原油泄漏量为134.97m3;第二阶段泄漏持续时间共55 min,阶段原油泄漏量为313.96 m3;第三阶段泄漏持续时间为425 min,阶段原油泄漏量为1 855.96m3。最后,提出了一些防控长输管道事故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瞬变模型的TLNET技术可精确计算管道泄漏量,为长输管道泄漏事故防控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对于高质量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根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参考国外应急预案评估指标,构建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评价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某市116家企业编制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现有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缺...  相似文献   

7.
两阶段评估体系筛选水源突发污染应急最优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建华  孟宪林  尤宏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0):3193-3200
为预判突发污染对水源的威胁程度,进而筛选适宜污染情景的最优应急处置技术,本研究构建了包含10个评价指标的水源突发污染威胁度判别指标体系,依据威胁度等级判定,确定与不同威胁度对应的应急处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同时,为合理体现群决策过程中专家差异对权重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循环修正的群组G1指标赋权法.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作为检验标准,应用平均值法、Board法、Copeland法3种组合评价方法对单一专家评价结果进行循环迭代修正,最终得到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排序和各位专家的权重,使各项指标的权重赋值更为准确.将综合评估模型应用于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故中,成功筛选出“调水稀释—絮凝沉降—水厂强化混凝”的组合应急技术方案,同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测非开挖条件下埋地长输管道中主要缺陷的位置,促进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研究了弱磁检测技术理论及其在埋地管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在对弱磁检测技术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磁场强度、管道埋深和缺陷尺寸之间存在的指数关系,结合磁场梯度变化得出缺陷判断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管道非开挖条件下,弱磁检测技术可以为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并对埋地金属管道缺陷状况进行评估,从而提高了管道安全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输送,在对油气管道系统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油气管道事故的致因机理,并归纳了油气管道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屏障模型和故障树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的油气管道风险体系。首先,改进传统的屏障模型仅考虑人为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将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纳入到油气管道事故的致因分析中,构建更加全面的油气管道作业过程的屏障集;然后,采用故障树确定屏障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屏障失效对油气管道事故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屏障模型和故障树分析结果,构建了我国油气管道风险体系。该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公司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决策支撑,对预防油气管道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影响长输管道安全的外部因素、事故定义、事故分类以及事故数据分析和事故报告等几个方面,对国际上主要长输管道事故数据库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长输管道事故数据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控制天然气管道的风险,需建立全面、综合的管道应急管理。本文根据天然气管道风险的特点,分别从工艺站场、输气管道、自然灾害、第三方破坏四个方面对天然气管道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应急管理过程的风险消除、应急准备计划、应急反应、恢复四个阶段提出了天然气管道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该研究对控制天然气管道事故的风险、保障天然气管道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新建管线几乎都是长距离输送油气,施工地质条件相当恶劣.本文针对油气长输管道的组成及其施工分类和特点,探讨了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进行动态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气管道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标准与规范或导则,针对目前油气田在役管道,明确了其高后果区识别的划分及其在不同标准中的差异以及识别的原则和时间间隔,分别介绍了在管道的相关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和第三方破坏造成的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管道内外腐蚀的直接评价以及包括剩余强度、剩余寿命和材料在内的管道适用性评价方法,同时给出了这些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项,对油田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和完善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监控手段,设计了基于全景化理念的油气长输管道智能化、一体化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综合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管理水平,有效监控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及时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该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全景化安全监控预警、智能化安全巡检融合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落实油气管道定期检验工作,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方法通过对西南管道公司所辖某天然气管道进行外腐蚀直接检测,包括管线敷设环境调查、防腐层状况不开挖检测、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检测以及开挖直接检验。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于使用评价,包括应力分析计算、剩余强度评估、管道剩余寿命预测等。结果管道允许使用,再评价间隔5年。结论直接检测方法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对管道外腐蚀情况和防腐保护系统进行管道全面检验,并出具合于使用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完整性评价方法,符合法定检验的要求,其评价结果可作为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可靠依据,可据此制定管道的维修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加强对新建管道工程的风险管理,针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特点,分析了此类工程常用的评价方法及适用性,提出了安全预评价的重点、主要内容及依据等,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现状,提出了解决油气管道事故频发应采取立法保护、监控保护和人防保护等3种主要措施,着重介绍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应用的4种油气管道泄漏自动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全球海洋油气开发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油气生产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以我国浅海某中心平台组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发生的三相分离器喷射火火灾、管线交叉处喷射火火灾、生产平台池火火灾以及储罐平台池火火灾,采用FDS软件建立该平台组的火灾动力学模型,对油气泄漏后火灾的发展态势、火场温度、热辐射强度、设备温度以及不同火灾工况的对比分析,研究火灾发生后对人员伤害,以及平台上油气管线、分离器、油气储罐、平台栈桥等重要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操作人员和重要设备的安全距离。针对火灾事故风险控制提出建议措施,对海上火灾风险分析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