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0.10Zn0.90Al1.90Fe0.10O4尖晶石结构催化剂,并用于苯酚的催化湿式氧化降解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在H2-TPR实验中的氧化-还原性能,苯酚作为还原剂、反应温度和苯酚,催化剂质量比对铜离子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反应温度或较高苯酚/催化剂质量比的情况下,被还原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不易被再氧化是导致铜离子大量溶出的主要因素.当反应温度较高和苯酚/催化剂质量比较低时,铜离子溶出量显著减少.在190℃、苯酚浓度为4.29 g·L-1、催化剂用量为25 g·L-1的条件下反应2 h,铜离子溶出量仅为0.96 mg·L-1.  相似文献   

2.
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法再生活性炭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玲  熊飞  张颖  李光明 《环境科学》2003,24(4):150-153
使用自制的CuO-Al2O3催化剂对苯酚饱和活性炭进行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再生研究,系统观察了反应条件对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再生活性炭的影响.实验中得到非均相CuO-Al2O3催化湿式氧化再生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投加量25mg(以铜离子计),反应氧分压0.6MPa(25℃),投炭量15g(干炭量),加水量300mL.通过对催化剂进行X衍射分析,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实验,可以得出该催化剂在催化湿式氧化再生活性炭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滴流床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滴流床反应器,研究了苯酚在以CuO/γ-Al2O3为催化剂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对温和的操作条件(温度180 ℃,压力3 MPa,液相流量1.668 L·h-1,气相流量160 L·h-1)下,苯酚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苯酚的降解曲线与自催化反应的S型曲线类似,符合自由基链反应机理.所建立的活塞流拟均相反应器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苯酚催化湿式氧化反应过程.还研究了苯酚初始浓度、苯酚水溶液流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草酸、甲酸和乙酸是催化湿式氧化过程3种最主要的小分子羧酸类中间产物.比较了ZnFe0.25Al1.75O4催化剂降解这3种物质时的催化活性和铁离子溶出量的大小.160℃下草酸是唯一可被完全降解的物质,降解过程中铁溶出量高达9.5 mg·L-1;而甲酸和乙酸对铁离子稳定性影响很小.由于草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和还原性,铁溶出量在氮气气氛中比在氧气气氛中大.ZnFe0.25Al1.75O4催化剂对水杨酸也具有很高的降解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制备催化剂Cu-Fe-Co-Ni-Ce/γAl2O3,开展污泥催化湿式氧化处理的实验研究。在温度180℃、搅拌转速600 r/min、常温当量氧分压1.0 MPa、催化剂添加量8.0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90 min的污泥COD去除率可达72.6%,Cu2+溶出量为19.2 mg/L;反应30 min,污泥固相中95.5%的有机物消解,30 min沉降比从94.4%降至8.4%,抽虑后含水率可下降至59.2%,体积减量94.4%。此外,污泥的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资源化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羟基复合阳离子合成交联黏土Al-Ce-PILC,经SO2-4改性后,以浸渍法制备了铜基交联黏土催化剂Cu/Al-Ce-PILC,并将其应用于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350℃时NO转化率达到最大值56%,700℃时下降至22%.为探究催化剂高温失活的原因,采用XPS、TPR、TGA、Py-IR和DSC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H2预处理活化后活性组分Cu物种以Cu+形式存在,而高温反应后Cu物种除以Cu+和Cu2+ 2种形式存在外,还出现了少量CuO物种;高温反应过程中Al-Ce-PILC上结构羟基和SO2-4流失导致催化剂表面酸性减弱;此外,还存在表面积炭覆盖了部分活性中心并堵塞了催化剂孔道的现象.这三者的共同影响促进了C3H6深度氧化,抑制了NO还原,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失活.  相似文献   

7.
操作条件对Cu-Ce/FSC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u-Ce/FSC是一种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复合的双组分负载型催化剂,实验中将其应用于模拟印染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技术中,考察操作条件对催化剂的性能(包括以COD去除率表示的活性以及以反应终点出水中Cu溶出浓度表示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氧分压、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催化剂的稳定性随着氧分压的升高而降低,随着进水pH值、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进水在酸性条件下pH的降低以及在碱性条件下pH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王华  李光明  张芳  黄菊文 《环境科学》2009,30(7):1925-1930
在自行研制开发的一套固定床和复合三维电场一体化连续式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器中,采用浸渍法制备的Mn-Sn-Sb-3/γ-Al2O3催化剂,实验研究了苯酚催化湿式氧化、电催化氧化以及电场效应下的催化湿式氧化过程的行为.结果表明,一体化反应器在较低反应温度(t=130℃)和氧分压(PO2=1.0 MPa)下即可获得相当满意的处理效果,空时仅为27 min时苯酚和TOC的去除率就分别可达到94.0%和88.4%.电场效应下的催化湿式氧化协同降解苯酚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单独电催化或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苯酚的反应速率常数,而且还大大超过两者之和,电催化氧化对催化湿式氧化工艺存在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Mn含量对Mn基催化剂上SO2氧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湿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含量的Mn/ZSM-5催化剂,并研究了这些催化剂上SO2的氧化及脱硝特性,利用一系列表征手段研究了Mn/ZSM-5催化剂的物化特性和SO2氧化机理.结果表明:①在标准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中,随着Mn含量和温度的升高,SO2氧化率先增后减,并在300℃时达最大值.②在快速SCR反应中,NO2会直接氧化SO2,提高了SO2的氧化率,300℃时SO2氧化率达到最高值(0.76%).③脱硝性能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NOx转化率呈先升后降的特征,在快速SCR反应中NO2促进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9Mn(Mn含量为9%)催化剂在250℃时NOx转化率达最大值(96.58%),远高于标准SCR反应的NOx转化率.④表征结果表明,增加Mn含量提高了晶格氧和Mn4+的含量,使SO2氧化率和NOx转化率均增加;但过高的Mn含量会导致催化剂表面活性物质积聚,导致晶格氧和Mn4+含量下降,从而降低锰基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研究显示,在实际运行温度范围(150~400℃)内,应选择合适的Mn含量的催化剂,保证较高的脱硝效率,降低SO2的氧化率.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乳化废水处理中铜系催化剂催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几种铜系列催化剂在高浓度乳化废水进行湿式氧化(WAO)和催化湿式氧化(CWAO)处理中的效果。在160~240℃反应温度条件下,以CODcr,和TOC为参数,系统考查了均相/多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筛选出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多相催化剂。结果表明,在温度200℃和初始氧分压P。1.2MPa条件下,控制氧化反应2h,无催化剂存在时,乳化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75%,TOC去除率为66%;均相催化剂[Cu(NO3)2]具有很好的氧化催化能力;当使用Cu/Alumina或Mn-Ce/Alumina催化剂时,CODcr去除率分别89.5%和84.2%,TOC去除率则分别达到了81.7%和81.2%;与WAO同等CODcr及TOC去除率水平相比,借助Cu/Alumina催化剂,CWAO反应温度可降低30℃左右。初步探讨了湿式氧化出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1.
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氮素渗漏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通过埋设土壤溶液抽滤器采集渗漏水样,对上海郊区大田条件下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氮素(N)的渗漏流失情况进行了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稻季渗漏水中总氮(TN)浓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中,硝态氮(NO3--N)由泡田初期的10 mg·L-1以上迅速下降至2 mg·L-1以下,铵态氮(NH4 -N)则始终低于1.3 mg·L-1.施肥能引起渗漏水N素增加;稻田淹水过程也通过改变土壤氧化还原环境控制着N素形态的转换.麦季施肥小区渗漏水中N素形态以NO3--N为主,且施肥后迅速上升到平均7.11 mg·L-1;NH4 -N浓度在施肥和不施肥处理中均很低,分别为0.38 mg·L-1和0.36 mg·L-1.在稻季施肥2.50×104 kg·km-2和麦季施肥2.14×104 kg·km-2(以N计)的情况下,N素淋失负荷分别为6.08×102 kg·km-2和7.42×102 kg·km-2,分别占施肥量的2.4%和3.5%;施肥条件下两季总的N素淋失负荷比不施肥处理高出108.7%.  相似文献   

12.
模拟煅烧试验制取含Pb,Cd和Ni的水泥熟料,并将其制成混凝土样品,通过水槽浸出试验研究间歇浸取方式对混凝土中Pb,Cd和Ni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间歇碳化保存处理浸出液的pH为9.5~10.4,低于连续浸取处理浸出液的pH(10.3~11.0),而间歇自然保存处理的浸出液pH则与连续浸取处理浸出液的pH相近;间歇浸取过程的碳酸化作用增加了混凝土中Pb和Cd的释放,表现为间歇浸取碳化保存处理的累积浸出量最大(Pb和Cd分别为686和332 mg/m2),连续浸取处理的累积浸出量最低(Pb和Cd分别为480和203 mg/m2);间歇处理对Ni的释放影响与Pb和Cd的不同,连续浸取处理的累积浸出量最大,为155 mg/m2,而间歇碳化保存处理的累积浸出量(85 mg/m2)最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柠檬酸、硝酸以及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液对污泥进行淋滤处理,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Cr、Cu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淋滤优于单独淋滤,随着溶液浓度和淋滤量的增大,重金属去除率也呈增大趋势。在柠檬酸浓度为0.5mol/L,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液浓度为1.0mol/L。淋滤量为1000ml/kg的混合淋滤条件下,污泥中Cr、Cu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70.97%、90.33%,经处理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对采集的有害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后 ,用超声波浸提法制备浸出液进行浸出毒性实验 ,并对浸出毒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确定最佳浸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废催化剂浸出规律的静态实验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静态浸出实验方法对废催化剂中重金属在不同固水比和浸出次数条件下的浸出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发现浸出次数大于3次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浸出速率趋于稳定,同时固水比的增加也没有明显改变废催化剂中重金属的浸出。认为在浸取次数大于3次以后,随着表面溶质的溶解,浸出过程主要为内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河北邯郸某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对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影响溶出液中重金属浓度,背景值越高,在动态淋滤过程中析出重金属的浓度越高;②淋滤前期阶段,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液浓度较大,随着淋滤时间的增加,浓度在波动中趋于稳定。因此可以得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淋滤前期;③溶出液中只有Cu元素的浓度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并且溶出液呈弱酸性,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含砷废物资源化产品中砷的浸出特性与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我国某地2种含砷废物(污泥和废渣)为研究对象,用EA NEN 7371实验方法分析其不同资源化产品(烧制砖、免烧砖和含砷水泥等)中As的有效量浸出特性,从环境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含砷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结果显示:含砷污泥进行烧砖处置后,其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15%左右升至60%~70%;含砷废渣与水泥进行混合粉磨共处置后,含砷水泥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4%以下;含砷废渣制成免烧砖后,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10%左右. 表明含砷污泥不宜进行烧砖处置;而含砷废渣可根据含砷量,在控制掺加比例的条件下与水泥熟料共处置生产混合水泥或作为原材料生产免烧砖.   相似文献   

18.
多硫化钙对铬污染土壤处理效果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化修复技术逐渐成为我国现阶段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其修复后验收主要通过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浸出浓度来评价修复效果,然而该验收指标未反映土壤重金属在不同情景下的长期稳定性.本研究以经稳定化药剂多硫化钙(CPS)处理前后的某电镀厂铬(Cr)污染土壤为对象,开展多pH浸出、模拟酸雨淋溶、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作用下土壤重金属Cr的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多pH浸出实验中,稳定化处理后达标土壤(CPS-D-3)在pH大于6.92时,Cr(Ⅵ)浸出浓度大于0.05 mg·L~(-1).在整个试验模拟酸雨淋溶作用的过程中(30年),稳定化处理可以有效抑制Cr向环境中释放,CPS-D-3中的总Cr和Cr(Ⅵ)的累积释放量比未经稳定化处理的Cr污染土壤(CPS-D-1)分别显著减少了91.86%和99.61%.在冻融循环的过程中,稳定化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浸出总Cr的含量.经过15次干湿交替后CPS-D-1和CPS-D-3分别比未经过干湿交替作用时浸出总Cr浓度减少了99.96%和96.88%.多pH浸出试验可以作为检验土壤安全的较为敏感的指标,冻融循环、模拟酸雨淋溶和干湿交替评估方法可协助评价重金属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铝的溶出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1mol/LKcl,1mol/LNH4Ac,1mol/LHcl和0.5mol/LNaOH4种化学浸提液对土壤中铝的溶出,溶出名中用羊毛羊花菁R比色法测定。结果表明,铝的溶出量与与土壤类型、总铝、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1mol/LKcl浸提液对酸性土能溶出一定量的变换态铝,而对非酸性土则不能溶出或铝溶出量极微。0.5mol/LNaOH浸提出的铝量与总铝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邯郸某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对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影响溶出液中重金属浓度,背景值越高,在动态淋滤过程中析出重金属的浓度越高;②淋滤前期阶段,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液浓度较大,随着淋滤时间的增加,浓度在波动中趋于稳定。因此可以得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淋滤前期;③溶出液中只有Cu元素的浓度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并且溶出液呈弱酸性,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